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based on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western minority regions of China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based on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western minority regions of China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0962188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22.77 6.0折

定价 ¥3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0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经济
      货号:
      7927289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状况概述
      第一节 民族地区贫困县分布
      第二节 民族地区贫困总体情况
      第三节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主要历程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判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减贫率的趋势分析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对减贫的影响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SST指数分析
      第二节 减贫率与宏观、微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三节 产业和就业结构对收入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对非均衡性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民族地区贫困形成的传统原因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形成的新情况
      第三节 扶贫重点的动态聚类分析
      第四节 基于人口资源视角的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分析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绩效评价
      第一节 迁出地概况
      第二节 移民人口数量与家庭结构
      第三节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绩效评价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七章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估算与效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投入省际差异分析
      第四节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产出省际差异测度
      第五节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率的DEA评价
      第六节 研究结论与对策
      第八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女性化减贫效应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家庭决策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西部民族地区牧区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第一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
      第二节 劳动力就业分析
      第三节 促进劳动力多渠道就业的对策
      第十章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统计结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对策
      第十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第三节 模型的识别与估计结果
      第四节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十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取向分析
      第一节 扶贫政策取向重点
      第二节 扶贫工作方式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经济增长的部门构成对贫困的影响

          Ravallion和Datt(2002)利用印度跨时期的地区数据,按照不同的经济增长与初始条件的部门组合,考察了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影响。研究认为贫困对农业产出的弹性在各地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非农业产出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对于整体贫困率的下降尤其重要。在较高的人口素质、较多的农业产出、较好的农村生活水平、较低的无土地和婴儿死亡率地区,非农业增长进程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

          Suryahadi等人(2009)利用印度尼西亚的数据研究发现,农村服务业的增长降低了所有部门和场所的贫困。然而,城市服务业的增长在大多数行业对减贫影响*大程度。农业增长大大地降低了农村地区贫困。在农村地区农业增长在减少贫困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领域的增长,无论在城市和农村中会加速消除贫困。

          Ferreira等人(2010)考察了巴西1985~2004年经济增长和减贫的情况,研究发现减贫效果存在跨部门、跨区域和跨时期的显著性差异。服务部门增长的减贫效果大于农业或工业。工业增长的地区间差异来自人口发展和工人权利初始状况的不同。由此,经济增长在巴西减贫中扮演着很小的角色。而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1994)、社会保障和援助的扩大、1988年宪法的大部分授权是贫困全面减少的主要原因。

          Montalvo和Ravallion(2010)使用一种新的省级面板数据集,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认为这一过程在各部门和地区间是很不平衡的。初级产业(主要是农业经济)是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主要推动力。这一点与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

          此外,大量的跨国分析也认为减贫效应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部门构成(Loayza和

          Raddatz,2006;Christiaensen和Demery,2007)。

          …… 

      精彩内容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多种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多个研究视角考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问题,涉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众多条件下的非均衡性判断,并就影响非均衡性的关键因素,如贫困成因、公共服务均衡化和特殊行为模式等进行专题研究。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论,能够给从事相关专题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由张平、李秀芬著。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