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各国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研究/南开人权研究系列丛书

各国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研究/南开人权研究系列丛书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42672568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41.43 4.7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13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童书
      货号:
      10976768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尧,博士,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权政治与政策、公共冲突管理。出版专著《中国公共冲突的起因、升级与治理》;参与主编《公务员人权培训学员用书》《公务员人权培训教师用书》《中国人权在行动》《公共冲突管理评论》等丛书;参与撰写《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社会治理创新与诚信社会建设》《公共冲突管理》等专著或教材20余本;在《中国行政管理》《人权》《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人权蓝皮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或报告50余篇。

      目录
       导论
        一、人权:二战后国际社会逐渐达成的共同标准
        二、行动计划:人权实现的公共政策维度
        三、国内外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四、本研究的主要线索
      第一章  各国制定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的总体情况
        一、《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与人权行动计划
        二、制定人权行动计划的国家、时间与周期
          (一)制定计划的国家与时间
          (二)计划的周期特征与纵向时间分布
        三、制定计划国家的地域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
          (一)地域分布及其特点
          (二)经济发展水平分布
          (三)政治体制状况
        五、行动计划的功能定位
          (一)政策创新型功能定位
          (二)政策整合型功能定位
          (三)政策补充型功能定位
          (四)社会转型型功能定位
          (五)秩序重构型功能定位
          (六)落实承诺(建议)型功能定位
        五、制定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意义
          (一)向国际社会宣示本国政府的人权态度
          (二)解决或缓解国内重大人权问题
          (三)突出和强化国内相关政策的人权意义
          (四)提升政府与民间对人权的认识和支持
          (五)推进国内人权机构和机制的建设
        六、不制定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的可能原因
          (一)政府意愿不足
          (二)无法在不同政治力量间达成合意
          (三)存在无法“计划”的艰难的“人权问题”
          (四)战乱及动荡的社会环境
          (五)习惯或依赖于“非计划”式的途径
          (六)“专项计划”或“国家规划”对“人权行动计划”的替代
      第二章  各国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机制
        一、主体明确与协商机制
          (一)行动计划制定的主导机构
          (二)计划制定的参与者及参与途径
          (三)各党派政治共识的达成
          (四)政府部门间、层级间的协调
          (五)总体指导原则的明确
        二、信息获取与整合机制
          (一)社会调查与人权状况摸底儿
          (二)政府内部的信息沟通与整合
          (三)充分发挥“外脑”的功能
        三、国际衔接与借鉴机制
          (一)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衔接
          (二)对国际人权经验的学习
          (三)与国际人权项目的合作
          (四)与国际人权话语的融合
        四、本土融人与衔接机制
          (一)对历史背景的认识
          (二)对自然基础的分析
          (三)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四)对其他政策的融合
        五、“问题/义务、目标、措施”的转换机制
          (一)由人权问题或人权义务确定计划目标
          (二)由计划目标分解为具体行动措施
      第三章  各国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机制
        一、资源动员整合机制
          (一)通过凝聚共识集聚资源
          (二)明确资源供给负责部门
          (三)汇聚国际国内相关资源
          (四)将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二、中央部委协调机制
          (一)加强负责牵头协调部门的权限
          (二)对实施部门进行权责区分
          (三)在相关部门内设人权委员会或执行机构
          (四)相关部门代表组成联席会议或小组
        三、地方政府驱动机制
          (一)在地方设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分支机构
          (二)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制度
          (三)推动地方制订实施方案
        四、实施过程监测机制
          (一)借助国际人权机制进行过程监测
          (二)国家人权机构对实施情况的监督
          (三)成立专门机构对计划实施进行监督
          (四)对具体项目进行细化监督
          (五)实施主体的自我约束与监督
          (六)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的监督
          (七)对人权侵犯案件的调查和纠正
          (八)对风险因素的明确和控制
        五、政策调整完善机制
          (一)基于国际社会建议对于政策的调整
          (二)基于国内情况变化对政策的调整
        六、环境优化支持机制
          (一)对人权行动计划的宣传
          (二)促进人权的研究、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  各国人权行动计划的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及框架性机制
          (一)计划实施主体的自我评估
          (二)政府内部跨部门委员会(小组)的综合性评估
          (三)国家人权机构主导的评估
          (四)政策对象、社会组织与人权专家的参与
        二、人权行动计划评估的方式方法
          (一)实地调查与信息交叉验证
          (二)定性评价与指标化测量相结合
          (三)过程性报告与动态监控
        三、对人权行动计划评估结果的利用
          (一)促进人权行动计划间在项目内容上的衔接
          (二)为人权计划实施经验的积累和传递提供可能
          (三)促进计划实施周期内相关事项的优化调整
      第五章  从普遍定期审议情况看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中国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一)2013年中国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二)2019年中国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二、其他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一)亚洲其他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二)欧洲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三)美洲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四)大洋洲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五)非洲国家参加普遍定期审议的情况
        三、从普遍定期审议看人权行动计划的国际关注程度
          (一)不同国家的人权行动计划受关注程度分布
          (二)不同国家关注别国人权行动计划的程度分布
        四、普遍定期审议所反映的政策过程机制问题
          (一)与人权行动计划制定机制相关的问题
          (二)与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机制相关的问题
          (三)与人权行动计划评估机制相关的问题
      第六章  各国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可能借鉴
        一、各国有效制定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经验
          (一)政府高层的重视是必要前提
          (二)政府内部的协调是关键支持
          (三)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必要补充
          (四)有效监督和评估是重要保障
          (五)人权文化的营造是环境基础
        二、提升人权行动计划效能需要特别把握的八对关系
          (一)“历史传承”与“现实国情”的关系
          (二)“国际”与“本土”的关系
          (三)“人民声音”与“常规工作”的关系
          (四)“人权计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五)“经社文权利”与“政治公民权利”的关系
          (六)“社会秩序”与“推进计划”的关系
          (七)“人权承诺”与“实现能力”的关系
          (八)“内部评估”与“外部督促”的关系
        三、对完善中国人权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估机制的建议
          (一)增强计划实施中枢机构的整合协调能力
          (二)建立人权指标以促进地方实施的积极性
          (三)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平台渠道
          (四)用活、用好国际社会的有利机制和资源
          (五)明确规定政府相关实施单位的自查机制
      后记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三)各国的人权行动计划
      附录:各章案例汇总


      内容摘要
          第一章各国制定和实施人权    行动计划的总体情况    从1993年以来,采取人权行动计划的形式来促进人权改善,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重要的政策形式。本章将为26年来的整体图景做出宏观的描述。①  一、《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与人权行动计划  冷战结束后,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消除国际人权活动中的对抗。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5/155号决议,决定再次召开世界人权会议,以便在最高级别讨论联合国在促进保护人权方面所面临的各种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1993年6月14日,第二次世界人权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自1968年德黑兰人权会议之后第一次召开类似的会议①。    维也纳世界人权会议系统评估了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国际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审视了人权的哲学基础、概念和人权保障机制等问题,指出了国际人权事业未来发展的障碍因素。6月25日,会议通过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    《纲领》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由一个39段的宣言和一个分为6章共100段的行动纲领构成,体现了在冷战之后,国际社会基于普遍的人权、民主和法治来建设一种世界秩序的共识,成为联合国在冷战后开展人权行动的重要依据。    《纲领》在参与国之间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些共识为人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纲领强调:各个国家都有义务促进和保护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在对待人权问题上必须考虑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所有人权都是普遍的,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国际社会必须用同样重视的眼光,以公平、平等的态度全面对待人权;发展权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民主和尊重人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等。这些观点成为此后开展国际人权合作和对话的重要基础,在促进世界各国对人权公约的普遍批准、促进国际人权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纲领颁布后的十几年间,“事实上成为世界人权行动的指南和蓝图!”⑦    《纲领》对各国制定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精彩内容
           我国自2008开始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联合国人权外交舞台上为我国赢得了广泛声誉,但也有国家比较关注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机制等问题。从全球视野看,已经有58个国家制定实施了83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充分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行动计划的相关机制对我们了解全球的情况,以及更好地完善我国人权行动计划的相关机制至为重要。本书稿以全球83期行动计划为研究样本,总结归纳了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机制,并考察了这些计划在普遍定期审议中的相关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完善行动计划需要处理的核心关系和若干建议。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