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灵感书店
  • 小菜场上的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0级实验班2012年秋季作业集:2012 fall projects of 2010 CAUP special program, Tongji university

小菜场上的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0级实验班2012年秋季作业集:2012 fall projects of 2010 CAUP special program, Tongji university

举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085380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085380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2.77 6.0折

定价 ¥3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1-19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三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5.1% (5089笔)
    好评率
    99.92%
    发货时间
    9.63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工程技术
      货号:
      8199595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关于本书

      课程设计始末/王方戟

      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与展望/张斌

      一种更富“实践性”的建筑教学探索/水雁飞

      “小菜场上的家“课程回溯及总结/王方戟

      都市微更新

      学生作业

      教学讨论

      教学讨论1

      教学讨论2

      教师简历

      致谢

      内容摘要
      备受各
      方关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指导的是国家“千人计划”教授张永
      和领衔的教学团队,授课对象则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首届“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的20 位学生。作为卓越人才培养
      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从2010 级起实施实验班培养机制试点。
      基于本科阶段与硕士研究生阶段实现贯通培养所带来的整体教学
      安排的可能,从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室内设计等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拔一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班,通过在
      一定阶段内全方位、多层面的教学改革实验,重点探讨复合型、
      实践性、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而课程教学在其中显
      得尤为重要。书中展现的虽然是一门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
      但从目标、内容到方法,无不围绕着整个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是复合型:这是城乡规划与景观学专业学生第一次做具有如此
      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课题,当然此后建筑类专业学生也会有类似
      的跨专业学习内容安排,这种深度交叉的学习经历以及从中获得
      的知识与能力,必将给学生今后各自的专业发展带来帮助。二是
      实践性:除一位专任教授外,课程的所有指导及评图教师均是活
      跃于业界的优秀建筑师,他们的职业积累与涵养,为教学平添了
      更多基于专业实践的社会性导向;此外,采用整学期的长课题,
      将学习内容在一个课题下前后延伸,突破了以往分解专业问题的
      分课题教学组织方式,这或许更有助于教学对应实际的专业运作
      秩序以及学生对处置专业实际问题的整体认知。三是国际化:实
      验班会有一个集中的海外学习计划,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凸显国
      际视野更为关键。此课程的设计选题虽然带有鲜明的本土地域色
      彩,但在教学中仍不时借鉴与引入一些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思
      想与教学理念,还约请了一些国外教师与学生对话,课程教学自
      始至终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开放氛围。
      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图文并茂,授学互动,有介绍、有点评、
      有交流,生动而立体地反映出鲜活的课堂场景。教师的施教谋略、
      学生的创造驿动,在书中均得到了真实的呈现。实验班的教学尝
      试才刚刚开始,这里所记录的课程教学过程无论得失与否,都会
      对今后的教学推进以及相关的教学探索有所启示,这正是本书用
      意所在。
      吴长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2013 年11 月
      前言
      对于本科三年级学生,“小菜场上的家”是一道高难度的设计题:
      需要处理复杂的功能关系,面对密度与容积率,选择适当的户型
      和结构(当然可以“设计”而不是“选择”户型和结构,但会将
      课题的难度进一步提升),还要在城市和建筑的尺度上、水平(平
      面)和垂直(剖面)的向度上同时进展,超越了他们更熟悉的趣味、
      形式范畴内的操作。
      然而我以为,如果同学们通过做这个课程练习,能对如下相关联
      的几个问题有所认识,也就有所收获:
      一、肌理建筑相对于物体建筑:从城市出发考虑建筑,使建筑成
      为构成城市的组成部分,也使建筑参与围合、创造城市空间,而
      不是占据、消费城市空间。
      二、城市空间要有明确的限定:和建筑内部的空间一样,城市空
      间的质量是设计的产物,有明确的形状和界面,它们不应该是建
      筑之间的、消极的剩余地带。
      三、板楼:先了解这种基本的住宅类型 ,它的组织逻辑、它的(从
      欧洲到亚洲的)发展史、它的局限,再决定是该继承它,转化它,
      还是否定它。
      四、日常建筑:建筑的社会性不仅仅体现在如灾后重建那样的特
      殊状况上,通过设计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使他们(其实就是我们)
      能就近享有便利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也许更是具有普遍
      现实意义的建筑工作。
      因此,这个课题的价值所在是明确的。至于如何在今后优化本题
      在教学中的具体执行,正是这本书编辑出版的初衷:记录梳理教
      学的各个环节,以期带来反思,发现改进之处。例如时间组织就
      是一个问题:现在这已是一个历时一学期的大作业。但由于其复
      杂性,一学期下来,城市层面的工作花时间多了,建筑设计就显
      得浅了一些。我不知是否可能考虑延长到两学期,第一学期聚焦
      城市,第二学期专攻建筑,从而让建筑可以深入到结构、材料的
      层面?当然,我也意识到这条思路是危险的,很容易走入建筑学
      制永远不够长的歧途。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待我们在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进一步摸索、发现。
      张永和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
      普利兹克建筑奖独立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


      精彩内容
      《小菜场上的家》是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2012年"实验班"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包括课题说明、指导老师对课题的阐释和课程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作业。具体内容包括:"实验班"负责人张永和撰写序言;课程指导老师王方戟、张斌、水雁飞各自以文章阐释对课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有关教学的反思;有关实验班的介绍;学生作业成果及老师评语。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