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建德书局的书店
  • 保证正版 随园诗话全鉴 珍藏版 (清)袁枚 著 东篱子 译 9787518067220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图文详情

保证正版 随园诗话全鉴 珍藏版 (清)袁枚 著 东篱子 译 9787518067220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举报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806722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4.12 3.5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6-16

    数量
    库存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9% (3998笔)
    好评率
    99.9%
    发货时间
    17.79小时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20199607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目录
      卷一

      ◎一 英雄未遇时

      ◎二 诗在骨不在格

      ◎六 忘韵,诗之适

      ◎九 抚军金震方

      ◎一〇 琴爨已成焦尾断

      ◎一一 尹公好和韵

      ◎一五 洛阳纸贵之因

      ◎一六 乐府舛误

      ◎二四 神庙扁对

      ◎二七 受恩

      ◎三一 以诗相讥

      ◎三三 高文良公夫人

      ◎三七 何士颐秀才诗

      ◎四十 苏州舁山轿者最狡狯

      ◎五三 姚母轶事

      ◎五七 题诗救树

      ◎六一 钱塘洪升

      ◎六六 送别诗

      卷二

      ◎一 常熟孝廉赵贵璞

      ◎二 同征好友

      ◎七 学诗当从五律起

      ◎一二 状元及探花之考

      ◎一八 诗须有言外之意

      ◎二六 写诗促姻缘

      ◎二九 英雄所见略同

      ◎三三 传闻异词

      ◎三八 阮亭先生

      ◎四一 毫厘之差

      ◎四七 两先生轶事

      ◎五〇 梦之有灵

      ◎五四 顾东山之女

      ◎五七 梦中奇事

      ◎五九 玉亭女史

      ◎六二 留别诗

      ◎六四 桐城张药斋宗伯

      ◎六七 阳羡诗人汪溥

      ◎七〇 读《椒山集》奇遇

      ◎七一 梦中作诗去疾

      ◎七二 紫姑相从

      ◎七三 先祖旦釜公诗

      ◎七六 才人吐属

      卷三

      ◎一 才欲与志欲

      ◎二 难与易

      ◎六 难评第一

      ◎九 品评要恰当

      ◎一一 贫士诗极妙者

      ◎一七 诗人不失赤子之心

      ◎一八 认假为真,认真为假

      ◎二〇 许宜嫫之死

      ◎二三 坠水轶事

      ◎二五 许太夫人能诗

      ◎二八 一时佳话

      ◎三四 诗如言

      ◎四三 因缘

      ◎五〇 诗境最宽

      ◎五二 爱之报

      ◎六一 玲珑山馆诗会

      ◎六二 闺怨

      ◎六四 杭州诗会

      ◎六九 看诗救人

      ◎七四 选诗

      ◎七五 生造字句

      ◎七七 四皓之事

      卷四

      ◎一 诗者各异

      ◎二 寿平奇遇

      ◎一一 席上偶见

      ◎一四 泊舟偶遇

      ◎二四 洗冤

      ◎二六 陈文简游湖

      ◎三八 张氏才女

      ◎四一 李桂官与毕秋帆

      ◎四二 贵厚与贱薄

      ◎四八 相国救人

      ◎六三 貌美春江公子

      ◎六六 纷纷真愧可怜虫

      ◎六七 布衣之争

      ◎七五 储氏之诗

      ◎七六 心觳先生

      卷五

      ◎一 两弟之诗

      ◎二 叹随园往事

      ◎一一 娘子秀才

      ◎一四 咏窑

      ◎二六 悔把恩仇抵死分

      ◎三一 诗应有寄托意

      ◎三八 趣称

      ◎四〇 天籁与人力

      ◎四一 作诗不可域一先生之言

      ◎四三 大巧之朴与浓后之淡

      ◎四六 朗夫谦癖

      ◎五一 程钟之邀

      ◎五六 好篇与好句

      ◎六三 读书的困扰

      ◎七三 召试趣闻

      卷六

      ◎一 王荆公作文与作诗

      ◎五 荒唐事

      ◎七 瞻园观蚁斗

      ◎九 福建郑王臣

      ◎一三 不愿同年如落花

      ◎一四 音与韵

      ◎三一 不识面之交情

      ◎四二 诗集布局之法

      ◎四三 写景与言情

      ◎四四 梦中女子

      ◎四六 驳周德卿之言

      ◎四八 典如陈设古玩

      ◎五〇 不用生典

      ◎五一 词章与考据

      ◎五四 怀古诗要专一

      ◎六一 陶士横劝言

      ◎六四 张漱石诗

      ◎六八 唐莪村公

      ◎七二 仆人张彬好诗

      ◎七九 辨生于末学

      ◎八二 时文之学

      ◎八九 永州太守王蓬心

      ◎九五 何梦瑶之诗

      ◎九八 张五典先生

      ◎一〇一 引曹为知己

      ◎一〇三 作诗与宴请

      ◎一〇五 王梅坡妻张氏

      ◎一一一 题张忆娘图

      卷七

      ◎二 偶遇戚晴川

      ◎六 唐静涵家

      ◎七 镜

      ◎一四 诗文不喜平熟

      ◎一六 通天文者不详

      ◎二九 妄言妄听

      ◎四六 铸炉与写诗

      ◎四九 扇刚寄人已殁

      ◎五〇 襄城刘芳草先生

      ◎五八 从天外落想

      ◎五九 古刺水

      ◎六六 诗难其真雅

      ◎六七 用典适当

      ◎六八 古人作诗,今人描诗

      ◎七〇 老学究论诗

      ◎八二 世间自取苦人多

      ◎八八 论诗之错

      ◎九七 杜少陵《秋兴》八首

      卷八

      ◎二 诗话作而诗亡

      ◎一一 宦成之后读破万卷

      ◎一五 只向君王觅爱卿

      ◎二一 诗似旧才佳

      ◎四一 对联解颐

      ◎四二 古诗人遭际

      ◎四六 偶遇蕊仙

      ◎四八 诗人少达而多穷

      ◎五三 改东坡诗

      ◎六六 用意精深而下语平淡

      ◎六九 与杨万里比

      ◎七三 随园赏菊

      ◎八〇 爱管闲事的诗人

      ◎八六 诗中佳品

      ◎八七 咏红豆

      ◎九四 诗之真伪

      卷九

      ◎一 记布衣朱草衣

      ◎二 王葑亭所著佳句

      ◎四 雅堂佳作

      ◎一一 顾星桥善交

      ◎一三 满洲春台

      ◎一四 桐城相公的诗扇

      ◎一五 公卿间的雅事

      ◎一六 史先生

      ◎一七 沈归愚受隆恩

      ◎一九 古人佳句皆有本

      ◎二三 许子逊失之太拘

      ◎二四 松江王祖庚之恨

      ◎三〇 作诗巧避祸

      ◎三四 戴喻让之诗

      ◎三九 年家子龚友

      ◎四〇 “误”之意

      ◎四二 李棠自命不凡

      ◎四六 论虚心

      ◎五五 博学多闻沈大成

      ◎五八 王安坤咏竹

      ◎六一 词曲尖巧

      ◎六二 《新年百咏》

      ◎六三 不诚之事不可为

      ◎六五 僧人默默

      ◎七三 吟诗对仗

      ◎七四 郑板桥两三事

      ◎八五 少作为佳

      ◎八六 古人推挽之盛

      ◎九〇 廷梅过随园

      ◎九二

      ◎九九 吴鲁斋诗

      ◎一〇〇 偶读一诗

      卷一

      ◎一 元理之才

      ◎五 侠义夏宝传

      ◎六 顾禄百之憾

      ◎八 伤老之诗

      ◎一二 凭诗猜地

      ◎一四 诗中有画

      ◎一五 诗句暗合

      ◎一七 又曾诗工游览

      ◎一八 梦渊之诗

      ◎一九 金江声诗

      ◎二〇 腴词勿剪,终累文骨

      ◎二一 名与官

      ◎二四 梦善之诗

      ◎二五 张瑶英佳句

      ◎二六 瑶英游湖

      ◎二七 风趣周青原

      ◎三〇 误为晚唐人

      ◎三二 凭诗衡人

      ◎三三 赵文哲诗

      ◎三八 不祥之诗

      ◎三九 四妹之苦

      ◎四〇 至真至语

      ◎四一 随园之宴

      ◎四四 赵仁圃公两三事

      ◎四五 邹学士爱猫

      ◎四六 同年泛舟

      ◎四七 诗的流布

      ◎四八 南耕轶事

      ◎五〇 王贡南之诗

      ◎五一 海宁许惟枚

      ◎五五 赠高文端公诗扇

      ◎六〇 方燮之诗

      ◎六二 张宏勋此人

      ◎六六 重游广西

      ◎六八 吴小眉少司马

      ◎六九 张、贾之韵

      ◎七〇 公私分明镜伊

      ◎七一 山左朱海客先生

      ◎七二 乐昌令吴世贤

      ◎七四 一代宗工鱼门太史

      ◎七五 秋闱之友

      ◎七六 侯君能诗

      ◎七八 忆年少

      ◎八一 作诗得金花

      ◎八五 督学得才

      ◎八六 厉子大诗才清妙

      ◎八七 刻意为诗

      ◎八八 耕南诗胜文

      ◎九〇 弟子元超之作

      ◎九一 吴飞池之诗

      ◎九二 为图征诗

      ◎九三 诗看用笔

      卷一一

      ◎三 吴中诗学

      ◎六 尝鼎一脔

      ◎一〇 看诗者不可不知典

      ◎一三 胡公之诗

      ◎一四 顾牧云奇遇

      ◎一七 赵再白作诗格局

      ◎二〇 就任之对

      ◎二二 何不恭之有

      ◎二四 杨大姑之事

      ◎二七 厉太鸿题诗

      ◎二九 小星之赠

      ◎三一 沈本陛诗

      ◎三二 以画法垒石

      ◎三三 金陵赠诗

      ◎三五 以王嫱见戏

      ◎三六 南华之才

      ◎三七 秋帆金华殿上语

      ◎三八 裴二知举家之趣

      ◎三九 不营求而自得

      ◎四〇 金陵张止原居士

      卷一二

      ◎二 共有之意,共见之景

      ◎五 无心之雷同而俱妙

      ◎六 葛筠亭作诗

      ◎一〇 梦中女郎

      ◎一六 题画诗

      ◎二〇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

      ◎二三 数之不可挽

      ◎二九 熊学骥观察

      ◎三二 陶镛之亲

      ◎三三 山东南村

      ◎三四 杨清恪诗才

      ◎三六 卢雅雨先生

      ◎四〇 通韵

      ◎四一 嘲讽诗

      ◎四四 姑母沈氏

      ◎四五 先辈矜宠

      ◎四六 似是而非之语

      ◎四八 至友卿华

      ◎五〇 权奇徐灵胎

      ◎五六 青楼

      ◎五八 陶渊明白题记甲子

      ◎六五 与顾驹之缘

      ◎六七 风情独绝何春巢

      ◎七一 风浪不为灾

      ◎七二 《覆舟》诗原稿

      ◎七三 风水之险

      ◎七四 不识眼前人

      ◎七六 起句和结句

      ◎七七 夜泊偶遇

      ◎七八 读诗要读史

      ◎八〇 雅谑

      ◎八五 禁体咏梅

      ◎八六 寺壁小诗

      ◎八七 心善方能诗佳

      ◎八八 重赴鹿鸣

      ◎八九 得时文之力

      ◎九〇 处州巧遇

      ◎九一 游仙之梦

      ◎九二 赠诗戏女

      ◎九三 温州风俗

      ◎九四 雁宕观音洞

      ◎九五 游览得佳句

      卷一三

      ◎三 凌云之诗

      ◎四 章艟斋之诗

      ◎五 高文照赠诗

      ◎二九 考据与论诗

      ◎三七 顾斗光佳作

      ◎四四 诗人有后

      ◎四八 诗中之惑

      ◎五五 江鹤亭妙诗

      ◎五八 合肥才女许燕珍

      ◎五九 妇人之才

      ◎六一 徐园

      ◎六二 梁仙来太史

      ◎七二 胸中之书

      卷一四

      ◎二七 句与意

      ◎三九 近人怀古诗

      ◎四八 作诗有先后

      ◎五一 王次回诗

      ◎五四 七易其稿

      ◎八四 诗以进一步为佳

      卷一五

      ◎一〇 莺迁

      ◎一二 萱草之误

      ◎一六 花旦之误

      ◎一九 “结发”“敛衽”之误

      ◎二三 夫人截衫袖

      ◎三九 诗能令人笑者必佳

      ◎五三进士

      卷一六

      ◎六 丹阳鲍氏女

      ◎一八 张瘦铜与蒋心馀

      ◎二三 李成样谪戍

      ◎三二 徐士林公

      ◎三七 报恩

      ◎四八 读钱注杜诗

      ◎六三 珠娘之丽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精彩内容
          一  英雄未遇时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①希文学、马武②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尤奇而目之。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③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都是一般见解。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及其为七省经略④,《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张桐城相公⑤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最清妙者:“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注释】
              ①邓禹:字仲华,云台二十八家之首,东汉初期的军事家,南阳新野人。②马武:字子张,东汉初期将领,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③韩蕲(qí)王:即韩世忠,南宋著名将领,民族英雄。④经略:官职名,明、清时有重要军事行动时会设经略,掌管军政事务。⑤张桐城相公:即张廷玉、清初名臣。
              【译文】
              古时英雄在尚未被重用的时候,大多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邓禹(在早年)只想要当上文学那样的官,马武只想当一个区区的督邮官。晋文公因为有妻有马,不愿离开齐国。光武帝在贫困潦倒时,曾经和李通因为拖延税款的事情到严尤那里打官司。严尤因为觉得蹊跷就瞄了他几眼,光武帝回去之后对李通说:“严公看你了吗?”他话中的意思是,被严尤看上一眼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韩世忠在当小卒的时候,一名看相的人曾断言他日后必能封王。韩世忠(听后)大怒,觉得看相的人在侮辱自己,就激愤地挥拳殴打对方。这些都是一样的见解,都没有料到日后自己会有大的作为。鄂西林相公曾经在《辛丑元日》中说:“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他还在《咏怀》中写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这两首都是他在担任郎中时写的诗句。品味这些诗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日后会出将入相。他在当七省的经略之职后,在《在金中丞席上》写道:“摸着胸口自问,我们都应该感谢上司的知遇之恩,掐指算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旷世奇才呢?”在《登甲秀楼》绝句中写道:“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这里)他竟然自比武侯,(诗歌风格)已经与尚未得志时迥然相异了。而张廷玉自翰林之后官至宰相,他所著的诗歌则都还与原来保持着一样的风格。他最清新绝妙的诗句有:“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这里押“绳”字的韵脚,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  诗在骨不再格
              【原文】
              杨诚斋①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②、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注释】
              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②皋(gāo):皋陶,传说中尧、舜时的名臣。
              【译文】
              杨万里说:“从古至今,天资愚笨的人,都喜欢探讨诗歌的格调,却不明白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格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