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建德书局的书店
  • 新华正版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宁永成 编著 9787030571663 科学出版社

新华正版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宁永成 编著 9787030571663 科学出版社

举报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0305716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305716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97.88 8.3折

定价 ¥11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20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201698222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宁永成,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任教。1971年因两地分居调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始从事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1978年调回清华大学。1981年12月~1984年1月在法国天然物质化学研究所进修。
      1989年,独自编著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内地此领域靠前本著作,1991年该书由欧亚书局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繁体字版。同年,该书获国家教委很好教材二等奖。2000年,《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入选教育部首批79部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第二版的英译加增补版由靠前有名的Wiley―VCH出版。
      《科技日报》曾刊登题为《他“书”写了历史》的文章对宁永成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介绍。

      目录
      第一版序
      台湾地区版序
      繁体字版前言
      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Spectroscopy”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核磁共振概论 1
      1.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1.1.1 原子核的磁矩 1
      1.1.2 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化 2
      1.1.3 核磁共振的产生 3
      1.1.4 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9
      1.2 化学位移 9
      1.2.1 屏蔽常数σ 9
      1.2.2 化学位移δ 10
      1.3 自旋-自旋耦合 11
      1.3.1 自旋-自旋耦合引起峰的分裂(裂分) 11
      1.3.2 能级图 12
      1.3.3 耦合常数J 14
      1.4 宏观磁化强度矢量 15
      1.4.1 宏观磁化强度矢量的概念 15
      1.4.2 旋转坐标系 16
      1.5 弛豫过程 17
      1.5.1 什么是弛豫过程 17
      1.5.2 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17
      1.5.3 核磁共振谱线宽度 19
      1.6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19
      1.6.1 连续波谱仪的缺点 19
      1.6.2 强而短的射频脉冲的采用 20
      1.6.3 时畴信号和频畴谱,二者之间的傅里叶变换 21
      1.6.4 从傅里叶分解讨论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 23
      1.6.5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优点 26
      参考文献 26
      第2章 核磁共振氢谱 27
      2.1 化学位移 28
      2.1.1 化学位移的基准 28
      2.1.2 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28
      2.1.3 常见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 32
      2.2 耦合常数J 34
      2.2.1 耦合的矢量模型 34
      2.2.2 1J与2J 35
      2.2.3 3J 36
      2.2.4 长程耦合的J 38
      2.2.5 芳环与杂芳环 39
      2.3 自旋耦合体系及核磁共振谱图的分类 41
      2.3.1 化学等价 41
      2.3.2 磁等价 44
      2.3.3 自旋体系 45
      2.3.4 核磁共振谱图的分类 46
      2.4 几种常见的二级谱体系 46
      2.4.1 AB体系 47
      2.4.2 AB2 体系 47
      2.4.3 AMX体系 48
      2.4.4 AA’BB’体系 49
      2.5 常见官能团的氢谱特征 49
      2.5.1 取代苯环 50
      2.5.2 取代的杂芳环 52
      2.5.3 单取代乙烯 52
      2.5.4 正构长链烷基 52
      2.5.5 活泼氢 52
      2.6 简化谱图分析的一些方法 53
      2.6.1 使用高频仪器 53
      2.6.2 重氢交换 53
      2.6.3 介质效应 53
      2.7 双共振 53
      2.7.1 自旋去耦 54
      2.7.2 核Overhauser效应 55
      2.8 核磁共振中的动力学现象 58
      2.8.1 动态核磁共振实验 58
      2.8.2 活泼氢(OH、NH、SH)的谱图 60
      2.9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61
      2.9.1 样品的配制及作图 62
      2.9.2 解析步骤 62
      2.9.3 谱图解析举例 67
      参考文献 75
      第3章 核磁共振碳谱 77
      3.1 概述 77
      3.1.1 核磁共振碳谱的优点 77
      3.1.2 测定碳谱的困难 77
      3.1.3 碳谱谱图 77
      3.2 化学位移 79
      3.2.1 13C谱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顺磁屏蔽 79
      3.2.2 链状烷烃及其衍生物 82
      3.2.3 环烷烃和取代环烷烃 83
      3.2.4 烯烃和取代烯烃 83
      3.2.5 苯环及取代苯环 83
      3.2.6 羰基化合物 84
      3.3 碳谱中的耦合现象和去耦 87
      3.3.1 碳谱中的耦合现象 87
      3.3.2 宽带去耦 87
      3.3.3 门控去耦(定量碳谱) 89
      3.4 弛豫 89
      3.4.1 有关纵向弛豫的理论 89
      3.4.2 弛豫时间的测定 92
      3.4.3 T1 的应用 94
      3.5 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 94
      3.5.1 样品的制备及作图 95
      3.5.2 碳谱解析的步骤 95
      3.5.3 谱图解析举例 96
      参考文献 104
      第4章 脉冲序列的应用和二维核磁共振谱 105
      4.1 基本知识 105
      4.1.1 横向磁化矢量 105
      4.1.2 自旋回波 107
      4.1.3 核磁信号的相位被化学位移所调制 113
      4.1.4 BIRD脉冲序列 114
      4.1.5 自旋锁定 116
      4.1.6 等频混合 117
      4.1.7 选择性布居数翻转 119
      4.1.8 脉冲场梯度 122
      4.1.9 整形脉冲 125
      4.2 碳原子级数的确定 126
      4.2.1 J调制法或APT法 127
      4.2.2 INEPT法 129
      4.2.3 DEPT法 132
      4.3 二维核磁共振谱概述 134
      4.3.1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概念 134
      4.3.2 二维核磁共振时间轴方框图 135
      4.3.3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分类 135
      4.3.4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表现形式 135
      4.4 J 分辨谱 136
      4.4.1 同核J谱 136
      4.4.2 异核J谱 138
      4.5 异核位移相关谱 140
      4.5.1 H,CGCOSY 140
      4.5.2 H,XGCOSY 142
      4.6 同核位移相关谱 145
      4.6.1 COSY 145
      4.6.2 相敏同核位移相关谱 148
      4.6.3 COSYLR 151
      4.6.4 DQFGCOSY 152
      4.7 NOE类二维核磁共振谱 153
      4.7.1 NOESY 154
      4.7.2 COCONOSY 155
      4.7.3 ROESY 155
      4.7.4 HOESY 157
      4.8 接力类位移相关谱和总相关谱 157
      4.8.1 RCOSY 158
      4.8.2 异核接力相关谱 159
      4.8.3 总相关谱 160
      4.9 多量子二维核磁共振谱 163
      4.9.1 2DINADEQUATE 163
      4.9.2 1H的二维双量子核磁共振谱 165
      4.10 检出1H的异核位移相关谱 166
      4.10.1 HMQC和HSQC 166
      4.10.2 HMBC 169
      4.11 核磁共振的近期发展 171
      4.11.1 LC-NMR 171
      4.11.2 DOSY 173
      4.11.3 阿达玛变换NMR 174
      参考文献 178
      第5章 有机质谱法 179
      5.1 有机质谱基本知识 179
      5.1.1 质谱仪器概述 179
      5.1.2 质谱仪器的主要指标 180
      5.1.3 质谱(图) 181
      5.1.4 有机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181
      5.2 质量分析器 182
      5.2.1 单聚焦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182
      5.2.2 四极质量分析器 184
      5.2.3 离子阱 186
      5.2.4 傅里叶变换质谱计 190
      5.2.5 飞行时间质谱计 195
      5.2.6 直线离子阱 196
      5.2.7 轨道阱 197
      5.3 电离过程 200
      5.3.1 电子轰击电离 201
      5.3.2 化学电离 201
      5.3.3 场电离和场解吸 202
      5.3.4 快原子轰击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202
      5.3.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203
      5.3.6 大气压电离 204
      5.4 亚稳离子及其检测 204
      5.4.1 在第二无场区产生的亚稳离子 205
      5.4.2 在无场区产生的亚稳离子 206
      5.4.3 离子动能谱 208
      5.4.4 质能谱 208
      5.4.5 联动扫描 209
      5.4.6 亚稳离子提供的信息 211
      5.5 串联质谱 212
      5.5.1 碰撞诱导断裂 212
      5.5.2 串联质谱 214
      5.6 色谱-质谱联机 218
      5.6.1 GC-MS 218
      5.6.2 LC-MS219
      参考文献 219
      第6章 质谱图解析 221
      6.1 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组成式 221
      6.1.1 由EI谱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221
      6.1.2 由高分辨质谱数据定分子式 222
      6.1.3 峰匹配法 223
      6.1.4 用低分辨质谱数据推测未知物元素组成 223
      6.2 有机质谱中的反应及其机理 225
      6.2.1 概述 225
      6.2.2 简单断裂 226
      6.2.3 重排 231
      6.2.4 脂环化合物的复杂断裂 237
      6.2.5 初级碎片离子的后续分解 239
      6.2.6 Stevenson-Audier规则 239
      6.2.7 研究有机质谱反应机理的方法 241
      6.3 常见官能团的质谱裂解模式 241
      6.3.1 烷烃 241
      6.3.2 不饱和脂肪烃 243
      6.3.3 含饱和杂原子的脂肪族化合物 244
      6.3.4 含不饱和杂原子的脂肪族化合物 249
      6.3.5 烷基苯 250
      6.3.6 杂原子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 251
      6.3.7 杂芳环及其衍生物 252
      6.4 EI质谱图的解析 253
      6.4.1 EI质谱图解析的方法和步骤 253
      6.4.2 EI质谱图解析举例 254
      6.5 软电离质谱的解析 262
      6.5.1 由CI产生的质谱 262
      6.5.2 由FAB产生的质谱 263
      6.5.3 由MALDI产生的质谱 264
      6.5.4 由APCI产生的质谱 264
      6.5.5 由ESI产生的质谱 265
      6.6 串联质谱的解析 266
      6.7 质谱图的计算机检索 272
      参考文献 276
      第7章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277
      7.1 红外谱图基本知识 277
      7.1.1 波长和波数 277
      7.1.2 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278
      7.1.3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278
      7.1.4 红外吸收强度的表示 278
      7.2 红外光谱原理 279
      7.2.1 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279
      7.2.2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281
      7.2.3 红外吸收强度 282
      7.3 官能团的特征频率 283
      7.3.1 官能团具有特征吸收频率 283
      7.3.2 影响官能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283
      7.3.3 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286
      7.4 红外谱图解析 286
      7.4.1 红外吸收波段 286
      7.4.2 指纹区和官能团区 288
      7.4.3 红外谱图解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289
      7.4.4 红外谱图解析示例 291
      ……

      内容摘要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理论,并从方法学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几门谱学在确定有机化合物构型、构象上的应用;还反映了学科的近期新进展,如阿达玛变换核磁共振、扩散排序谱、轨道阱、直线离子阱、串联质谱、质谱的分子式和结构式检索等,并增加了近期新的固体核磁共振的内容。
      本书也融入了作者的《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科学出版社,2010)的核心思想,有利于读者提高解析谱图的能力。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