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建德书局的书店
  • 新华正版 话说三林圣堂庙会 李琦,张开华 9787519047894 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华正版 话说三林圣堂庙会 李琦,张开华 9787519047894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举报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904789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7.75 4.2折

定价 ¥42.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7-07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202716304
      商品描述:
      目录
      一、圣堂庙会的历史脉络

      (一)文献记载中的圣堂庙会

      (二)三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三)改革开放后的圣堂庙会



      二、圣堂庙会的信仰文化

      (一)真武大帝

      (二)其他神灵

      (三)科仪活动

      (四)仪仗出巡



      三、圣堂庙会的文化内涵

      (一)民间传说

      (二)文化名人

      (三)石碑文物



      四、圣堂庙会的展演活动

      (一)文艺演出

      (二)巡游展示

      (三)文化展览

      (四)老街庙市



      五、圣堂庙会的参与群体

      (一)庙会发起者——文化部门

      (二)庙会组织者——香头

      (三)仪式展演者——道士

      (四)庙会参加者——香客

      ……



      六、圣堂庙会的当代转型

      七、圣堂庙会的文化空间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圣堂庙会是上海浦东有名的传统庙会,它依托于崇福道院的神圣空间而形成,近年来活动空间又辐射至三林老街、前滩等公共场域,活动范围、参与人数、庙会规模、内容形式都得以扩张,同时庙会也悄然发生了转型变化,这得益于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非遗”思潮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圣堂庙会在上海乃至江南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受到了诸多关注。

      按照三林一带的民间传说,崇福道院是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陆逊为母亲修建的家祠,后来变成了陆逊祠堂。奚良辅撰写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崇福道院碑记》有真武大帝庇佑三林免于受侵扰的记载,而后的《崇福道院赡田碑记》(1692年)除了记载有类似的真武传说,也有道院建于宋代的相关文字:“本院建于宋代,载在邑乘,供奉佑圣帝君,祈祷必灵”。再加上同治十年(1871年)《上海县志》引用有《陈府志》中记载有宋宣和元年(1119年)皇帝曾经给崇福道院赐额的文字。这些记载共同构成了崇福道院建于宋代的史料依据。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的圣堂庙会,广大信众都来圣堂进香拜神。相传崇福道院的神仙特别灵验,有民谚“烧烧圣堂香,投个好爷娘”,意思是说,到圣堂烧过香、拜过神之后,今生可以得到神灵保佑无灾无祸,死后可以免除地狱之苦,来生还可以投个好胎,托生到一个好人家。据可查的史料来推测,圣堂庙会在清代已形成,这可以从清末三林文人陈师咸的竹枝词中得到证实。相传庙会原定于真武大帝的圣诞日——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后因清代上海桃园颇多,会期便延至桃花盛开的三月十五日举行。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开始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故该庙会被称作“三月半”圣堂庙会。“三月半”是一年春光很好的时节,也是农忙前的闲暇时光,人们前来烧香、观光、踏青、购物、看戏,出一趟门可以达到多重目的,前来赶庙会的人多了,就形成蜂拥而至的人流。清末陈师咸的《西林商贾月令竹枝词》有云:“三月三林香汛来,圣堂场上去徘徊。团箕箬垫如山积,路满游人轧不开。”这也正反映了当时圣堂庙会的繁盛景象。

      进入20世纪50年代,圣堂庙会更名为“三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从1954年庙会139395元的营业额来看,物资交流的数目庞大,也说明庙会的商业性与贸易性逐渐增强。50年代之后随着各种原因物资大会被迫停办。到了改革开放后,庙会得到恢复,1987年的庙会以崇福道院为中心,沿着灵岩南路,北至杨思,南至三林老街,道路两侧搭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棚,投入各类商品7000多种,人流量达数万人次。1992年,“三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重新改称“圣堂庙会”,并首次搭建了庙会牌楼,仅国营和集体商户就设摊400多个,个体商户也有数百家,当年庙会的销售额增至60多万元,人流量达到几十万人次。1993年,由于庙会无法适应社区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庙会的农副产品交易功能的衰退,加之庙会期间马路上摊位的随意摆放阻碍了交通运行,各方因素使得圣堂庙会再度陷入停顿。

      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上海世博会后花园的功能区区位优势,圣堂庙会于2006年再度恢复。之后又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圣堂庙会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被评为浦东新区区级非遗项目、上海市非遗项目,庙会也顺势发生了变化,由农村型庙会向都市型庙会、信仰型庙会向文化型庙会转型,最终发展成一个融商业、民俗、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庙会。庙会的文化空间也日渐显著和重要,并且在庙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信仰空间的压缩、展演空间的扩张、非遗空间的兴起等特征。

      总之,随着庙会的传承发展,圣堂庙会在上海乃至江南地区已经名声斐然,它映射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也体现了民众的心理诉求和审美态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