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品雅轩文斋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全六十七册)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    9787501365111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售价 44000.00 8.0折

定价 ¥550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1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商品描述: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编。清康熙七年,黄宗羲着手编选《明文案》,康熙十四年稿成。后来黄宗羲至昆山,读传是楼藏明集,增广《明文案》成《明文海》,继有《明文授读》之选。《明文海》未刊行,现存写本十余种,其中浙江图书馆藏清康雍间钞本为今存最善之本。现代著名学者张宗祥认为《明文海》体例庞杂,黄宗羲分类间有不妥,且搜辑未备,所遗甚多,还有一些明季文章因涉于忌讳被抽去,因此钞录增订了《增订明文海》。《明文海 增订明文海》将浙图藏清康雍间钞本《明文海》、余姚博物馆藏《明文海目录》、浙江图书馆藏张宗祥稿本《增订明文海》合璧影印出版,并编制了篇目索引和作者索引,为明代政治、学术、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文献。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號梨洲,餘姚人,學者稱梨洲先生。父尊素爲東林名士,明天啓末死於璫禍。宗羲從學山陰劉宗周,列名復社。清順治二年(1645),南都亡,魯王朱以海監國紹興。宗羲糾集里中弟子數百人從軍,號世忠營,魯王授職方主事,尋改御史。明年,江上兵潰,脱身入四明山結寨,繼避難剡中。順治六年(1649),從魯王海上,授左副都御史。兵潰歸里。晚歲講學東南,屢辭清廷徵辟。問學本於蕺山,與顧炎武并開學術一代端緒,詩文亦一時大家。著有《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録》《南雷文案》《南雷詩曆》等書百餘種。晚年致力於明代遺獻纂輯,清康熙十四年(1675)纂成《明文案》二百零七卷。繼而廣搜,歷十餘年,增輯爲《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復甄選《明文授讀》六十二卷,以爲門人子弟習誦明文津筏。《明文海》卷帙浩繁,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明文總集,其選輯之富、識鑒之精,足比《唐文粹》《宋文鑑》《元文類》。《四庫全書總目》云:“可謂一代文章之淵藪,考明人著作者,當必以是編爲極備矣。”

      前言(节选)
      图片

      《明文海》纂輯經過,黄百家《明文授讀序》載其大概。先是黄宗羲至昆山徐乾學傳是樓搜訪明集,假而歸,標示選篇,訂其次第,還書傳是樓。徐秉義命人録出,親與校讎,録稿寄黄宗羲。傳是樓所得,與《明文案》尺幅相當。黄宗羲《天一閣藏書記》署時康熙十八年己未,云:“余門人自昆山來者,多言健庵所積之富。” (清)黄宗羲:《天一閣藏書記》,《南雷文定》卷二,清康熙刻本。其時尚未見傳是樓藏書。《鄧起西墓志銘》云:“乙丑,余過昆山,顧景范以所作《鄧丹丘傳》屬余志之。” (清)黄宗羲:《鄧起西墓志銘》,《南雷文定後集》卷二,清康熙刻本。乙丑,即康熙二十四年。是年,宗羲嘗至昆山。其《傳是樓藏書記》云:“先生内備顧問,外奬風流,雖十行俱下,而矻矻焚膏。” (清)黄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南雷文定三集》卷一,清康熙刻本。檢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譜》卷下:“二十二年癸亥,公七十四歲。……至昆山,主徐司寇家,觀傳是樓書。”“二十四年乙丑,公七十六歲。往姑蘇訪周子佩先生。……往昆山,顧景范以所作《鄧丹丘(注:即起西)傳》請公志之。八月返里。”“二十七年戊辰,公七十九歲。……昆山果亭徐公自來相接,遂至昆山。在健庵尚書座……留昆山一月而返。”康熙二十二年,徐乾學在京師,升翰林院侍講學士。其後數年皆在京。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明年春轉刑部尚書。甫就職,會湖廣巡撫張汧以罪被逮,詞連乾學,令解部務,仍領各館總裁。二十八年,爲副都御史許三禮所劾,力求歸,康熙帝命携《一統志》《宋元通鑑》即家編輯。二十九年春還里,在太湖東山開橘社書局。宗羲門人查慎行於是年二月隨乾學南下,四月返海寧,未幾至吴門,入橘社書局,與張雲章有《橘社唱和集》一卷。上圖藏《敬業堂詩集》稿本收《橘社集》,自注:“起庚午秋,終十二月。”其中有《奉送梨洲先生還姚江》一首。黄炳垕載宗羲康熙二十四年至昆山事有據,所載康熙二十二年觀傳是樓藏書,二十七年至昆山在徐乾學座之事,今未見其據。

      黄百家《明文授讀序》自言康熙二十八年入都,見進獻史館《明文案》鈔本已爲人竊去,接言父黄宗羲借書增輯《明文海》,再接言《明文案》爲潜竊之人掩爲己有,易名行世。今疑黄宗羲借書或在康熙二十七年,歷數歲,《明文海》始成編。姑存此説,俟再考證。黄炳垕《年譜》稱《明文海》成於康熙三十二年,今雖未見其據,然可確信成書在康熙三十一年前後。

      黄百家《明文授讀序》稱《明文海》四百八十卷,一百二十本。徐秉義襄之以成,《明文授讀序》稱“幾至五百卷”。黄百家《先遺獻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又載:“《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此有明一代之文章也。”蓋書未刻,卷帙、篇目屢經删訂,以致百家自説不合,秉義則言約數耳。《浙江采進遺書總録·辛集》著録《明文案》二百卷,末云:“更有《明文海》之選,凡爲卷四百八十,簡帙甚巨,流傳頗罕,其稿未出,因不及録。”後人多取四百八十二卷之説。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譜》言四百八十二卷。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著録《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舊鈔本,孔氏玉虹樓舊藏”。錢泰吉《曝書雜記上》云:“黄梨洲初輯《文案》,繼選《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搜羅至二千餘家,真一代文章之淵藪矣,然僅有稿本。族子恬齋方伯語余前在餘姚閲文時,曾從故家借觀數月,不過覽其大略而已。” (清)錢泰吉:《曝書雜記上》,《甘泉鄉人稿》卷七,清同治十一年刻光緒十一年增修本。

      此外,又有六百卷之説。清人邵懿辰稱《明文海》“原書六百卷,今餘姚尚有傳鈔本。《四庫》所剩之百十八卷,皆晚明事,有所避也” (清)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録標注》卷十九《總類集》“明文海”條,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第920頁。今按:黄百家、徐秉義親與《明文海》纂輯,所言更爲可信。《明文海》鈔入《四庫全書》,館臣所删篇目衆多,或删者原各標卷,計逾百卷 參見崔霞《黄宗羲明文選本文獻學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遂致後人誤傳六百卷。

      《明文案》采入明史館前,已有刊落。《明文海》進呈四庫館,更有刊落。《四庫總目》著録兩淮鹽政采進本《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提要》云:“分體二十有八,每體之中又各爲子目,賦之目至十有六,書之目至二十有七,序之目至五,記之目至十有七,傳之目至二十,墓文之目至十有三,分類殊爲繁碎,又頗錯互不倫。如議已别立一門,而奏疏内複出此體。既立諸體文一門,而《却巧》《瘞筆》《放雀》諸篇復别爲一類。而止目爲文,尤爲無謂。他若書、序、傳、記諸門,或析學校、書院爲二,或叙文苑於儒林之上,或列論文、論詩於講學、議禮、議樂、論史之前,編次糅雜,頗爲後人所譏。考閻若璩《潜丘札記》辨此書體例,謂必非黄先生所編,乃其子主一所爲。若璩嘗游宗羲之門,其説當爲可據,蓋晚年未定之本也……考明人著作者,當必以是編爲極備矣。其書卷帙繁重,傳鈔者希。此本猶其原稿,四百八十一及八十二卷内文十二篇,有録無書,無可核補,今亦并仍之云。”今按:閻若璩《潜丘札記》卷五《與戴唐器》疑《明文授讀》“必不出黄先生之手”,而非疑《明文海》“必非黄先生所編”,館臣未詳察之。

      《明文海》未刊行,今存寫本十餘種:浙圖藏清康雍間鈔本(下簡稱“浙圖本”)、國圖藏清鈔本(上海涵芬樓舊藏,下簡稱“涵芬樓本”)、日本静嘉堂文庫藏清乾隆鈔本(下簡稱“静嘉堂本”)、國圖藏紅格鈔本、上圖藏清鈔本、文淵閣四庫寫本、文津閣四庫寫本、文瀾閣四庫寫本、文溯閣四庫寫本,及天一閣藏稿本殘帙、河南省圖書館藏文淵閣寫本抽毁餘稿、高陵縣圖書館藏清鈔殘帙、湖南圖書館藏清鈔殘帙。天一閣藏稿本殘帙爲今僅見之稿本,浙圖本爲今存最善之本,其餘諸本皆源出進呈四庫館本,抽删改易不一,其中又以静嘉堂本、涵芬樓本較爲良善。

      (一)浙圖藏清康雍間鈔本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存四百七十三卷,缺卷一百八十四至一百八十七、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四、四百八十二。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五字。間有目録鈔補葉。無序跋、總目。各册端大都有目録。

      今人或稱此本作清稿本,或作舊鈔本,或作清初鈔本。檢集中“玄”字或避或不避,“丘”“弘”“寧”“醇”不避。“胤”字偶有避。今人童正倫《〈明文海〉的編纂與傳本》斷定此本“當鈔於康熙間”,未盡確。嘉慶中,黄澄量欲觀《明文海》,遣諸如綬往黄氏續鈔堂鈔録。諸如綬嘉慶二十二年七月作《明文海目録跋》云:“今黄氏續鈔堂所藏鈔本無總目,且首篇《南都賦》缺數葉,墓文缺四百六十一至六十四共四卷,末卷稗説缺數篇。其間亦多魯魚亥豕之誤,必得補鈔讎校,方成完璧。” (清)諸如綬:《明文海目録跋》,《明文海目録》,清諸如綬鈔本,紹興圖書館藏。童正倫稱諸如綬所言與此本相合,此本蓋即續鈔堂舊藏本,後一九五四年浙圖自浙東奉化孫鶴皋天孫閣得此本。所述可信。

      是集依次收賦四十六卷,奏疏十九卷,詔表一卷,碑七卷,議十卷,論十七卷,説九卷,辨九卷,考三卷,頌一卷,贊一卷,銘一卷,箴一卷,戒一卷,解四卷,原一卷,述一卷,讀一卷,問答五卷,文二卷,諸體文六卷,書六十三卷,序一百十七卷,記五十九卷,傳四十二卷,墓文四十四卷,哀文五卷,稗四卷。增廣《明文案》,篇幅過半。各體之中,復細分子目。如書分經學、論文、論詩、講學、議禮、議樂、論史、字韻、數學、技術、國是、民事、籌遠、士習、持正、忠告、考古、出處、自叙、憂讒、悽惋、感憤、頌美、頌冤、吏治、適情、游覽,至有二十七子目。《四庫提要》稱《明文海》分體二十八,每體之中子目衆多,分類繁碎,錯雜不一,以致“編次糅雜”,爲人所譏。所言不無道理。然《明文海》收録賦、書、序、記、傳、墓文諸體文篇帙既富,細分子目,按類編次,亦宗羲創論,且多可觀。其子目之分,并可見選明文之旨。蓋以爲文章海涵地負,包羅甚廣,所用甚大。又因重學術、經世,不以閑適、自娱、頌美爲尚。即書類而言,經學爲五卷,論文爲八卷,講學爲八卷,國是、籌遠、考古、悽惋、吏治等各二卷,至於感憤、頌美、適情、游覽等,止列一卷。今觀全書,第選賦、書、序、記、傳、墓文諸體文過多,嫌於冗贅。至其分目衆多,或有未妥,然頗見用心,復便於察覽,有足可稱道者。

      此本存四百七十三卷,散佚九卷。卷一百八十四至一百八十七,卷目與篇章俱缺。疑所缺四卷之目爲書之士習、持正。黄宗羲論文,重於士習、士風。持正即士風也。然此本持正始於陳獻章《與葛侍御》、羅倫《復李太守》,明初方孝孺等人標舉士風,可采之篇不少,此本無之,故疑持正子目有缺。明末士習爲黄宗羲所留意,易代之文,恐多有采録。後人以涉於避忌,故從集中抽删之。今未見完本,難以悉知。卷四百六十一至卷四百六十四,卷目與篇章俱缺。卷四百六十爲墓文之忠義,收錢謙益《楊忠烈志》《繆西溪狀》、文震孟《黄忠端公碑》、倪元璐《左浮丘狀》、宋澄《黄子澄墓田疏》、李世熊《劉通判表》等文六篇。其下蓋爲明季忠義之文,或涉清人入關及易代之事,或作者著述入於禁毁之目,故後人抽删四卷。又,卷一百二十九解三薛甲《學庸疑義五條》、瞿汝稷《格物訓一》《格物訓二》、沈懋孝《易學義例七條》;卷一百三十解四劉文卿《格物致知義》、顧彦夫《經疑》,皆有目無文。卷四百八十二有目無文。偶見選文重複,前後歧互。如卷一百五十七署徐應雷《與友人論文書》,與卷一百五十六署徐禎卿《與同年諸翰林論文書》内容大略同。此本涉及避諱卷帙篇目,雖多删裁,猶存不少乾隆後禁毁作者著述之篇。如多存錢謙益之文,後人塗抹名氏。書中附黄宗羲、百家評語百餘條。童正倫認爲:“書中偶有朱墨校字,墨筆校於原字旁,筆迹與鈔文同,係鈔者改。朱筆校於原字上,筆迹异,如‘曆’改‘歷’,‘丘’改‘邱’等。又文中有錢謙益之名處,均用墨筆塗去,二者係乾隆後改。篇末有評語,字迹與鈔文同,也爲轉録。”天一閣藏《明文案》圈點纍纍,源出黄宗羲手批。此本圈點未鈔録。新增篇章,罕見有評。黄百家《明文授讀序》因言“《文海》之選,先遺獻甫定成帙,往往有名篇大作未及圈點者”,童正倫稱此本爲現存“最全且有評之鈔本,爲諸鈔本之祖”,前言甚是,後言未盡妥。蓋其爲録副之本,非稿本,乾隆間進呈本是否據此本寫録,未可遽定也。

      ……

      《增訂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缺卷一百八十四至一百八十七、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四、四百八十二,附目録不分卷、未編目新增文不分卷、《明文授讀》選録不分卷,稿本,存一百二册,浙江圖書館藏。無版框、界格。每半葉十四行,行三十字。卷一卷端朱筆增題“餘姚黄宗羲輯,海寧張宗祥增訂”,餘卷不題。第一册爲《增訂明文海目録》,第一百至一百二册爲附録。第一百册“非自鈔未編目新增文卅三篇”,後人朱筆標云:“一九九二年十月八日點讀畢,可按體分入各册。”第一百一册爲“《明文授讀》選録四十七篇”,第一百二册爲“《明文授讀》選録四十八篇”。正集據浙圖藏清康雍間鈔本《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鈔録增訂。浙圖藏本至卷四百八十一趙統《崖雞》一篇止(按:其下三篇有目無文),原缺九卷,即卷一百八十四至一百八十七、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四、四百八十二。此本鈔録亦至卷四百八十一趙統《崖雞》一篇止。張宗祥字閬聲,號冷僧,海寧人。清光緒二十八年舉鄉試。民國初,任教育部視學,兼京師圖書館主任。後爲浙江教育廳廳長,遷甌海道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精於校勘、地理之學,能文工書,精鑒賞。著有《鐵如意館雜記》《游桂草》《入川草》等十餘種,校勘《説郛》《國榷》《罪惟録》《越絶書》等書。

      目録一册,張宗祥據浙圖藏清末民初鈔本《明文海目録》手録校訂。此本目録後有張宗祥手書《跋》:“右目據五桂樓本迻録,《四庫》本删闕甚多,然五桂亦有誤處。録畢,又以原書校對一過,凡有目無文者,標於目上。至目中分類之不當,當在新編增補之後,再爲詳述。一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張宗祥記。”諸如綬鈔《明文海目録》,卷一百八十四至卷一百八十七、卷四百六十一至卷四百六十四目録缺。此本亦缺八卷之目,眉端批云:“籌遠或因忌諱删去,持正亦不應自陳獻章始,疑籌遠脱尾,持正脱首。”又,“忠義不止此,而名將亦僅一文,當有所忌諱,故抽去。”

      張宗祥增訂《明文海》,以爲《明文海》乃未定之書,體例龐雜,黄宗羲分類間有未妥,而搜輯未備,所遺甚多,至於明季文章,以涉於忌諱,或抽去,或省録。鑒於此,張氏重擬文體類編之例,是集目録分類、篇目編類次第、所涉作者及篇數多寡,頗异於《明文海》。如正集第七册(總第八册),册端標曰:“明文海,第七册,卷四十至四十三(詔、表、奏疏),原鈔卷五十至六六,附未編目增文十四篇。”浙圖藏清康雍間鈔本《明文海》卷五十五至六十五爲奏疏四至奏疏十九,卷六十六爲詔、表一卷。《增訂明文海》卷四十收文四十九篇,僅王褘《定嶽鎮海瀆名號詔》一篇見於《明文海》卷六十六。其他四十八篇,除倪元璐十一篇外,餘大都見於《明文衡》《明文在》。此册末所附蘇伯衡《代翰林院勸進表》、宋濂《進大明律表》、解縉《進實録表》、吴沈《進千家姓表》、羅倫《諭屬檄》、陸可教《雲南鎮臣約束土司檄》、黎遂球《討賊檄》、于慎行《閩廣平賊露布》、高啓《擬唐平蜀露布》、王鏊《擬蕩平群盗露布》、熊廷弼《諭李永芳》《與三鎮守議事諭》、張岱《徵修明史檄》、熊廷弼《請馮三元等會勘揭》、傅山《辨誣公揭》等“未編目增文”十五篇,而非十四篇。

      《明文海》增訂之役,始於一九年,宗祥時年已八十三。明年,未竣而殁。今人徐由由檢覈是集,《張宗祥與增訂本〈明文海〉》謂新增作者得王景、吴與弼、高棟、繆昌期、澹歸、左光斗、楊廷和、瞿式耜、陸可教、鄭曉、季本、吴悌、徐有貞、堵胤錫、楊漣、劉大夏、施邦曜、馮琦、祝灝、莫秉清、周順昌、劉儼、張羽、吴沈、魏潜、沈明臣、李建元、林貞勝、陳水龍、鄭楷、王度、吴貴芳、許穀、熊廷弼、湯賓尹、姚序、楊溥、駱駸曾、陳川、鄭濟、方以智、張家玉、張煌言、吴貞啓、鄺露、談遷、張國維、徐枋、徐光啓、魏際瑞、魏禮、魏禧、盧象升、熊開元、傅山、江天一、祝淵、祁彪佳、祁豸佳、李天植、左懋第、姚康、董説、黄淳耀、黄宗羲、朱一是、朱之瑜、史可法、馬世奇、屈大均、陳洪綬、顧炎武、王夫之、張岱等七十四人,新增文一千一百四十五篇,得賦二十五篇,詔、表、檄七十二篇,奏疏六十七篇,碑十九篇,議十六篇,論四十篇,説十二篇,辨八篇,考三篇,頌、贊、銘、箴、戒十篇,解、原、述、讀十篇,問答二篇,諸體文十八篇,書一百四十七篇,序二百三十五篇,記一百四十二篇,傳九十九篇,墓文五十九篇,哀二十四篇,稗、説三十三篇。另附《明文授讀》選録九十四篇 參見徐由由《張宗祥與增訂本〈明文海〉》,《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4期。。然徐有貞、楊漣、馮琦、吴沈諸家,集中實已收録。集中新增之文,明季作者居半。

      張氏以爲《明文海》編集分類有所未妥,故增訂頗重於再作分類。如卷三十賦“居處”楊循吉《竹溝泉賦》等,謂當改入“詠物”;卷十七賦“山川”顧大典《懷故園賦》,謂當改入“居處”,卷二十二賦“哀傷”俞安期《反招》、湯顯祖《招魂詞》、沈宜修《擬招》,謂當改入“騷”,卷三十一賦楊慎《藥市賦》,謂當改入“人事”。惜增訂未畢即病殁,此本遂爲未完之稿。

      《明文海叢書》爲二〇一四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明文海》《明文案》《明文授讀》及張宗祥《增訂明文海》整理與研究”成果。整理本《明文海》,附録《明文案》《明文授讀》二書單收而不見於《明文海》的選文(所附《明文案》選文,由慈波教授整理)。影印本《明文海叢書》,收録稀見稿鈔本五種,即浙江圖書館藏清康雍間鈔本《明文海》;天一閣博物院藏清康熙鈔本《明文案》;浙江圖書館藏清同光間鈔本《明文案》;餘姚博物館藏《明文海目録》;浙江圖書館藏張宗祥稿本《增訂明文海》,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印行。《明文海叢書》所收稿鈔本五種,并皆稀見,今影印出版,以爲明代政治、學術、文學研究之一助。《明文海》校點整理前後用時七年,備歷艱辛。周絢隆總編、殷夢霞總編、葛雲波主任、張愛芳主任等給予無私的幫助和支持;人民文學出版董岑仕女士、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潘雲俠女士,及浙江省越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李聖華教授,參與校訂,多有匡正。在此一并致謝。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