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风月事】清康熙昭代丛书精刻【花底拾遗、日录论文】一册2种全,大开本,镌刻精美,古色古香。《花底拾遗》描写秦淮风月事迹。明代的教坊司,乐籍,官妓和南京秦淮风月场所中那些女人的生活情景。秦淮佳丽美貌绝伦,琴棋书画、吟诗唱曲,亦有武妓女,拉弓弹丸。描写香艳攝人,令人如处花间香闺,留恋忘返。后书为散文家魏禧撰,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散文三大家。该书的观点影响深远,其提出的“首尾照应”之法,影响至今
举报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6 × 16 × 0.6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尺寸:
26 × 16 × 0.6 cm
-
册数:
1册
上书时间2025-05-0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秦淮风月事】清康熙昭代丛书精刻【花底拾遗、日录论文】一册2种全,大开本,镌刻精美,古色古香。《花底拾遗》描写秦淮风月事迹。明代的教坊司,乐籍,官妓和南京秦淮风月场所中那些女人的生活情景。秦淮佳丽美貌绝伦,琴棋书画、吟诗唱曲,亦有武妓女,拉弓弹丸。描写香艳攝人,令人如处花间香闺,留恋忘返。后书为散文家魏禧撰,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散文三大家。该书的观点影响深远,其提出的“首尾照应”之法,影响至今
原装1册全,大16开本,镌刻精美,古色古香。没有虫蛀,没有修补,没有衬纸,品相完好
《花底拾遗》为明末清初的南明朝廷将领黎遂球所著。本书主要讲述了造物者欲生百花,以泄其华英之秘,不知费几许经营,而始各臻其妙,美之人人也。《花底拾遗》以描写秦淮风月的生活事迹为底版。所描述的是明朝末年由礼部直辖下的教坊司,乐籍,官妓等所生活的南京秦淮风月场所中那些女人的生活情景。秦淮佳丽们被称为“花”,因为她们都是教坊机构向各地搜罗而来的美女,不但美貌绝伦,还琴棋书画,针黹,刺绣,口才,吟诗作赋,唱曲,甚至很多还会武术,拉弓弹丸,都是有一定特长的年轻女孩。
黎遂球,字美周,广州府番禺县板桥乡(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人。明末抗清官员,爱国诗人 。隆武二年(1646年),城破殉难,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愍。黎遂球善于诗文,工画山水,人称“牡丹状元”,传世画作《送区启图北上山水图》。
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江南。翌年春到达扬州,当时的名士郑元勋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比赛,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钱谦益担任裁判,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
《日录论文》论作文之法多新颖精当,对后学者启发较大。如论“文字首尾照应之法,有明明缴应(即照应)起处者。
魏禧,生于明天启四年正月十三日(1624年3月2日),卒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1681年1月6日),年五十七。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 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 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 明遗民。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