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雪玉书店
  • 没有找到图片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1961.11京一版一印408页无封面其他内容完整)

举报
  • 印刷时间:    1961-1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页
  • 版次:  1961.11京一版
  • 印刷时间:  1961-1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页

售价 30.00

品相 七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4-04-1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商品描述:
      李六如(1887~1973) 湖南平江县嘉义献冲泊头人。1887年7月生。出身富商家庭。1907年,李六如20岁,他结识了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盟会员凌容众。从凌那里知悉陈天华蹈海事件,并看到《民报》、《游学译篇》、《嘉定屠城纪略》等反清报刊和书籍。从此,“报家仇”的愤恨转移到了清朝皇帝身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抱着这样的决心,投笔从戎。李六如(1887-1973),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湖南省平江县人,1887年7月11日生于平江县城东一个商人家庭。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1918年回平江,在启明女校师范班任国文教员。他变卖家产,创办救贫工厂,自任厂长,并任兴业织布公司经理,进行实业救国尝试。在遭受挫折后,又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在平江兴办平民学校,吸取工农平民子弟入学。1921年秋,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平江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曾任中共湘区委员会文委委员。入党后,去安源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开始编写《平民读本》,通俗易懂地宣传革命真理和社会知识,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1924年受中共湘区委派遣去广州筹集宣传经费,经批准留在广州,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党务处处长、第二军军校政治部指导主任兼政治教官,编写了《党务须知》、《为什么要北伐》等小册子。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党代表,由广州出发,一直打到南京。
      1927年夏,他同夏明翰回平江发动工农武装,组织秋收暴动。后赴上海,受周恩来直接领导,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冬,受命前往新加坡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共南洋临委宣传部长。1929年到香港,在中共南方局宣传部工作,为隐蔽起见,以做生意为名,与王稼祥、刘昂等以父子、父女相称,组成假家庭,掩护党的地下工作。
      1930年,他赴中央苏区,先后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国家银行总行副行长、代理行长,对苏区的政权建设和财经工作作出了贡献。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任中央政府办事处财经委员会代理主任,转战于赣南山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来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严刑拷打,被判死刑,仍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
      1937年3月获释出狱,奔赴延安,任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延安行政学院代院长、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日军投降后,赴东北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中共热河省委常委、东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和法院院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新中国检察工作主要奠基人之一,为开创社会主义司法、检察工作和法制建设,培养司法、检察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体弱多病,仍坚持整理、撰写革命史料。所著《六十年的变迁》,已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发行国内外,受到普遍赞赏。“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3年4月10日含冤去世,终年86岁。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
      2个人履历编辑1908年李六如赴武昌参加新军,结识了同盟会员刘复基、詹大悲等组织文学社,为负责人之一,从事士兵运动。武昌首义时,李被黎元洪委任为第四镇大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参加了阳夏战争。由于不满意标统职位,又觉得自己年轻,想出洋深造。几经请求,黎元洪终于同意,赠他三千元出洋费,每月另拨官费80元,还补了一个“陆军少将”头衔。1913年赴日留学。1918年秋,李六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带回日译本《资本论》。他谢绝日本驻上海通讯社和长沙官方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平江,集资开办救民工厂和兴业织布工厂,倡办工农夜校。
      3人物生平编辑由于军阀勒索,洋布倾销,不久工厂倒闭了,还欠了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终于破灭。1920年8月,李六如“山穷水尽”下长沙,在政法专科等校教书,但不甘于当教书匠,于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他通过省政府、省议会和省教育会中许多朋友、熟人的关系,自上而下向各县推动,成立了全省平民教育促进会,被举为副董事长。通过平民教育运动,还推动四五十个县办了县报,李六如当选为全省县报联合会会长。1920年到1921年的平民教育运动,是有影响的进步活动。自然受到毛泽东的注意。一天,毛泽东派喻寄浑前来约见李六如。喻是李的好友,平江人,爱国知识分子,曾同李创办《平江旬报》。
      4成就荣誉编辑喻对李说:“第一师范的毛泽东要和你谈谈。”李六如很高兴,说他早就想去拜访毛泽东,只是刚来长沙不久,一时无人引见。1921年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岳阳第一个共产党员。后任广州第二军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北伐二军四师中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共产党临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南方局宣传干事,福建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延安毛主席办公室秘书长,行政学院院长,中共中央财经部副部长,中共热河省委常委、省府秘书长,哈尔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财经学校校长,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
      5个人作品编辑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政协常委。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李六如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兼党组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已是皓首病躯,却仍旧日夜伏案,开始了他一生最后的战斗——创作三卷巨著《六十年的变迁》。
      6其它信息编辑李六如为何要执着地写《六十年的变迁》?他在该书的《目序》中写道:“从1895年变法维新前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这六十年来,则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最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一变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立国家。被宗法、礼教、神权所支配的旧意识形态与顽固保守思想,也逐渐起了变化,社会面貌为之一新,这还不值得写一写吗?” 动笔前,李六如先是拜访了几位从事文学创作的老朋友,虚心向他们请教。接着他花了很多时间,精读了多种中外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东周小说史略》、《英烈传》、《彼得大帝》等等,他还通读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古小说钩沉》等。
      7社会评价编辑在写作过程中,他不满足于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所见所闻,还要大量收集、调查走访,反复核对史实,务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更加客观、丰满,做到引人入胜,又无懈可击。 1961年,也就是李六如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的四十年,为收集《六十年的变迁》的“活”材料,他带着秘书罗植南来到湖南。在长沙,在平江,他和乡亲们亲密交谈,仔细询问过去和现在的情形。他还长途跋涉到江西、福建等一些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寻访革命旧址,查找相关资料,探望革命老人,收集了大量关于毛泽东、毛泽民、何叔衡、瞿秋白、方维夏、罗纳川、郭亮、覃振、张辉瓒、蒋介石等人的资料和平江农民暴动、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苏维埃根据地、反“围剿”等历史事件的鲜活资料。
      8相关信息编辑经过两年多的奋笔疾书,《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脱稿。该卷约20万字,李六如自己花钱打印了若干份,送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其他同志审查,并请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等专家指正。毛泽东与李六如相知相识已几十年了,他对李六如很器重。亲笔批示,将书稿交给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负责审阅。林审阅后,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了报告,代表中央宣传部肯定了《六十年的变迁》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小说,对青年富有教育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经过修改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彭德怀元帅看望李六如时,对此倍加赞赏。《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一时间路人竞说季交恕。(季 交恕,《六十年的变迁》的主人公,即李六如的化名)城乡争购《六十年的变迁》。出版社不得不一版再版,而且,蜚声国外,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几种版本发行。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出版那年,恰逢李六如70大寿。这两件喜事碰在一起,李六如心情异常激动。为了庆祝一下,他偕家人、秘书同老友吴溉之夫妇,在北京有名的谭家菜馆吃了一席。之后又马不停蹄,继续创作《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又是冬去春来的日夜伏案,又是废寝忘食的奋笔疾书,于1961年出版了第二卷。正当李六如怀着胜利的喜悦,精心著作《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时,灾难性的“十年动乱”来临,李六如被江青、康生一伙诬陷为“叛徒”、“反党分子”遭受迫害。写作被中止,第三卷仅写8600字,还不到计划篇幅的一半。1973年4月10日上午8时,李六如含冤离世,终年86岁。1980年7月2日,党中央为李六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对他的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一、二卷连同第三卷的部分手稿被列入当代文学经典丛书,于200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