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2003.8一版一印350页)
举报
-
作者:
王安忆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03-08
-
版次:
2003.8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03-08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0页
-
字数:
310千字
-
版次:
2003.8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03-08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0页
-
字数:
310千字
售价
¥
10.00
4.5折
定价
¥22.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14-04-1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王安忆,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54年3月出生于南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中国当代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的女作家,被视为文革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王安忆的作品主要小说、散文、儿童文学作品等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小鲍庄》《流逝》《富萍》等等。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母亲作家茹志鹃,父亲剧作家王啸平,自幼受母亲影响很深。[1]1955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并在上海读小学。
1970年,初中毕业后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1976年,在《江苏文艺》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
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平原上》。
1980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1]1981年初结婚,丈夫李章,结婚时为徐州某乐团指挥,后调入上海音乐出版社任编辑,曾编辑出版文学传记《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1981年,因旺盛的创作欲以及无法忍受坐班时间的禁锢,旷职离开《儿童时代》到徐州写作,完成《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文学活动。
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小鲍庄》引起回响,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6年应邀访美。[1]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此书在当当网图书中,成为畅销书,且在当当小说榜中排名第45位。
2000年《长恨歌》获选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
2001年获第一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1年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2个人作品编辑长篇小说[2]
《69届初中生》 《黄河故道人》 《流水三十章》 《米尼》
《纪实与虚构》 《长恨歌》 《富萍》 《上种红菱下种藕》
《桃之夭夭》 《遍地枭雄》 《启蒙时代》 《天香》
小说集[2]
《雨,沙沙沙》 《黑黑白白》 《流逝》 《尾声》
《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 《小鲍庄》 《乌托邦诗篇》 《荒山之恋》
《伤心太平洋》 《海上繁华梦》 《香港的情与爱》 《叔叔的故事》
《人世的沉浮》 《隐居的时代》 《忧伤的年代》 《化妆间》
《儿女英雄传》 《剃度》 《现代生活》 《文工团》
《月色撩人》 《众声喧哗》
散文[2]
《蒲公英》 《独语》 《走近世纪初》 《旅德的故事》
《乘火车旅行》 《重建象牙塔》 《王安忆散文》 《窗外与窗里》
《漂泊的语言》 《母女同游美利坚》 《街灯底下》
文论集[2]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波特哈根海岸》
《故事与讲故事》 《心灵世界》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我读我看》 《王安忆说》 《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
《王安忆读书笔记》 《王安忆导修报告》 《对话〈启蒙时代〉》(与人合著)
《对话录》(与人合著)
影视话剧[2]
电影《风月》由王安忆编剧。
长篇小说《长恨歌》除了由香港知名导演关锦鹏拍摄成电影外,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排演了话剧。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