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美]罗伯特·皮平(RobertB.Pippin)著,刘小枫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ISBN:
9787522203409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3页
-
字数:
70000千字
-
作者:
[美]罗伯特·皮平(RobertB.Pippin)著,刘小枫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ISBN:
9787522203409
-
出版时间:
2022-09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3页
-
字数:
70000千字
售价
¥
645.00
定价
¥45.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25-04-2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黑格尔论自我意识
定价:45.00元
作者:[美]罗伯特·皮平(RobertB.Pippin)著,刘小枫编,马晨 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01
ISBN:9787522203409
字数:70000
页码:123
版次: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 “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种自我意识中才能得到满足。” 知名黑格尔研究学者罗伯特一皮平,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讲演集。 聚焦《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两点论断,探讨黑格尔哲学中的欲望和死亡。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黑格尔论自我意识》颇具开创性地解释了这一革命性的主张,追溯其康德哲学的根源,同时揭示其与当代思想的持续关联。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中的欲望和死亡》表明,黑格尔认为,我们必须理解康德关于意识的自觉性质的论述,作为实践哲学的一种主张,因此我们需要对人类的感觉、对世界的认识条件以及主观性和规范性的社会性质持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作者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现象学》第四章应该被看作后来大陆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传统的基础,并将自己的解释与哲学家约翰·麦克道尔和罗伯特·布兰顿有影响力的解释进行了对比。
目录
致谢引论章 论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是“欲望一般”的观点第二章 论黑格尔关于“一个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另一个自我意识才得到满足”的观点结语索引
作者介绍
序言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