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亿梦春田
  • 生如夏花 IV

生如夏花 IV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    9787539961514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  9787539961514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6.00 1.8折

定价 ¥32.8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1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如夏花 IV
      定价:32.8元
      作者:(印)泰戈尔 著,白开元 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9961514
      字数:120000
      页码:2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4》为书《生如夏花》系列之四,收录了泰戈尔以精妙哲理闻名于世的《游思集》《叶盘集》《最后的星期集》《儿童集》等。在诗人的笔下,恒河平原水乡风景如诗如画,静谧悠扬的漫天繁星,甜蜜相依的恋人,不停欢唱的百灵鸟鸣啼声洋溢出美好的气息,热情赞扬了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爱情才是幸福人生的避风港。  “泰戈尔的儿童诗具有不可测的魔力,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新月之国里去。”《永别》讲述了孩子与妈妈之间最深沉的爱:早逝的孩子化作水波与下河沐浴的妈妈逗乐;化作细雨在树叶上为孤寂的妈妈歌唱;化作月光亲吻妈妈的眼睛;化成梦与妈妈相见;用温柔的爱鼓励妈妈坚强地活下去。高雅清婉的情调,优美动人的意境,体现了诗人以“纯美濯洗世人的悲辛,使世界变得美好”的审美理想。
      目录
      《游思集》《渡口》《最后的星期集》  我完整地得到了你  你甘露般的甜笑  你走进了朦胧  夏 雨  美好的早晨  那一瞬间  我要写无情的歌  我庭园里的鲜花  移植花盆里的诗歌  遐 想  为了见一面  我 在  泥 屋走向永新《叶盘集》  杯形花  心的绿叶  登 山  时令之环  世界在我中间  最后的沉默《儿童集》  海滩上  游 戏孩 子偷睡眠的小偷坏名声机 灵为何甜美孩子的王国问 题同 情各种愿望老 师聪明的哥哥急 切小大人国王的王宫住在森林里摘月亮科学家母 爱捉迷藏永 别噼里啪啦下大雨七朵金花七个兄弟笑 容羽 毛棕榈树月亮里的老太婆星期天想 念笨小子天文学家迷 路疑 问国王和王后对 话英 雄好妈妈实践(外九首)后记:纪念永远的诗人泰戈尔
      作者介绍
      泰戈尔,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尊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为“精神生活的灯塔”,为无数迷途的心灵开启了全新的道路;我国文学家季羡林、冰心,诗人徐志摩、林徽因文学创作均深受其影响。  白开元,翻译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其所译泰戈尔作品译笔严谨流畅,用词精当,形神兼备,中国万千读者。
      序言
      后记:纪念永远的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是驰名世界的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诚地称他为“诗祖”、“诗圣”。1913年,他因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从八岁开始练习写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一千余万字的各类作品。其中有52部孟加拉语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0多个剧本,2000余首歌曲,以及50部散文集。
        一
        泰戈尔把他的孟加拉语诗歌译成英文,编成8个英文诗集,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情人的礼物》、《渡口集》、《采果集》和《游思集》。  本书收入《渡口集》的24首诗和《游思集》的46首诗。  《渡口集》于1918年出版,人生是这部诗集的重要题材之一。泰戈尔把人的一生喻为一次旅行。在第46首中,诗人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哗,在自然怀中与淡泊为伴的心志。第54首彰显了诗人要为天下百姓谋利,像一团团火,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博大胸襟和高洁境界。第73首给人的启迪是: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有爱的人生是灿烂的。  在《渡口集》中,诗人从多个角度,诗化了他的宗教观点。在第15首中,诗人用反诘方式,强调印度的创造大神梵天万世隐藏在自然景物之中,阐述了“神融于人”或“人融于神”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点。第70首中,诗人认为梵天在生命王国,也在自然王国,更在人类社会。所以第58首中,诗人宣扬入世的修行方式,主张在世俗爱情中完美人生,反对为获得解脱不关心民众疾苦,遁入丛林的出世修行。
        1921年出版的《游思集》分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  泰戈尔的8个英文诗集中,《游思集》的原作诗种最多,内容最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诗作,也有现实主义精品;既有抒情诗,也有散文诗、叙事诗;既有歌词,也有剧本、史诗故事。还有从印度其他语种翻译的作品。  爱情是《游思集》是重要题材。  收入《游思集》的爱情诗多达36首。诗人在希拉伊达哈经管田庄时期,写了不少富于恒河平原水乡气息的爱情诗。如上篇第3首中,描写一位在河上航行的船夫对俊俏村姑的暗恋。第4首反映乡村少女对品貌俱佳的小伙子的追慕。第7首表达相爱的青年男女无力突破社会藩篱的痛楚。第14首写一对恋人被迫分手的悲伤。第8首歌颂新时代觉醒的女性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真正爱情的高尚品德。中篇第2首,描写家境贫寒的少女被封建婚姻制度吞噬的悲惨结局。第28首称赞能给人慰藉、快乐的真正爱情是安全的人生避风港。  中篇中飘忽着诗人初恋女性的芳影。第3、4、24首中,诗人回顾了刻骨铭心的初恋,抒写了对恋情的珍惜之情。以奇特想象创造的虚实交错的情境,凸现诗人坦然面对人生苦难的豁达胸襟。  《游思集》中的现实主义佳作,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比如下篇第9首的冷峻描述中,蕴含诗人对成为童婚制牺牲品的不幸女孩的悲悯情怀。第12首充溢诗人对孩子的慈爱和与孩子相处的欢愉。中篇中具有短篇小说结构的第21首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母爱的孩子的同情和爱怜。第30首反对冤冤相报的行为,提倡一笑泯恩怨,不乏现实意义。  泰戈尔在《渡口集》、《游思集》中,以丰沛的想象力,营构宏丽悠远的意境;以优美的语言,就有限与无限、自由与束缚、生与死、欢乐与痛苦,以及爱情、人生美、艺术美,阐述了真知灼见,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二
        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儿童诗,结集出版的有《儿童集》和《童年的湿婆集》。《儿童集》写于1903年。1902年,泰戈尔淳朴、贤惠的妻子玛丽娜利妮因劳累过度,31岁身患重病,不幸去世。平时忙于办学和潜心文学创作的诗人,不得不担负起照看羸弱多病的次女蕾努卡和另外两个孩子的责任。为了使蕾努卡尽快康复,他带着女儿去避暑胜地大吉岭疗养,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想方设法让三个孩子开心,以忘却过早失去母亲的凄苦。他与儿女朝夕相处,更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这也唤醒他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这些凝聚成了《儿童集》中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童年的湿婆集》中的作品,写于泰戈尔访问美国的1921年。印度神活故事中的毁灭大神湿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忘怀一切,被称为忘神。在泰戈尔的眼里,儿童是幼小的湿婆神。他们尚未确定人生目标,在人世之海的沙滩上把泥块、树枝当作原料,制作并毁坏玩具,品味着其中的莫大乐趣。诗人羡慕他们这种不断更新的游戏中的质朴欢愉。  泰戈尔用一支彩色神笔在这两部诗集中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弥漫着浓郁的童话气息。  泰戈尔儿童诗感人至深地表现了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之情。《摘月亮》精心安排哥儿俩的对话,突出隽永闪光的题旨:孩子不管离开妈妈多么遥远,妈妈永远是孩子心目中的月亮。  泰戈尔儿童诗贯穿他的教育思想。他一贯强调教师与学生应亲如父子,主张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自然。他说:“树林、藤蔓、新鲜空气、清澈的湖水、旖旎的风景……比考试、书桌和写字板更重要。”  至于孩子不可避免的缺点,诗人主张采取谅解、规劝的态度,不可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通过妈妈的口,他为孩子辩护:“月亮圆圆的脸也有污斑/谁说过月亮的脸很脏?”《坏名声》中的孩子犯了错误,要以爱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才会有改正的自觉性。  真情实感赋予泰戈尔儿童诗以恒久的感染力。诗人的真情实感,来源于爱心和深厚的生活积累。欣赏他的一首首佳作,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是的,孩子会这样说,会这样问的呀!然而,泰戈尔儿童诗的艺术真实,又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模拟。诗人依据自己的审美原则,运用夸张、想像等技法,力求新巧的构思,把风俗民情、神话传说融入素材,提炼升华为令人难忘的诗美形象。例如《永别》一诗,孩子夭亡本是悲痛的题材,但诗人独出机杼,不从伤悼下笔,而写孩子化作水波、月光和清风伴随妈妈,间接地传达妈妈的思念,并能使妈妈走出哀伤,乐观地生活下去。诗中这种高雅清婉的情调,优美动人的意境,体现诗人旨在以儿童的“纯美濯洗世人的悲辛,使世界变得美好”的审美理想。
        三
        泰戈尔在诗歌格律方面,立足于传统而又广收博采,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求新。他根据题材需要,择选多种排列方式的诗体,如强化诗行音乐旋律的偶行押韵、交错押韵、诗节首尾重复等等。  泰戈尔把他的孟加拉格律诗译成英文,无一例外地采用散文形式。他的英译本之所以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诗人成功地调动诸多诗歌要素进行翻译,译文能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美感。复沓、排比、递进、拟人手法、象征手法等诗歌艺术手段,在泰戈尔英译本中随处可见。  把泰戈尔英译本与原作比较,不难发现,诗人不是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他在对西方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脱胎换骨的再创作,与原相比,篇幅均有所缩小。他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审美需求,淡化了个性,强化了共性;淡化了民族性,强化了世界性,使译作在感情上大大缩小了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倍感亲切,乐意接受,并为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开辟了道路。
        泰戈尔英译本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欢迎,泰戈尔由此得到启发,创作了《最后的星期集》《叶盘集》等五部孟加拉语散文诗。分别于1935年、1936年发表的《最后的星期集》和《叶盘集》是泰戈尔诗创作从格律诗向自由体诗和散文诗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两部散文诗,以流畅的语言,营构空灵意境,深刻阐述泰戈尔的艺术观,书写对既往生活,尤其是对初恋的怀念,表现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同时彰显诗人对人类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幻的密切关注。  2013年是泰戈尔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周年。希望本书出版,有助于我国读者全面了解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并从这三类泰戈尔诗歌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白开元  2013年4月8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