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杨东方 ; 陈豫 / 科学出版社 / 2022-06 / 平装
售价 ¥ 60.00 4.0折
定价 ¥149.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3-02-0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胶州湾石油时空变化的过程及机制
《胶州湾石油时空变化的过程及机制》创新地从时空变化研究石油(PHC)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在空间尺度上,通过对每年PHC数据的分析,从含量、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的角度,研究PHC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以及迁移状况,揭示PHC的时空迁移规律。在时间尺度上,通过对10年PHC数据的探讨,研究PHC在胶州湾水域的变化过程,展示PHC的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含量的年份变化、来源变化过程、陆地迁移过程、沉降过程及水域迁移过程。PHC的这些时空迁移规律和时空变化过程为研究其在水体中的迁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对其他有机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迁移研究给予启迪。 《胶州湾石油时空变化的过程及机制》共分为24章,主要内容为PHC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和迁移状况,以及PHC的迁移规律、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等。
: 杨东方,1984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数学系(学士)。198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Lenard方程唯n极限环的充分条件、微分方程在经济管理生物方面的应用。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营养盐硅、光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专业为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同年在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定量化初步研究。2001年出站后到上海水产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教学,以及海洋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2001年被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中心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被青岛海洋局一所聘为研究员。 2004年6月被核心期刊《海洋科学》聘为编委。2005年7月被核心期刊《海岸工程》聘为编委。2006年2月被核心期刊《山地学报》聘为编委。2006年11月被温州医学院聘为教授。2007年11月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2008年4月被浙江海洋学院聘为教授。2009年8月被中国地理学会聘为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12月被核心期刊《林业世界》聘为编委。在2011年12月被浙江海洋学院聘为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所长。2012年11月被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聘为项目办主任。2013年3月被陕西理工学院聘为汉江学者。2013年11月被贵州民族大学聘为教授。曾参加了国际GI~OBEC(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研究计划中的由18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进行的南海考察(在海上历时3个月),以及国际LOICZ(沿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计划中在黄海、东海的考察及国际JGOFS(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研究计划中在黄海、东海的考察。并且多次参加了青岛胶州湾、烟台近海的海上调查及数据获取工作。曾参加了胶州湾等水域的生态系统动态过程和持续发展等课题的研究。 发表第一作者的论文165篇,出版第一作者的专著和编著47部;非第一作者论文45篇。截至2014年2月9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查到其为第一作者的论文58篇,共被引用695次。目前,其正在进行西南喀斯特地区、胶州湾、浮山湾和长江口及浙江近岸水域的生态、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
目录 第1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分布及含量 1 1.1 背景 1 1.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 1.1.2 材料与方法 1 1.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2 1.2.1 含量 2 1.2.2 水平分布 3 1.2.3 季节分布 4 1.3 石油的迁移 4 1.3.1 水质 4 1.3.2 污染源 4 1.3.3 迁移状况 5 1.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第2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分布及污染源 7 2.1 背景 7 2.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7 2.1.2 材料与方法 7 2.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9 2.2.1 含量 9 2.2.2 表层水平分布 10 2.2.3 底层水平分布 12 2.2.4 垂直分布 14 2.2.5 季节分布 14 2. 3 石油的污染源 15 2.3.1 水质 15 2.3.2 污染源 15 2.3.3 陆地迁移过程 16 2.3.4 水域迁移过程 16 2.3.5 河流输送 17 2.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第3章 胶州湾湾口底层水域的石油变化法则 20 3.1 背景 20 3.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20 3.1.2 材料与方法 20 3.2 石油的底层含量及分布 21 3.2.1 底层含量 21 3.2.2 底层水平分布 22 3.3 石油变化的法则 24 3.3.1 水质 24 3.3.2 迁移过程 24 3.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5 第4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27 4.1 背景 27 4.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27 4.1.2 材料与方法 27 4.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29 4.2.1 含量 29 4.2.2 表层水平分布 30 4.2.3 底层水平分布 32 4.3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4 第5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河流输送 35 5.1 背景 35 5.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35 5.1.2 材料与方法 35 5.2 石油的输送过程 37 5.2.1 水质 37 5.2.2 污染源 37 5.2.3 陆地迁移过程 38 5.2.4 河流输送 38 5.3 结论 40 参考文献 41 第6章 胶州湾底层水域石油迁移规则 42 6.1 背景 42 6.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42 6.1.2 材料与方法 42 6.2 石油的底层含量及分布 43 6.2.1 含量 43 6.2.2 水平分布 44 6.3 石油的迁移规律 46 6.3.1 水质 46 6.3.2 迁移过程 46 6.4 结论 47 参考文献 47 第7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沉降 49 7.1 背景 49 7.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49 7.1.2 材料与方法 49 7.2 石油的分布 51 7.2.1 水平和垂直分布 51 7.2.2 季节变化 52 7.3 石油的沉降 52 7.3.1 水域迁移过程 52 7.3.2 含量的时空变化 52 7.4 结论 53 参考文献 54 第8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分布及均匀性 55 8.1 背景 55 8.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55 8.1.2 材料与方法 55 8.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56 8.2.1 含量 56 8.2.2 水平分布 56 8.2.3 季节变化 59 8.3 石油的均匀性 59 8.3.1 水质 59 8.3.2 来源 60 8.3.3 均匀性 60 8.4 结论 60 参考文献 61 第9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分布及低值性 62 9.1 背景 62 9.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62 9.1.2 材料与方法 62 9.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63 9.2.1 含量 63 9.2.2 水平分布 63 9.2.3 季节变化 66 9.3 石油的低值性 66 9.3.1 水质 66 9.3.2 来源 66 9.3.3 均匀性 67 9.3.4 低值区 67 9.4 结论 68 参考文献 68 第10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含量的年份变化 69 10.1 背景 69 10.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69 10.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70 10.2 石油的含量及变化 72 10.2.1 含量 72 10.2.2 变化趋势 75 10.2.3 季节变化 75 10.3 石油的年份变化 75 10.3.1 水质 75 10.3.2 年际变化 76 10.4 结论 77 参考文献 77 第11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污染源变化过程 79 11.1 背景 79 11.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79 11.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80 11.2 石油的水平分布 80 11.2.1 1979年5月和8月水平分布 80 11.2.2 1980年7月和10月水平分布 81 11.2.3 1981年8月和11月水平分布 82 11.2.4 1982年6月水平分布 82 11.2.5 1983年10月水平分布 83 11.3 石油的污染源 84 11.3.1 污染源的位置 84 11.3.2 污染源的范围 84 11.3.3 污染源的类型 84 11.3.4 污染源的变化特征 85 11.3.5 污染源的变化过程 85 11.4 结论 87 参考文献 87 第12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陆地迁移过程 89 12.1 背景 89 12.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89 12.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89 12.2 石油的季节分布 90 12.2.1 1979年季节分布 90 12.2.2 1980年季节分布 90 12.2.3 1981年季节分布 91 12.2.4 1982年季节分布 91 12.2.5 1983年季节分布 92 12.2.6 月降水量变化 92 12. 3 石油的陆地迁移 93 12.3.1 使用量 93 12.3.2 河流输送 93 12.3.3 陆地迁移过程 94 12.4 结论 96 参考文献 97 第13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水域沉降过程 98 13.1 背景 98 13.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98 13.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99 13.2 石油的底层含量及分布 99 13.2.1 底层含量 99 13.2.2 底层分布 101 13.3 石油的沉降过程 104 13.3.1 月份变化 104 13.3.2 季节变化 105 13.3.3 水域沉降过程 105 13.4 结论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14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水域迁移过程 107 14.1 背景 107 14.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07 14.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108 14.2 石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108 14.2.1 1980年表、底层含量水平分布趋势 108 14.2.2 1980年表、底层含量变化范围 109 14.2.3 1980年表、底层含量垂直变化 109 14.2.4 1981年表、底层含量水平分布趋势 110 14.2.5 1981年表、底层含量变化范围 110 14.2.6 1981年表、底层含量垂直变化 111 14.3 石油的水域迁移过程 112 14.3.1 污染源 112 14.3.2 水域迁移过程 112 14.3.3 水域迁移模型框图 113 14.3.4 水域迁移特征 114 14.4 结论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15章 胶州湾水域石油的迁移规律 116 15.1 背景 116 15.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16 15.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7 15.2 研究结果 117 15.2.1 1979年研究结果 117 15.2.2 1980年研究结果 118 15.2.3 1981年研究结果 118 15.2.4 1982年研究结果 119 15.2.5 1983年研究结果 120 15.3 石油的产生与消亡过程 120 15.3.1 含量的年份变化 120 15.3.2 污染源变化过程 120 15.3.3 陆地迁移过程 121 15.3.4 沉降过程 121 15.3.5 水域迁移过程 122 15.4 石油的迁移规律 122 15.4.1 石油的空间迁移 122 15.4.2 石油的时间迁移 123 15.5 结论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16章 胶州湾石油的来源只有一个——河流 125 16.1 背景 125 16.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25 16.1.2 材料与方法 125 16.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126 16.2.1 含量 126 16.2.2 表层水平分布 127 16.3 石油的唯一来源 128 16.3.1 水质 128 16.3.2 河流来源 129 16.4 结论 130 参考文献 130 第17章 胶州湾的石油污染由湾内到湾外扩展 131 17.1 背景 131 17.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31 17.1.2 材料与方法 131 17.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132 17.2.1 含量 132 17.2.2 表层水平分布 133 17.3 石油污染由湾内到湾外扩展 135 17.3.1 水质 135 17.3.2 湾内来源的扩展 136 17.4 结论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18章 海洋的石油污染扩展到胶州湾 138 18.1 背景 138 18.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38 18.1.2 材料与方法 138 18.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139 18.2.1 含量 139 18.2.2 表层水平分布 140 18.3 海洋的石油污染扩展到湾内 142 18.3.1 水质 142 18.3.2 湾外来源的扩展 143 18.3.3 来源比较及基础本底值 143 18.4 结论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19章 石油在胶州湾的迁移路径 146 19.1 背景 146 19.1.1 胶州湾自然环境 146 19.1.2 材料与方法 146 19.2 石油的含量及分布 147 19.2.1 含量 147 19.2.2 表层水平分布 148 19.3 石油的迁移路径 150 19.3.1 水质 150 19.3.2 不同的来源 151 19.3.3 产生来源的原因 151 19.4 结论 153 参考文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