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小玉树
  •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 (英)玛丽-凯·维尔梅斯|译者:盛韵 9787532168514
  •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 (英)玛丽-凯·维尔梅斯|译者:盛韵 9787532168514
图文详情
  •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 (英)玛丽-凯·维尔梅斯|译者:盛韵 9787532168514
  •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 (英)玛丽-凯·维尔梅斯|译者:盛韵 9787532168514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 (英)玛丽-凯·维尔梅斯|译者:盛韵 9787532168514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ISBN:    978753216851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ISBN:  978753216851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售价 44.10 7.5折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8-29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8.76% (184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9.92小时
    地址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0277336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是《伦敦书评》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散文随笔和日记精选结集。分为五个部分:《伦敦书评》的腔调、“坏女孩”“坏女人”、谁不爱看回忆录、玛丽·凯的日记、玛丽·凯的朋友圈。这些幽默诙谐的文字,充分体现英国最重要的文化大刊《伦敦书评》的腔调和文字风格,并折射英国文坛各种重要人物的趣闻逸事,堪称当代英国文坛风向标。

      目录
      《伦敦书评》的腔调
        《伦敦书评》是一份怎样的刊物
        忆《伦敦书评》创始人卡尔·米勒
        忆彼得·坎贝尔
        忆弗兰克·科莫德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
        珍妮·迪斯基的癌症日记
      “坏女孩”“坏女人”
        难伺候的女人们
        罗瑟米尔夫人的扇子
        薇塔情事
        爱吵架的凶女人
        艾略特的弃妇
        天啊这是什么样的妈
        “有钱的资产阶级婊子”
        八十年代情妇
      记忆:别人的,自己的
        向死而生的詹姆斯一家
        俄国乡愁
        当我们谈论人必有一死时,我们在谈的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离婚吧
        说布鲁塞尔的坏话
        在莫斯科采访克格勃
        保持吸引力
        《皮尔斯百科全书》漫谈
      玛丽-凯的朋友圈
        约翰·兰彻斯特:不懂寒暄
        温迪·斯坦纳:格洛斯特新月55号的派对
        弗兰克·科莫德:安静地统治吧,玛丽-凯
        珍·麦克尼可:玛丽-凯小词典
        玛丽·比尔德:“住在剑桥的中年妇女”说明一切

      内容摘要
       作为欧洲影响最大的文艺刊物《伦敦书评》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身边自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作家和学者撰稿人。她对一些盛名在外的大牌作者无动于衷,只对真正的好文字、好见识青眼有加。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精)》收录了她对《伦敦书评》几位核心人物的回忆文章,她的书评(特别爱写一些惊世骇俗的“坏女人”)和她的日记。
      另外还有弗兰克·科莫德、玛丽七匕尔德、温迪·斯坦纳等几位《伦敦书评》的重要作者写的与维尔梅斯的交往文章,乃是独家史料,首度公开与读者见面。


      精彩内容
      《伦敦书评》是一份怎样的刊物1947年12月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应邀与托马斯·曼喝茶。当时她14岁,满脑子都是文学和生命的严肃性。她有一个好朋友,也是她的跟班,这男生给当时住在加州的托马斯·曼写了封信,说他俩在读他的书,崇拜他超过其他所有人。年轻的桑塔格小姐听说信的事儿后很震惊,一个伟大作家怎么能被两个中学生打扰呢;再度震惊的是,大作家不但回了信,还请他俩去喝茶。她觉得曼浪费时间约他们见面很“古怪”;再说,她已经读过他的书,为什么还要见他本人呢。接下来的周日他们见了面,她的失望之深,令她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绝口不提此事。她和朋友没有犯傻出洋相,曼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他跟她期待的完全不一样,既不严厉也
      不轻蔑也不深奥。恰恰相反,他说的话都太容易懂
      了,平庸、浮夸、无聊。现如今她说,“如果他说话像他写的书那样,我是不会介意的。我慢慢开始介意的是,他说话像写书评。”我明白苏珊·桑塔格的意思,但肯定不会像她那么贬低书评,不然我岂不是入错了行。很明显,在一本好书的成就和一篇好书评的成就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一鸿沟也体现在:世上有那么多好书,好的书评却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书评作者顶多期望书评编辑或是发表过他/她文章的刊物能一直惦记着他/她。很多人会觉得,一本糟糕或平庸的书还是要比一篇有效或有趣的书评更高级——这种写书的就是要比写书评的更接近上帝的看法并不是那么不证自明的,至少我不这么看。没人会否认书评本质上是寄生性的,写起来更快也更容易,但一篇书评仍然可以比一本书更高明或更深思熟虑。学院派捏着鼻子大叫“报屁股文章”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这点。
      在英国读书人并不多。你在地铁里看一圈,也
      许能看到有人(通常是个男人)在读罗伯特·陆德伦的惊悚小说,或者有人(通常是个女人)在读凯瑟琳·库克森的言情小说。运气好的日子你会看到有人读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在不坐地铁的人当中——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大部分人只读关于他们自己的书,写他们的书可多了。跟大学有关系的人会读书,有些人甚至会读自己领域之外的书。但大体上说,读书人并不多,那些读书的也不看书评。当然我这样说是夸张,但也不算太夸张,否则的话出版社应该比现在开心很多才对。
      这会导致两种情况。其一,学院兴趣之外的有趣图书越来越少了。以小说为例,七十年前,西里尔·康诺利形容写小说评论是“白种男人的报文墓园”:“在丛生的植被中清扫出一小块地方”,他接着哀叹,“丛林一夜间以两倍速入侵”。丛林如
      今已经缩水成植物园了,前不久一位书评人在《泰晤士报》上说:“出版社还在继续出版小说处女作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