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教育社科专营店
  • 社区治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行动逻辑
图文详情

社区治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行动逻辑

举报

正版全新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57.14 6.5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5-22

    数量
    库存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7.55% (292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20.99小时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3382690
      商品描述:
      【书    名】 社区治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行动逻辑
      【书    号】 9787513078184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    者】 范慧
      【出版日期】 2021-11-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88.00元

      【编辑推荐】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建构与实践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情境下,与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互动的全景展示和细致分析,将组织环境的影响因素与机构的行动策略进行统合分析,呈现其参与社区治理行动建构所依据的条件、实现的方式与发展的趋势。 本书尝试建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行动逻辑,并将其与现实比照,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本土性实践与发展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以期回应“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建构与实践路径”这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节 专业社工机构与社区治理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研究

      第三节 专业社工机构行动逻辑的实证研究解析

      第三章 研究设计

      节 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制度环境与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建构

      节 社区治理体系重构与机构生存环境演变

      第二节 国家控制:政策、资源和需要约束下政社关系悖论

      第三节 权力获取:专业社工机构化解政社关系悖论的策略分析

      第五章 市场环境与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建构

      节 专业社工机构扎稳社区的市场生成

      第二节 动力匮乏:供需、产品与资源维度下的市场环境迷局

      第三节 互利原则:专业社工机构应对市场环境迷局的策略分析

      第六章 社会环境与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建构

      节 专业社工机构扎根社区的社会环境锻造

      第二节 空间滞后:需要、资源和关系维度下的社会环境限度

      第三节 互助精神:专业社工机构突破社会环境限度的策略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相关讨论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有待研究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专业社工机构的成立及其参与社区治理项目一览表

      附录三 开放式编码及其变项摘选

      后记

      【前言】 
      学科重建与个人成长的互构
      (代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极具中国特色。尽管现在有不少相关主题的研究,我还是希望在这里一书自己的体验。我于1981年由四川大学到南开大学,成为—南开社会学专业班的一员。我们上课用了费孝通先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打印稿,该书后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这是当时发行量的社会学教材。该教材中专设社会工作一章,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杭州大学的两位学者撰写。基于雷洁琼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民政工作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新中国民政成就与特点均被写入此章。当时社会工作和社会学是一家,更准确地说,社会工作被认为是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1987年,民政部组织召开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史称马甸会议)建立了政府倡导、学界推动、社会支持的中国社会工作重建的框架。北京大学雷洁琼先生、袁方先生,南开大学苏驼主任等参加了会议。苏老师回南开大学后就开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学,但那时候我精力充沛,在研究经济社会学之余,开始参与社会工作的重建工作,成为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团队初的成员之一。1994年,我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社会学系访学一年。根据对方的要求,我按照中国社区概念写了一个社区社会工作的研究计划,准备了Chinese Lifestyle:A Sociology Perspective课程大纲。明尼苏达大学设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Social Work School)。我访学的收获是认识到社会工作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意义,以及社会工作和社会学学科的不同。后来我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攻读社会福利博士学位,彻底完成了从社会学到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转型。
      2011—2012年,我主持了南京大学自设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点申请工作。自设博士点获得批准,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有了新空间。多学科训练对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生的个人学术成长有很大益处,因此我很重视学生的多元化背景。范慧本科学英文、硕士读人类学,博士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正好符合我的期望。因社会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报考我博士生的学生众多,范慧面对激烈的竞争,极其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她富有学术热情且坚定执着,这是博士学习好的开始。
      2017—2018年,按照国*院学位办通知要求,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MSW)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我建议将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分为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和微观社会工作实务两个部分,以突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特色。受MSW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我担任《宏观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指南》的主编工作。除了传统的内容外,宏观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新增加社区治理、社会倡导、社会项目以及社会评估等板块,对接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机构等内容,拓展了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空间。范慧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宏观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指南》的编写工作,但她在我指导下的博士论文选题与宏观社会工作结合紧密,其博士论文是宏观社会工作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社会工作机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按照其性质应该称为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服务组织。在民政部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大力推动下,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办的社会福利机构被称为社会工作机构。由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先行以及高校对专业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需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办社会工作机构蔚然成风。我自己也成立了南京市共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上千家社会工作机构。范慧在博士学习期间,多次参加我的课题调研,深入一线社区,聆听基层声音。她发现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亟须学者开展对应的研究。范慧的博士论文选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她选择社会治理为博士论文的理论主线,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为实证研究,将新制度主义、宏观社会工作、组织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建立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框架。
      她的研究基于江苏省和安徽省四市区的16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调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资料,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多元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她发现,,规则和策略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行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机构欲与组织环境达成在社区治理中合作治理的共识,就既要遵守规则以避免利益冲突,也要通过策略获取资源以维护自身的利益。第二,多重组织环境共同形塑了资源导向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行动逻辑的规则。在规则建构中,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分别发挥规则主导、推动和响应功能,以期形成环境与机构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但规则具有激励和约束属性,使得环境和机构都会期待规则倾向于满足自身资源的需要。第三,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通过将价值理念嵌入社区服务的行动策略回应规则约束,为自身与组织环境的互动获得更多资源的话语权和掌控权,从而化解规则约束带来的资源短缺问题。第四,刚性规则与柔性策略的解构与适应性重构。组织环境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凭借各自不同的资源在社区治理中相互协作,必须遵守刚性的规则,以避免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然而,一旦互动规则无法满足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资源需要,机构会利用柔性行动策略以回应规则的不利方面。正是这种柔性策略的驱使,使得机构形成对互动规则的解构与适应性重构。第五,正是通过规则与策略的适应性互动,机构的行动逻辑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共生关系类型构建。社区治理中组织环境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共生关系的维持,是双方围绕资源通过行动策略与规则的抗争和妥协而实现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与组织环境通过努力维持限度的创新性和行动的自主能力,不断地进行规则与策略的抗争与妥协,实现机构社区治理行动逻辑从无序到有序的共生秩序建构。
      我认为她的博士论文研究有政策和实务意义的建议是:优化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环境构建的社会政策,增加促进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与能力提升的政策产品供给,从根本上改变机构依赖政府资源导向的行动逻辑,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扫清制度性障碍;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应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精准满足服务对象需要,提升社区治理主体能力;社会工作机构要注重自我增权,与政府、市场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社会工作机构参与治理的行动逻辑。
      读博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是自我挑战、自我丰盈、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平时说话轻言细语,但学术上十分严厉。对范慧的博士课程汇报和博士论文设计,我都严格要求。博士学习给范慧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带来了经世济民的博大情怀,带来了人生发展的宽广格局。作为2019届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范慧的博士论文也是优秀的。博士论文有评优制度,但我不认为评为优的博士论文就是优秀的。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要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发现,它还要给未来的研究者提供多个可能继续深化研究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我认为你们读到的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彭华民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
      2021年12月8日于仙林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