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瑞升图书专营店
  • 正版 荣格心理学 与卡伦霍尼 阿德勒 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师新弗洛伊德学派代表人物精神分析思想流派 心理学书籍rw

正版 荣格心理学 与卡伦霍尼 阿德勒 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师新弗洛伊德学派代表人物精神分析思想流派 心理学书籍rw

举报

978754805899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4805899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17.7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07-1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三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2.8% (97笔)
    好评率
    99.43%
    发货时间
    27.99小时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598217939646
      商品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商品参数
       书名 荣格心理学 
       ISBN编号 978-7-5480-5899-1
       条形码  9787548058991 
       是否套装 否
       定价 98.00元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
       出版社名称 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瑞士)荣格 著
       开本 16 
       作者地区 瑞士
       译者 刘霈 刘丽 
       编者 无
       

       编辑推荐:
       *心理学大师荣格代表作全集,分析心理学经典!
       ·《心理类型》——荣格的精神世界,人格类型、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荣格人生回忆录,其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心理学治疗大师经典,入选20世纪改变美国和世界的100本书!
       ·哲学、密教、超心理学、内向与外向型性格、人格动力、集体无意识……走到心灵的边界!
       *原版作品,直译无删节,纯质纸印刷,可读可收藏! 
       ·附录荣格私人信函,包括与弗洛伊德的往返信件!
       *心理学史家舒尔兹说:"荣格的观念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而且新颖,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乐观主义的概念,这种概念在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背离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欢迎的变化。"
        
        内容简介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作者简介
       卡尔·荣格(Carl Jung ,1875—1961年),瑞士心理学家,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之后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其理论和思想到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目 录
       *一卷 心理类型 
       *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一节 古代心理学 004
       *二节 古代教会中的神学争论 013
       第三节 关于化体说的争论 015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017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045
       *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
       *一节 席勒的《美育书简》 048
       *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093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106
       *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110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 
       *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引论 120
       *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 125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138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163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192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223
       *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特有的对立范畴 228
       第三节 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 236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第十章 类型学总论
       *一节 绪言 245
       *二节 外倾型 247
       第三节 内倾型 276
       第十一章 定义 301
       结语 355
       *二卷 荣格自传
       *一章 童年岁月
       *早的梦的记忆 373
       六岁时的记忆片段 377
       我、小人和他的黑石头 379
       潜意识里“生命的呼吸” 382
       *二章 中学时代
       令我厌烦的学校课程 386
       我遇见了我自己 388
       我和我思想的拉锯战 392
       上帝要我做错事! 394
       我的*一人格和*二人格 397
       我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自己 399
       “隐形的”第三只眼 402
       上帝隔绝了我和信仰 404
       我对上帝的诸种疑惑 407
       这些哲学家们到底怎么了? 409
       命运和我开的玩笑 412
       在“上帝的世界”中栖息 414
       叔本华点燃的心灵火花 416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摇摆 419
       我的*一次意识旅程 421
       城堡塔楼上的秘密 425
       第三章 大学时代 
       *二人格是永恒的存在 429
       预知未来发展的童年经验 432
       神学在父亲和我之间筑起鸿沟 434
       体验,才是宗教*重要的事 438
       我害怕成为尼采*二 441
       我发现人的心灵的客观事实 444
       精神医学才是我唯*的目标 447
       苏黎世的新生涯 450
       第四章 精神医学之旅 
       *一次真正的治疗体验 455
       她审判了自己 457
       精神病背后的正常人格 459
       正视病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 464
       受过伤的医生才会疗伤 467
       在潜意识里被淹灭的“正常” 469
       跟着引导力量的治疗 472
       病人使我得以深入人生的现实 475
       第五章 我和弗洛伊德
       我和弗洛伊德的*一次见面 480
       弗洛伊德晕倒了 483
       我和弗洛伊德日益明显的差距 487
       预示分道扬镳的梦 490
       我失去了弗洛伊德的友谊 493
       第六章 正视潜意识
       “入门礼”的建筑游戏 499
       我不得不夸张地记下我的幻想 502
       我的宗教导师费尔蒙 505
       我和“女性意向”的对话 508
       所有体验终须回到现实 511
       令人又爱又恨的精神 513
       “曼陀罗”记录我自己 516
       我终于走到我的“生命之地” 517
       第七章 研究和著述
       炼金术的象征语言 522
       以洞察人格秘密为依据 523
       基督与心理学的关系 525
       炼金术里的移情——相合 528
       我不过是表达个人之见 531
       第八章 塔楼
       让石头自己说话 537
       幻想与现实的对应 540
       我对这个世界的主观看法 545
       第九章 旅行 
       北非 548
       美国:村社印第安人(未发表手稿部分) 553
       肯尼亚和乌干达 557
       印度 568
       拉文纳和罗马 574
       第十章 幻象
       不可言喻的幸福幻想 578
       过去、现在和未来合而为一 580
       第十一章 论死后的生活
       潜意识的自由发展 584
       如果死后有意识存在 587
       让死亡灵魂重寻另一半 590
       神话、再生和业 592
       让记忆在灵魂面前展现 594
       既是有限也是永恒 596
       第十二章 后期思想
       被遗忘的人的灵魂 602
       “上帝的话”这么说 606
       精神的内在对立性 609
       自我的诞生 611
       并非只有精神是存在的 613
       第十三章 回顾
       附录Ⅰ 信函 621
       弗洛伊德致荣格的信 621
       自美国写给爱玛·荣格的信(1909年) 623
       从北非寄给爱玛·荣格的信(1920年) 627
       谈理查德·威廉 629
       附录Ⅱ 术语诠释 63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发现突出的内倾情感主要在女性当中出现。对于这类女性,那句叫做“静水流深”的成语就是她们的真实写照。她们中的大部分的人都寡言少语,不好接近,令人难以捉摸;她们带着幼稚或平庸的面具,她们的通常会表现出忧郁的气质。她们既不卓尔不群,也不刻意表现自己。因为是主观倾向的情感在全权控制着她们的生命,所以她们的真实动机一般都被掩盖起来了。她们的外在的行动是协调的,通常并不引人注意;她们显示出的静谧常常令人惬意,也常常显示出一种与同情相类似的情感,但她并不想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别人,也没想到要以任何方式去打动、影响或改变别人。如果这种外部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强调,那么随即就会产生一种嗤之以鼻和冷漠的疑虑,这种疑虑总是漠视别人的安慰和善意,甚到有时还会对其产生怀疑。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从客体中分离出来的情感的运动。不过,如果是正常的类型,那么这种情形就只会在客体以某种方式拥有过于强烈的感情的时候发生。和谐的情感氛围只会在一种情形下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情形指的就是客体以一种适中的情感强度按照它自己的路线运行,而且并不想介入他人的运行线路。客体的真实情感很容易遇到阻碍或是挫折,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容易被否定的情感判断“泼冷水”,谁都不愿意为接受这种情感付出一点努力。虽然人们可能会为平静而和谐的友谊做好充分准备,但是,陌生的客体不仅没有表现出一点亲切,甚到就连相应温和的微光都看不到,在它身上只能看到只冷漠。人们甚到还会有一种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感觉。面对某些可能让人迷惑或者唤起热情的东西,这种类型通常站在温和的中间立场,并偶尔出人意料地表现出祛除敏感的客体的优势和批评的迹象。但是,残酷的冷漠*终会将暴风雨般的激情野蛮地熄灭。除非它巧合地从无意识方面抓住主体,即情感可以说是被完全控制住了,除非通过某些原始意象的复苏才能改变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女性就会在顷刻之间感觉到一种缺陷,在一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出一种更为猛烈的抵抗,它会直接击中客体*脆弱的地方。她与客体的关系被尽可能地保持在一种情感的稳健和平静的状况中,在那里,是不允许激情和无节制的放纵存在的。因此,她吝于情感流露,而只要她的客体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就会永远感到自卑。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存在,因为这种缺陷经常隐藏在无意识之中;这种无意识的情感要求会逐渐地产生一些要求被强烈重视的迹象。
       极度冷漠和孤独的行为,以及对这种类型所有情感的否定可能会使一种表面的批判误入而走上歧途。但是,这种观点是极为虚假的,事实是,她的情感不但比较专一从不滥用,而且还相当的有深度。例如,通过语言和行动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一种广泛的同情感,使它迅速地摆脱了自己的印象;还有与之相反的,一种深刻的同情因为找不到任何表达的方式,所以就获得了一种激情的深度,其中包括了一个悲痛的世界,这种激情也完全变得麻木不仁。它很可能造成导致一种放纵的入侵,致使某些几乎可以说是英雄性格的惊世骇俗行为的发生,不过,不管是客体还是主体,在他们和这种行为之间都找不到任何一种正确的联系。对外部世界来说,或者对外倾型的盲目来说,这种同情给人的感觉是很冷漠的,因为它没有任何明显的表现,外倾型的意识那种无形的力量的存在无法信任。
       这种误解正是在这种类型的生活中出现的特有情形,并且普遍地表现为与任何同客体的深刻情感联系相对的*激烈的论辩。然而,事实是,潜伏着这种情感的真正客体只是被正常类型模糊地神化了。它很可能用一种世俗眼光将宗教情感隐藏起来,或是选择一种同样能使人免受惊悸的和蔼的诗歌形式将它的目的和内容显现出来;不过,这其中必定隐藏着存一种试图借助这些方式来产生高于客体的优越性的野心。女人经常会把这种激情表达在她们的孩子身上,耳濡目染的将其灌注到孩子身上。
       尽管在这种正常的类型中,上面所提到的这种倾向只是通过秘密感受到的东西一再公开和明显地控制或强迫客体,但确实很少对它进行直接骚扰,而且它也从未想过要这么做,但是,它的某些痕迹仍然会通过一种秘而不宣但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渗透到个人对客体的影响中。受其控制的客体会感觉到窒息或是压制,这些东西紧紧地集聚在一种魔力之下并受它操控。它往往使这种类型的女人看上去很神秘,这种神秘的力量会让她在外倾型男人面前表现出惊人的诱惑力,因为它触碰到了他的无意识。这种魔力衍生自内在感受的无意识总意向中,但是,意识却乐于把它提供给自我,于是,这种影响就被贬低而变成个人的暴虐。但是,不管无意识主体在什么地方与自我融为一体,都无法阻挡深层的情感的神秘力量转化为平庸而盛气凌人的野心和虚荣和卑鄙的暴虐。一种*令人遗憾的、以毫无顾忌的野心和可怕的残酷而著称的妇女就这样出现了。但是这种情形中的变化也会导致精神神经症。
       只要自我感到自己似乎仍然隐藏在无意识主体的怀抱之中,只要情感还能显示出某些比自我更加*级的和更加有利的东西,我们说,这一类型就依然是正常的。虽然无意识思维的确带有古代的特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弱化仍然对把自我提升到主体的偶然性倾向作出补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这种情况只是产生于对无意识还原思维的产物的完全压抑之中,那么无意识思维就会站到对立的一方即客体的阵营中。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就会渐渐就会对被贬低的客观的力量和重要性有所感觉了。意识也开始感觉到“他人所思考的东西”了。当然,这个时候的他人正在预谋各种罪恶的计划、策划种种的阴谋诡计、打算施行卑鄙的行径,等等。为了阻止这一切,主体必须开始制定防御性的措施,怀疑和测试他人,形成微妙的联合。在受到谣言的攻击时,只要有可能,他就会尽量把受到威胁的自卑感转变成优越感。无数的战斗在悄悄进行着,在这些难解难分的厮杀中卑鄙和邪恶的手段不仅不会遭到蔑视,甚到美德也会被当作杀手锏来滥用。这种发展所带来的*终结果就是衰竭。神经症通常会表现为神经衰弱而不是歇斯底里;我们经常会在妇女病例中看到这种情形,比如,贫血症和它的继发症等伴随身体出现的一些严重症状。
        
       

       

       
       
       暂时没有目录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