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一宝山房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清宫旧藏 18世纪中叶 铜胎画珐琅太平有象手炉

举报
  • 制作者:    宫廷造办处
  • 年代:    1750
  • 材质:    铜胎画珐琅
  • 尺寸:    14 × 16.5 × 14 cm
  • 制作者:  宫廷造办处
  • 年代:  1750
  • 材质:  铜胎画珐琅
  • 尺寸:  14 × 16.5 × 14 cm

售价 40000.0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1-2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玉石金银木器 > 金银器
      货号:
      LB86566
      品相描述:九五品
      原光未用品相

      规格:
      重量891g
      宽16.5cm
      深度14cm
      到持手高度16.5cm

      手炉由珐琅釉、铜制成,长方委角形,上有子母口盖,炉内套铜胆,平炉顶部为炉箅,肩上有一提梁。炉身中部开光,内绘大象驮瓶,瑞象回首卷尾,身披云纹挂毯,腰饰缨络,背驮宝瓶,取意吉祥,此炉以精铜铸就,以蓝、白、朱、黄、绿等珐琅质嵌镶磨平,露胎镀金,繁缛富贵。此手炉色彩丰富,描绘工致,将吉祥寓意的纹饰融进其中,体现了宫廷艺术的特点。

      欢迎各位藏友来『一宝山房』实体店铺交流。
      店铺地址: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期3号楼3-309『一宝山房』  手机号15151876160 。
      商品描述:
      手炉: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多数手炉的通高不过18cm,长15cm、宽10cm左右,以圆形、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手炉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用漆器、铜器、珐琅等工艺进行制作和装饰。内胆为铜制,以备燃碳,架于外壳口沿之内。口沿上设镂空盖,以通风换气。通过内外两层的空气传导,使手炉暖而不烫。为了携带方便,多数手炉都有活动提梁。据记载,清宫取暖所用之碳称为红箩碳,是由易州所产硬木烧制而成。红箩碳坚硬耐烧,灰白不爆,还可根据需要随意锯截成段,使用极为方便,很适用于手炉。时至今日,在故宫所藏的个别手炉中仍可见残留下来的灰白色碳灰。最早的手炉出现于明晚期,是由两位铜器名匠胡文明和张鸣歧制作的。前者以錾花工艺见长,后者以纯正的皮色取胜。当时,手炉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冬季常备的设置,用于暖手及疏通血液,以便书写绘画。到了清代,手炉传入宫中,作为皇家御用品,其制作工艺升级,集多种工艺于一身,身价倍增,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