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自觉主动“加强文物工作”,多方合力走出符合国情之路/001
Ⅰ 主题报告
1 第一章 文物工作如何加强并形成自觉主动保护的局面/001
1 自觉认识文物工作与全局的关系并主动体现到制度、措施和项目上/003
2 文化遗产的相关“热”点和文物工作的“弱”点/013
3 第三方角度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加强文物工作的措施/027
2 第二章 文物系统如何在新形势下主动增强经济社会贡献/035
1 相关文件对增强文物系统贡献的机遇和要求/036
2 文物系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040
3 文物系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机遇与制度障碍
——以文物旅游发展为例/061
4 大遗址的文物补偿测算和文物补偿机制的构建
——以大遗址西安片区为例/068
5 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相关产业贡献的变化情况及其发展机遇/072
6 从制度角度看文化遗产事业发挥贡献的障碍/076
7 从文物系统自身相关机制创新开始增强贡献的主动措施/079
3 第三章 文物系统自觉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083
1 文物系统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形式/084
2 以文化遗产资源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093
3 以文化创意产品相关产业为特色的文博单位改革与发展/102
Ⅱ 技术报告
4 第一章 在国家“十三五”目标下,文物系统如何主动参与全局工作/107
1 国家“十三五”目标与文物系统自身工作、配套制度的相关内容分析/107
2 文物系统参与全局工作的方式和案例/111
3 文物系统自觉、主动参与全局工作的制度性措施/120
5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的测算/125
1 测算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关说明/126
2 文化遗产事业的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测算/131
3 大遗址的文物补偿测算和文物补偿机制的构建
——以大遗址西安片区为例/199
4 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相关产业贡献的测算方法和主要贡献/201
6 第三章 如何在操作层面使文化遗产保护全面体现经济社会贡献
——以重点地区古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结合为例/209
1 文化遗产相关产品价值实现的障碍和应对措施/209
2 古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结合使文物全面体现经济社会贡献的祁县案例/227
3 祁县案例在全国的代表性及其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232
Ⅲ 评估报告
7 第一章 面向“十三五”的阶段性评估重点/242
1 评估要点/242
2 量化评估的重点/244
8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文物工作的阶段性评估/245
1 文物工作推进情况的阶段性评估/245
2 《指导意见》重点政策措施的推进情况/254
3 文物系统落实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256
9 第三章 重点评估的方法/259
1 各类重点评估/259
2 GAP分析与DEA分析的指标体系构建/268
10 第四章 文物系统行政资源投入状况/289
1 文物系统行政资源投入的总体状况/289
2 以文物机构数为基准的财力投入状况/297
3 以文物机构数为基准的人力投入状况/301
11 第五章 供需相称角度的管理水平评估——基于GAP分析/308
1 2015年博物馆管理水平评价/309
2 201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水平评价/321
12 第六章 投入产出角度的管理水平评估——基于DEA分析/334
1 DEA分析的基本步骤/335
2 2015年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335
3 “十二五”以来各省份文物系统发展效率变化/353
4 各省份文物系统发展的动态效率(2014~2015年)/354
5 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结论/359
13 第七章 各省文物工作和重要地区文物相关工作存在的短板/362
1 历年蓝皮书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362
2 当前文物相关工作的短板/362
3 文物系统“自觉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相关建议/369
附录 第三只眼角度看2016~2017年文化遗产事业大事/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