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凡凡图书店
  • 学衡(第3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 学衡(第3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 学衡(第3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 学衡(第3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学衡(第3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举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392页
  • 字数:    374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392页
  • 字数:  374千字

售价 34.80 5.1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6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00_9787559656285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作为学术集,本书本着贯通文史哲艺各人文学科的原则,不分畛域,广收并蓄,体现了编纂者的时代意识及学术理想。
      2.文稿作者覆盖面广,照顾到学术大家与学术后进的衡;文稿不限篇幅,使作者可以充分表达观点。
      3.文稿选目极注重前沿问题,很多是社科项目的中期成果,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辑设有三个专题:“20世纪中国旧诗”专题、红学专题和道家专题,但每一栏目内容都不作宽泛之论,好似编辑、作者与学界师友的会心之举。

      目录:

      学者演讲「二十世纪中国旧诗」专题研讨

      关于东方哲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魏常海)

      “二十世纪中国旧诗”专题研讨

      “退向未来”——20世纪中国旧诗的叙事与抒情(潘静如)

      “诗者,荒寒之路”(郭文仪)

      二十世纪旧体诗的现代要素思(张芬)

      如何进入历史(冯庆)

      隐微写作的传统(李科)

      “退向现代”与文学转型(谷卿)

      红学专题

      雪芹原笔费思量——从甲戌本《石头记》“秋流到冬尽”说起(陈传坤)

      论《红楼梦》作者署名与版本校理之百年嬗变(欧阳健)

      道家专题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献疑(张朋)

      华严宗师判摄老庄的思想理路(师瑞)

      反向格义,以西释中——严复道家经典诠释学(李智福)

      人文新论

      《周易》伦理的空间化构造(甘祥满、贺拥军)

      僧安道壹的“古意书体”及书刊实践——入隋后的僧安道壹研究系列之三(张强)

      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札记(王培军)

      新诗用韵问题再察——以民国时期关于诗的用韵之争为讨论中心(潘建伟)

      姓名制度——文史研究的一把重要“钥匙”(张雪松)

      史籍所见中古(汉—宋)宗庙禘祫年月校理(马清源)

      张燮《自鸣钟铭》及其历史意义(刘涛)

      传教士来华与明清历法改革(臧勇)

      学人述忆

      三尺讲台的风采——记北大中文系的四位老师(王景琳)

      大哉一诚天下动——难忘南大哲学系三年(翟奎凤)

      既为经师,又为人师——我所了解的李景林老师(张辉)

      著作介述

      《王船山体用思想研究》书评(杨莉)

      摘要

      contents

      编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学术集,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编辑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文章。作为学术集,本书本着贯通文史哲艺各人文学科的原则,不分畛域,广收并蓄,体现了编纂者的时代意识及学术理想。
          文学领域,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红楼梦的版本差异及署名问题,20世纪在新运动冲击下“退居一隅”的旧诗创作进行了研讨;此外,王培军阅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札记,潘建伟对于新诗用韵问题的再察,也都言之有物。
          哲学领域,魏常海对“东方哲学”的学科建设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张朋等则分析、评价了前人从儒学、佛学及中西会通等角度对庄子的诠释,而甘祥满对周易空间观作了新颖的解读。
          史学领域,张雪松等分别探讨了古史中的姓名制度、禘祫年月以及中外交流中的器物、历法,这些文章均以证见长,能够做到以小见大。此外,张强以大量的图片示例讲解了僧安道壹的“古意书体”。
          在“学人述忆”栏目,王景琳、翟奎凤、张辉三位学者在本期分享了他们在北京大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的经历,尤其是那些令人终身受益的教诲、终身难忘的老师和终生追求的人文理想。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著有比较文学跨之桥等,主编有中西比较文学教程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等。
      潘静如,文学博士,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现任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有民国诗学,发表三十余篇。 
      胡士颍,哲学博士,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现为会科学院哲学所资料室副研究馆员,著有易学简史,发表学术、翻译三十余篇。

      精彩内容:

          传教士来华与明清历法改革(部分)
          三、中西合作
          ——崇祯历书与时宪历的诞生
          上文已经提到,1629年9月,在崇祯皇帝支持下,历局正式开始办事。徐光启(1633年去世,后由李天经继任)亲自督领挑选人员、制造仪器,征召李之藻入局,并先后聘请西方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人参加编译天文学书籍和修订历法。
          历局成立后,徐光启主持工作,首先拟定了历法修正十事,包括岁差岁实、月五星的实行与视行、黄赤交角、周天经度和地球经纬度的测定等,作为历法改革的体目标,其次制定历法的体框架,划分为“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两个方面,并提出了融汇中西的指导思想,“会通中西历法归一”,将“西方历法的材质”融入大统历的“型模”,避当年大统历与回回历的并行现象。而来华传教士受聘入局后,都积极参与历法改革工作。邓玉函在来华传教士中为博学,通晓多国语言,在历局中参与了历书的体设计,进入历局半年时间内编著了测天约说大测等著作,编写各种换算表十卷,和历局人员指导合作,制造了诸多重要天文仪器,包括七政象限大仪两座,测量纪限大仪一座。 这些工作为历法的修订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邓玉函去世后,徐光启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又上疏崇祯皇帝修改历法请访用汤若望罗雅谷疏,称赞汤若望罗雅谷与水相仿,他们入局有助于历法的继续修订,崇祯皇帝批准了两人参与修历。而汤若望和罗雅谷也没有辜负众人期望,在历局历积极从事历书的编译,制造各种天文仪器,计算月五星交食躔度,并承担工作,培养历局人才,使得很多中国士人迅速掌握了近期新的天文学理论。继徐光启之后主持历局和历书编译工作的李天经对这些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融通度分时刻于数万里外,讲解躔度食于四五载中,可谓劳苦功高矣”。
          从1629到1634年,在这批人的努力下,历时五年,历局五次进呈书稿,终于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这是中国历次系统地、大规模地引进欧洲天文学,终编撰出了崇祯历书这样一部大型天文学百科全书。
          崇祯历书围绕明朝天文历法机构在天体运动计算以及历书编修方面的实际需要,针对中国本土历法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和差误,以欧洲天文学家第谷及其弟子的新编天文学初阶为基础,同时参了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等人的著作,形成了一套以第谷天文学体系为框架、带有中国特的天文学体系。它既有天文学理论与天文表,又有基本的三角学与测量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天文仪器知识,涵盖了月五星和恒星运动的观测、数学处理与具体计算,是中国天文学史和西学东渐目前的里程碑。
          1633年徐光启去世,他去世一年后1634年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宣告完成,李天经接手历局工作,将编纂成果进呈给崇祯皇帝。但此时却发生了东西历局的争论,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声音,让崇祯延缓了对该历法的颁布实施。何谓东局西局?西局即徐光启所带领的历局,而东局的设立则缘起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崇祯四年(1631)河北布衣魏文魁向礼部进呈历书历测历元,认为自己历书正确请求采用,而不必用西人之法变革华夏历法。崇祯七年(1634)魏文魁参与钦天监组织的一次食预测,这次预测的成功更加增添了他的底气,崇祯皇帝试图令魏文魁参与徐光启的历局工作,显然双方都不愿合作,崇祯无奈,便令魏文魁在京城东部设立历局,时人称为东局,徐光启在宣武门所设历局,称为西局。东局在后面几次星象月食观测对垒中都败给了西局,崇祯便在1638年下令解散西局。但这场争论却使崇祯犹豫不决,加上钦天监也在其中作梗,延缓迟滞了颁布崇祯历书的进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皇帝本人一直主张“中西法会通不可偏执、务求划一”,但徐光启虽主张会通,实际大量采用西法,在诸多内容上直接翻译接受了西方天文学和历法成果,使得崇祯并不放心,也因此搁置了对新历法成果的颁布推行。
          而明末李自成爆发,崇祯历书完成后不久,明末朝廷也已陷入动荡,经过新旧两派势力的斗争后,崇祯皇帝终于在1644年决定颁行新历,可惜这一决定还未实施,李自成即攻入北京,推行新法之事功败垂成,在明朝未能实施。清军1644年入关,一年多后,参与明朝历法修订的汤若望,将他改编过的崇祯历书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呈报清廷。
          汤若望献书,得到了清廷的重视,而清朝恰好取代明朝,正有顺应天命修改历法的政治需要,因此顺治皇帝决定采用这一历法,礼部上疏请为此历法定名,睿亲王多尔衮称“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清史稿时宪志一),由此清廷将其定名为时宪历(清乾隆时避讳改称时宪书)。时宪历脱胎于崇祯历书,吸收了近代天文学的近期新成果,采用了西方的近期新几何模型和算法,准确程度一举了大统历及之前的中国历代历法。
          汤若望向清廷呈献历法的当年,清朝对

      精彩书评:

      著文者沉潜往复,编刊者字斟句酌,心史纵横,深文隐蔚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