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翰墨文史图书店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畅销40万册姊妹篇,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给孤勇者的生命礼物。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图文详情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畅销40万册姊妹篇,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给孤勇者的生命礼物。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举报

正版全新

  • 作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7721076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19.94 4.0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5-21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五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74% (40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4.25小时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4551937
      商品描述:
      【书    名】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畅销40万册姊妹篇,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给孤勇者的生命礼物。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书    号】 9787577210766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    者】 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等
      【出版日期】 2024-09-01
      【开    本】 128开
      【定    价】 49.80元

      【编辑推荐】 
      ★ 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林海音、鲁迅、老舍、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萧红、胡适、郑振铎,华语文坛14位文学大家给孤勇者的生命礼物。

      ★ 收录《我与地坛》《老海棠树》《独处》《水云》等近40篇经典散文,多篇文章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及阅读试题,一本书阅尽华语文学艺术精华。

      ★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文学不应该粉饰人生,而是让我们看到人生本来的样子,再让我们明白,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 央视《朗读者》深情诵读,《人民日报》盛赞推荐,林清玄、朱光潜、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诸多大师倾情推荐,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 装帧设计古朴雅致,温暖治愈,双封采用故宫红作为主色调,深沉典雅。特邀知名插画师@桃年 手绘插图,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邮票式藏书票2张!

      【内容简介】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给每一个跌跌撞撞、步履不停的行路人
        史铁生领衔,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4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联手献作,收录《我与地坛》《老海棠树》《独处》《水云》等近40篇经典散文作品,续写人间不了不断的爱与真情,道尽每一个人心中至深的眷恋。终其一生,我们都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一个人要经过多少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抓住生命中*珍贵的东西,才能懂得珍惜那些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和经历,也才能够真正明白,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目录】 
      第*章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想念地坛 史铁生/ 003

      老海棠树 史铁生/ 009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013

      我的母亲 胡适/ 018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024

      我的母亲 林海音/ 034

      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 037

      我的彼得 徐志摩/ 042

      第二章

      幸有诸君,可慰平生

      过去的事,一切都同梦幻一般地消灭,没有痕迹留存了。只有这个疤,好像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是打在脸上的金印,永久地明显地录着过去的事实,一说起就可使我历历地回忆前尘。

      梦痕 丰子恺/ 051

      往事 沈从文/ 057

      永在的温情 郑振铎/ 063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林徽因/ 073

      月夜之话 郑振铎/ 081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088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节选) 汪曾祺/ 093

      第三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山中避雨 丰子恺/ 105

      初冬浴日漫感 丰子恺/ 108

      独处 沈从文/ 111

      山西通信 林徽因/ 115

      蛛丝与梅花 林徽因/ 118

      孤独的生活 萧红/ 123

      一封信 朱自清/ 128

      第四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无事此静坐 汪曾祺/ 137

      书画自娱 汪曾祺/ 140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丰子恺/ 143

      送行 梁实秋/ 147

      山中的历日 郑振铎/ 151

      致沈从文 林徽因/ 158

      天目山中笔记 徐志摩/ 163

      “住”的梦 老舍/ 169

      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173

      第五章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181

      七十书怀 汪曾祺/ 187

      水云 沈从文/ 194

      谈时间 梁实秋/ 203

      刹那 朱自清/ 207

      生命的路 鲁迅/ 212

      略谈人生观 胡适/ 214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 — —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 — —刷啦 — —”,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 — —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 —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
      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