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问典书店
  • 有文化的文学课

有文化的文学课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05230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6页
  • 字数:    220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05230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6页
  • 字数:  220千字

售价 19.88 7.1折

定价 ¥2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2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SC:9787101105230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精通文史、武术、书法,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文学散步》、《近代思潮与人物》等八十余种。
      主编推荐:
      作者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赏析作品、要么探究作者的范式,摒弃了以时间脉络、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文学的方法。独辟蹊径,将文学作者、作品,乃至文学活动,置入文化领域进行综合研究。从文学与儒家、与道家、与佛家、与经学、与史学、与子学、与书法、与绘画、与音乐、与武侠、与社会、与国家、与时代、与地域、与读者横向角度看文学。
      内容简介:
      北大名师,台湾才子用其敏锐的才思和超人的智慧,引领我们走出惯有思维、僵化意识,带我们看见不一样的文学;作者摒弃以往文学史鉴赏文学作品、探究作者生平的叙述模式,颠覆以西方文学框架阐释中国文学的观念,力图恢复和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文学解读。龚鹏程编著的《有文化的文学课》用博学、审问、慎思来扭转一直以来对文学庸俗、刻板的认识,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作者以幽默活泼语言,深入洞察的真知灼见,常常令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悠悠冬日里的一声惊雷,分外分明、惊人。
      摘要:
          当下文学解读是贬抑儒家的
          
      今天讲文学跟儒家。因为它太重要,所以不得不放在第一讲,可是自近代以来,要讲文学跟儒家的关系却是极不容易的。
          
      如近几十年在思想界比较有影响、对中国思想比较有阐释成果的是当代新儒家,又称港台新儒家。其实他们的影响并不限于港台,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思想上之所以能够重新接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主要靠港台新儒家之接引。当代新儒家诸君既称为儒家,当然以恢复儒学、延续儒学的命脉为其职志。当年,唐君毅先生写过一本书叫《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株大树,树本身枯萎了,以致枝叶花果飘散于世界各地。各地的华人抱着这种文化的悲情,处在文化飘零的境遇中,真是一个悲哀而且残酷的现实。但这时候,这些新儒家却抱着一个使命:在花果飘零的时代,定要让飘零的花果“灵根自植”,重新长出枝干来。所以他们是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的,确实也对儒家传统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梳理。
          
      但是讲孔孟、程朱、陆王都好办,唯有儒家跟文学的关系讲起来费劲,所以常常就不讲。如牟宗三先生的主要著作《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中国哲学十九讲》,都只谈哲学,而对文学与艺术毫无讨论,更未谈及中国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他还翻译过康德“三大批判”,是世上极少数以一己之力翻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人。《判断力批判》谈的是审美判断,这本书很早就有宗白华先生的译本,虽然牟先生对他的翻译不很满意,可是他也一直不愿意重译。因为他觉得谈艺术审美没啥必要。为什么呢?康德三个批判,主要是想处理西方三大问题:真、善、美。真,是纯粹理性的问题;善,是道德理性的问题;美,是判断力的问题。然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三分的。在中国文化里,依牟先生看,“真”的部分,从墨家、名家以后基本上就没有独立发展出来。我们发展不错的是“善”的这一部分,“真”跟“美”也都归到“善”里边去。像庄子讲的“真人”,这个“真”不是指西方纯粹理性的真,“真人”也不是西方讲的真善美的真。“真人”是纯粹的人,既真,又善,又美,所以庄子形容他:“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诗经》、《楚辞》之所以用“美人”来譬喻君子,也是这个缘故。因而牟先生认为在中国讲得最多优选的就是“善”,而“美”这个部分在中国又从来都是美善合一的,所以这个部分根本不需要独立讨论。康德想用“美”去沟通“真”与“善”这两端,牟先生更觉得没有必要。故他后来虽然也译了第三批判,却译得很特别,等于是哲学家之间的对话而不纯是翻译,同时写了很长的序,把康德数落了一通。说康德的讲法,一是没必要,二是理论上有缺陷。康德想建立一个审美的活动的超越依据,叫“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牟先生却认为这不能作为审美的依据。如果真要给审美活动找一个根据,那就不该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而是“无相原则”。其辨析甚为繁复,我在此不能详述。简单讲,所谓“无
      ...
      目录:

      第一讲文学与儒家
      当下文学解读是贬抑儒家的
      僵化意识下的文学史
      儒家,知文学者
      儒者分合与文学
      最重情者是儒家
      第二讲文学与道家
      对道家、道教的错误认识
      战国人眼中的《老子》
      从《老子》与修道合一到老庄与道教合一
      历代只以儒家为国教吗
      文学、书法与道教的关系超乎想象
      第三讲文学与佛家
      中国佛教伦理观下的文学
      对文人、宗派信仰的张冠李戴
      佛教儒学化
      佛教影响下的文学世界
      第四讲文学与经学
      目录分类中的文学与经学
      文学与经学的分分合合
      经学对文学的作用
      复古是强有力的革新力量
      第五讲文学与史学
      先秦时期是文史一体
      汉魏之际文、史之分
      刘知几的重要性是分开文、史
      文学与史学融合的体现
      第六讲文学与子学
      洋溢文学意识的子部书
      子部书的持论之风与论难并行
      诸子的文学化
      诸子与文学的分途
      子部书里的文学现象
      第七讲文学与书法
      所谓现代书法
      传统书法的现实境地
      守住书法的法
      何谓真正的书法
      书法与诗法同重意、韵
      清人书风源于苏黄而非汉魏
      第八讲文学与绘画
      中国绘画是转向文学的
      中西绘画的不同走向
      诗画合一
      文人绘画重神似
      中国画中的文学
      第九讲文学与音乐
      中西音乐之对比
      历史流变里的音乐
      文学形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