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铭卷图书专营店
  • 王利芬 穿布鞋的马云 9787550234925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10-01 普通图书/管理

王利芬 穿布鞋的马云 9787550234925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10-01 普通图书/管理

举报

支持7天无理由,馆配书籍,保证正版的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5023492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售价 10.50 2.5折

定价 ¥42.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6

    数量
    库存33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管理
      货号:
      8313687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穿布鞋的马云》认真梳理阿里巴巴15年的历史,归纳出对创业者有益的27个节点:关于融资、关于团队、关于管理、关于谈判、关于失败、关于企业愿景、关于企业文化、关于战略、关于人才……节省创业者从数百本同类书中沙中淘金的时间,一网打尽创业者遇到的一切问题。
      3)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马云,不神话不励志不鸡血
      市面上写马云的书,很多作者从未见过马云,写作时用的大多为“二传手”的资料或传闻,因此很容易神话马云。
      本书作者王利芬,最熟悉马云的创业者,其创办的《赢在中国》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节目。2007-2009年,马云连续三个赛季担任总决赛评委,并担任36进12和12进5的评委。2014年,马云继续担任《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总决赛评委。
      联合作者李翔,与马云相交十年,马云最信得过的媒体人。

      作者简介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CEO
      央视资深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2006年创办《赢在中国》,是迄今为止靠前很具影响力的创业节目。2007-2009年,马云连续三个赛季担任总决赛评委,并担任36进12和12进5的评委。

      2009年底创办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制作《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公益真人秀节目,马云再次担任总决赛评委。


      李翔,记者和作家
      拥有超过10年的商业报道经验,长期跟踪采访阿里巴巴,曾数次采访马云,被很多人视为马云很信任的记者。 

      2004年在《经济观察报》开始职业生涯。2011-2013年,任esquire中文版的主编。随后重新回到商业报道领域,出任《财经天下》周刊主编。

      目录
      序言  马云对我创业的决定影响最大

      [节点1]
      1992年,第一次创业:海博翻译社
        创业项目的选择
      [创业新视角]
        创业项目的选择无法规模化
        初次创业获得的历练
      [时代大视野]
        被忽略的开始

      [节点2]
      1995年5月,成败中国黄页
        找到创业方向
      [创业新视角]
        二次创业与互联网相遇
        选择来自运气和对未来的坚信
        在别人的反对中仍然坚信
        得到用户需要先用媒体启蒙
        不了解资本的滋味导致创业失败
      [时代大视野]
        敏锐的机会发现者

      [节点3]
      1997年12月,外经贸商务信息中心
        选择创业团队
      [创业新视角]
        创业团队理念相同至关重要
      [时代大视野]
        马云的学习时期

      [节点4]
      1999年1月,湖畔花园创立阿里巴巴
        建立清晰的愿景
      [创业新视角]
        七年创业铺就了阿里巴巴
        互联网颠覆线下进出口贸易
      [时代大视野]
        建立愿景,建立“神话”

      [节点5]
      1999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
        要有懂资本的人才
      [创业新视角]
        资本市场的人才是公司核心人才
      [时代大视野]
        最重要的合伙人,往后退一步的合伙人

      [节点6]
      1999年10月,第一次融资:高盛
        如何取舍融资
      [创业新视角]
        蔡崇信的加入为投资打下了基础
        第一笔投资的重要性
      [时代大视野]
        阵容豪华的投资人

      [节点7]
      2000年1月,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
        理想的投资人
      [创业新视角]
        有钱时拿钱才容易
        蔡崇信的才能再次发挥巨大作用
      [时代大视野]
        又一个媒体“神话”

      [节点8]
      2000年,首次危机,裁员
        扩展规模时最容易犯错
      [创业新视角]
        没有盈利模式时有很多员工是危险的
        中国公司国际化步骤必须谨慎
      [时代大视野]
        泡沫的遗产,示弱的艺术

      [节点9]
      2000年9月,西湖论剑,打造企业文化
        造势
      [创业新视角]
        小公司的行业大格局
        互联网泡沫中抱团取暖
        品牌和市场活动早于产品出现
      [时代大视野]
        武侠文化与借势金庸

      [节点10]
      2000年10月,中国供应商
        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创业新视角]
        将互联网观念浓缩成可售卖的产品
        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同样是基础
      [时代大视野]
        如何靠赚钱赢得舆论

      [节点11]
      2003年5月10日,再入湖畔花园做淘宝
        阿里生态系统的开始
      [创业新视角]
        战略选择决定公司未来格局
        投资人带来的不只是资金
        成熟的商业项目运作
      [时代大视野]
        淘宝,马云又讲了一个好故事

      [节点12]
      2003年至2006年,大战eBay
        找到一流的对手
      [创业新视角]
        商业智慧以一当十
      [时代大视野]
        战胜eBay就是最好的市场营销手段

      [节点13]
      2003年,创支付宝
        根据用户的需求创新
      [创业新视角]
        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没试过的人和事永远不要说不可能
      [时代大视野]
        人们为什么乐于谈论支付宝

      [节点14]
      2004年6月,网商大会
        一定要有梦想
      [创业新视角]
        为电子商务的生态圈鸣锣开道
      [时代大视野]
        造词的艺术

      [节点15]
      2005年,杨致远和雅虎并入阿里巴巴
        连续犯错
      [创业新视角]
        最大投资额再次震惊国内外
        雅虎投资是祸是福?
      [时代大视野]
        开始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节点16]
      2006年,《赢在中国》任评委
        “创业名嘴”诞生
      [创业新视角]
        能创业还能总结的企业家极少
      [时代大视野]
        赢在电视

      [节点17]
      2007年11月,B2B上市
        抓准时机
      [创业新视角]
        务实的商业模式
        创业者对上市时机的把握
      [时代大视野]
        成为符号,但也开始沉默

      [节点18]
      2008年,做阿里云
        超前布局,拥抱变化
      [创业新视角]
        淘宝之后又一重要战略选择
        不懂技术的创业者要会判断技术
      [时代大视野]
        技术雄心

      [节点19]
      2009年,阿里造节,“双十一”
        C2B时代到来
      [创业新视角]
        市场需求决定了节日的狂欢指数
      [时代大视野]
        顺势造节

      [节点20]
      2010年,支付宝内资化、VIE事件、拆支付宝
        创业者面临的暴风雨
      [创业新视角]
        在水中游泳的人都是很艰难的
      [时代大视野]
        无法遏制的负面舆论

      [节点21]
      2010年,合伙人制度激活102年价值文化
        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创业新视角]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时代大视野]
        隔空论辩

      [节点22]
      2011年2月,诚信反腐
        触及底线
      [创业新视角]
        抢业务增长量与规范管理的平衡
      [时代大视野]
        透明化处理内部问题:“将伤口给别人看”

      [节点23]
      2011年6月,淘宝一拆三,三拆七,七拆二十五
        组织结构大变革
      [创业新视角]
        业务快速变化需要新组织结构支撑
      [时代大视野]
        了不起的拆分试验

      [节点24]
      2013年5月,布局物流,做“菜鸟”
        对社会有敬畏之心
      [创业新视角]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布局
      [时代大视野]
        食言与圈地?

      [节点25]
      2013年6月,余额宝诞生
        互联网思维向传统行业渗透
      [创业新视角]
        进入更为艰难的领域
      [时代大视野]
        余额宝冲击波

      [节点26]
      2014年,IT到DT,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
        面向新经济体的布局
      [创业新视角]
        两个视角看阿里巴巴的并购
      [时代大视野]
        马云恐惧了吗

      [节点27]
      2014年9月,美国上市
        感恩过去,敬畏未来
      [创业新视角]
        穿布鞋的马云
      [时代大视野]
        喧嚣中上市

      附录  马云演讲:与年轻人面对面


      内容摘要
       2014年9月16日,阿里巴巴上市,估值1500-2000亿美金,将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马云也将成为近代以来,全球视野里最伟大的中国创业者。从1992年创立海博翻译社到2014年,创业22年,马云终成一代青年人的创业偶像,创业者们渴望跟马云学习。
      不过,马云的演讲非常多,相关图书达数百本,创业者如果想学习如沙里淘金一般。
      为节省创业者大量的时间,最熟悉马云的创业者王利芬携手马云最信得过的媒体人李翔,认真梳理阿里巴巴15年的历史,从生死存亡的27个节点提取马云创业的智慧:关于融资、关于团队、关于管理、关于谈判、关于失败、关于企业愿景、关于企业文化、关于战略、关于人才……不鸡血不励志不神话马云,最
      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马云,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客观、真实、完整还原马云22年创业史的里程碑作品!
      看马云,《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这一本就够了!


      主编推荐
        1、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看马云? 
          大事件: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此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马云也将成为近代以来,全球视野里伟大的中国创业者。2014年,马云年。2013年马云退休,2014年50岁,正当知天命。 
      2、阿里巴巴正式授权作品
           1)阿里巴巴正式授权作品,优选限度地接近真实的马云,不神话不励志不鸡血
          市面上写马云的书,很多作者从未见过马云,写作时用的大多为“二传手”的资料或传闻,因此很容易神话马云。
          本书作者王利芬,最熟悉马云的创业者,其创办的《赢在中国》是迄今为止国内拥有影响力的创业节目。2007-2009年,马云连续三个赛季担任总决赛评委,并担任36进12和12进5的评委。2014年,马云继续担任《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总决赛评委。
          联合作者李翔,与马云相交十年,马云最信得过的媒体人。
          2)首次呈现马云创业智慧,省时间学干货,市面上很多写马云的书大多从励志角度,讲励志故事。
          《穿布鞋的马云》认真梳理阿里巴巴15年的历史,归纳出对创业者有益的27个节点:关于融资、关于团队、关于管理、关于谈判、关于失败、关于企业愿景、关于企业文化、关于战略、关于人才……节省创业者从数百本同类书中沙中淘金的时间,一网打尽创业者遇到的一切问题。
        3)关键时刻,马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从1992年创立海博翻译社到2014年,创业22年,马云终成一代青年人的创业偶像。
          创业者们迫切了解马云创业的智慧,尤其是阿里巴巴关键时刻,马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联合作者李翔,与马云相交十年,马云最信得过的媒体人。 

      精彩内容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当时杭州师范学院500多名毕业生中,马云是唯一一个被分到大学任教的本科生,其他的都被分到中学教书。当时改革开放已经10个年头,人们思想活跃,不会再稀罕所谓的“铁饭碗”,而更看重如何赚钱。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也为了给学校树立个好的榜样,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马云不想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便痛快地答应了。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马云教学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不喜欢一言堂的死板授课,他更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所以,在马云的课堂上从不乏欢声笑语,学生们都很爱上马云的课,马云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
      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国,既懂英语又懂贸易的人才很稀缺。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
      职,不能全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马云对那几年高校任教的生涯很珍惜。时至今日,马云已经蜕变为一
      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提起当时在大学教书的日子,他还十分怀念:“我是教师出身,我曾经在大学教过6年的书。”2004年,马云回到母校杭州师范学院演讲时,他对台下的学生讲:“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大学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不光是学书本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创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
      些经验。”在大学教书的那段时间,是马云厚积薄发的阶段,不但积累了人脉,还沉淀了心性。在兼职做英文翻译的时候,马云发现身边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师都赋闲在家。创办一个翻译机构把他们全动员起来的念头油然而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选址杭州青年路27号,这个近30平方米的地方现今作为海博翻译社的一个接待部被保留下来。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所有的员工加起来5个人。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
      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翻译社经营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足千元。人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
      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为了挣更多的钱,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为了推销产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医院及个体诊所。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
      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几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
      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在经营翻译社的过程中还出现过另外一个问题。
      当时他们请了一个有出纳经验的女孩子收钱。后来不断发现当天实际的营业额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但是当时大家都是抓大不抓小,没有太在意。
      直至三四个月后才发现,那个女孩每天从翻译社的收入中拿走一两百元。
      这个事情让马云得出一个教训:小公司也需要制度,也需要体系。
      P2-4

      媒体评论
        马云的朋友们说马云
          曹国伟
          马云能抓住实质、核心的问题,而且很有格局,看得很大。
          郭广昌
          马云和马云的团队代表了中国企业的优选水平。
          江南春
          马云永远不是在管事,而是在管好人,管好人的思想,管好人的价值观。
          刘永好
          马云学习的精神奠定了他的知识面。
          任志强
          马云不仅仅把眼光放在一个企业上,而是把眼光放在未来。
          沈南鹏
          马云的成功,一是前瞻,二是坚持。
          史玉柱
          在中国,战略基本上没有人赶得上马云。
          吴鹰
          马云在生活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
          张纪中
          不管做成多么大的事,马云的本性没有改。
          
          马云是一个超级正能量的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