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9787533053529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杭间,靳埭强,胡恩威主编
-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
ISBN:
9787533053529
-
出版时间:
2013-03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33053529
-
出版时间:
2013-03
售价
¥
95.90
6.5折
定价
¥14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12-2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Preface
包豪斯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Bauhaus
起源:思想的沿革/Origin:The Change of Thought
包豪斯之变/The Transformation of Bau haus
雄心:包豪斯1919/Ambition:Bauhaus 1919
三任校长三次诘问/Three Headmasters,Three Blames
创见:教学体系/Creation:Education System
展览与公共形象/.Exhibition and Public Image
包豪斯群像/Group Introduction of Bauhaus
包豪斯在美国/Bauhaus in the America
大西洋对岸的那片“新大陆”/The”New Land”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tlantic Ocean
包豪斯进入美国/Bauhaus entering in the America
那些新式的楼和房子/The Building and House of New Style
设计和纯艺术的探险/The Exploration of Design and Fine Art
结语/Conclusion
乌尔姆的继承和批判/The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UIm
战后西德的设计语境/The Design Environment of West Germany after the War
乌尔姆的诞生/The Birth of Ulm
乌尔姆和包豪斯/UIm and Bauhaus
模式:科技融合设计,Mode: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结局和意义/Conclusion and Meaning
包豪斯在东德/Bauhaus in East Germany
包豪斯在东德的发展概况/The Development of Bauhaus in East Germany
718联合厂/718 Joint Factory
包豪斯在日本的概况/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auhaus in Japan
日本人来了又走了/The Come and Go of the Japanese
包豪斯和日本设计基础教育及其流布/Bauhaus and Japanese
Basic Education of Design and its Spread
柳宗理/Sori Yanagi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与包豪斯初晤/
From 1920s to 1930s:First Meeting of China and Bauhaus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包豪斯在中国的曲折进程/
From 1940s to 1960s:The Tortuous Process of Bauhaus in China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包豪斯在中国的误读与变体/
From 1970s to 1980s: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Bauhaus in China
中国对包豪斯的扬弃/The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Bauhaus in China
包豪斯在台湾、香港/Bauhaus in Taiwan and Hongkong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后记/Postscript
内容摘要
起源: 思想的沿革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 -1969)在1924年的一篇文章《国立包豪斯的观念与发展》中承认,包豪斯是博取众家之长的产物。其中有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的关于工艺和工业化、艺术家和工匠之间的全面讨论,还有更具体的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众多小型艺术学校的改革以及德意志制造同盟(Deutscher Werkbund)、彼得· 贝伦斯(Peter Behrens)、亨利· 凡· 德· 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等机构和个人的思想。他们全都“苦心探求,并且最先
找到了一些方法,重新把劳作的世界与艺术家们的创造结合起来”。
威廉· 莫里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领导者。他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的贫弱、传统手工艺的式微、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壁垒等问题,力图通过复兴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出路。莫里斯的设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的许多主张,例如强调工艺的道德感、材料和结构的诚实等设计原则均为日后的包豪斯所继承。而他领导的工艺美术
运动,则拉开了现代设计历史的帷幕。
1907年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设计界从个别试验向创建为社会普遍承认的一种新风格迈进了最重要的一步。该组织的发起者建筑师赫尔曼· 穆特休斯(Hermann Muthesius,1869-1927)1896年至1903年间曾被德国政府委派前往英国,研究那里的城镇规划和住宅政策,后将英国的成功经验带回德国,主张迎接工业和科学的挑战。一方面改革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同企业的合作,把先进的设计思想灌输到企业当中,从而改善德国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德意志制造同盟最初集合了12位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和12家 公 司 。凡· 德 · 维 尔 德 、彼 得· 贝伦斯以及日后包豪斯的两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和米斯· 凡· 德· 罗(Mies van der Rohe)均先后为其成员。制造同盟从一开始就对机器生产采取相当积极的态度。穆特休斯更是断言“机械样式必将成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由于“标准化”的提出,制造同盟倡导产品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催生了德国设计的“现代风格”。自威廉· 莫里斯开始,欧洲的许多艺术家将视野转向设计和建筑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才型的设计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也是各种新型教育机构的领导者。他们先进的设计思想在一战后对整个德国的艺术和设计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就是集合了前人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主编推荐
包豪斯的历史与成就
包豪斯如何辐射全世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现代设计的体系
包豪斯在中国·海量文献资料汇集·珍贵历史图片
精彩内容
“包豪斯”在中国,很多时候像一块已经很遥远的圣地,在需要的时候,被熟稔而又漫不经心地提一下,然后又轻轻地放到一边。“包豪斯”一词充斥在各类设计专业考试的名词解释中,没人会说自己不知道“包豪斯”……
但我们是否清楚这个艺术教育团体究竟发生过什么——值得人们惦记了90年?例如我们曾经疑惑过那一群性格各异、艺术观点不同的艺术家为何能聚集在一起?工艺大师和形式大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结合?又如何悄悄形存实亡?二战以后,包豪斯在东德、西德、美国、苏联,为何有那样截然不同的看法:红色的、激进的、左倾的、形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而二战以后的美国,又怎样接受了包豪斯的恩惠?
对于言必称“包豪斯”的中国设计界,90年来确实有许多人和事与它发生着关系,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独特——因为它是中国的设计界在复杂纷繁的20世纪时空中追求民生改善和“现代化”的自己的历史。
对包豪斯的认识历久弥新,而它与中国的关系,随着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不断自信,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