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唐凯麟集(精)/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 9787553814544
图文详情

唐凯麟集(精)/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 9787553814544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ISBN:    978755381454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5381454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59.27 6.0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12-16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1.58% (3487笔)
    好评率
    99.97%
    发货时间
    6.99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1334068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唐凯麟,1938年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目录
      试论道德的特殊性
       
      道德思维引论
       
      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论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矛盾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伦理学问题
       
      关于剥削阶级道德能否批判继承的几个理论问题
       
      对理想和道德关系的伦理思考
       
      论个体道德
       
      道德人格论
       
      论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
       
      集体主义和社会公正论纲
       
      爱国主义三题
       
      论爱情的本质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在道德困境中前进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几个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立场
       
      传统文化三题
       
      文化自信三题
       
      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统一
       
      论民族传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论中国传统中的和谐思想
       
      冲突、契合、互补优化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关于明清伦理思潮社会性质的两个问题
       
      王夫之的道德论述评
       
      论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论戴震“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伦理意蕴
       
      清初颜李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试论魏源的伦理思想
       
      论严复的伦理思想
       
      谭嗣同的伦理思想述评
       
      也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内容摘要
      试论道德的特殊性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那么,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是什么?目前国内伦理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另一种则认为,道德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有自觉性、利他性和理想性。前者是把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同法律进行比较的结果;后者则是从道德的作用来立论的。我以为,这两种观点并不错,但还只是阐述了问题的表征,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核心,那么,道德的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试述管见,以期指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否认人类掌握现实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除了用科学的方式来掌握现实世界之外,还有“对世界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道德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现实世界的特殊方式。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互相代替。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类掌握(除了虚幻的宗教的掌握方式外)现实世界的方式也就分成了各种不同的分支。真理是科学地掌握现实世界的中心问题;审美是艺术地掌握现实世界的中心问题;而善恶则是道德掌握现实世界的中心问题。人类掌握现实世界的这几种方式,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又毕竟相互区别,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互相代替的。科学借助抽象思维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真理和谬误的矛盾运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对象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识;艺术通过形象思维来反映和认识世界,它是在美与丑的对立方面的运动中进行的;而道德掌握现实世界则是用评价、用“应该不应该”的方式。这种方式从善与恶的对立的观点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推动人们的行为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所以道德是作为一种行为的准则而出现的。一提到善与恶,很清楚,它们是离不开人们的利益、希望和理想的。这就是说,它们是一种价值。所谓价值是物质客体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标志着这些物质客体和社会现象对一定的社会、阶级或个人的意义。所以马克思指出,价值就是主体的人的需要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物质客体、社会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因而它有各种不同的价位。一般说来,价值可分为物质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善就是一种价值(道德价值),它属于精神价值的范畴。当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成为人们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时候,那么就进人道德的领域。道德所表现的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一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掌握现实世界的不同方式都是以社会实践作为基础的,正是社会实践本身才使人类掌握现实世界所用的不同方式发生作用。列宁指出:“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列宁又说: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们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由于实践本身这种两重性,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也就必然表现为两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一种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去改造客观世界的。这就要求人取得不以他自己的意图、希望、理想为转移的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也即提供关于对象是怎样的知识,而不以人对它的态度为转移。不如此,人就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

      精彩内容
      主要收集了作者40年来从事伦理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伦理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章,二是应用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方面的文章。特别在伦理学研究理论方面,作者提出了伦理大思路的系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媒体评论
      本书收入“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丛书”,本套丛书旨在重新梳理湖湘伦理学的渊源承续,汇聚当代湖湘伦理学人的创新成就,目前已出版《李泽厚集》《万俊人集》《李建华集》《唐凯麟集》《曾钊新集》《陈谷嘉集》。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