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畅叙幽情:文图学诗画四重奏

畅叙幽情:文图学诗画四重奏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其他
  • ISBN:  9787550837256
  • 出版时间: 
  • 四部分类:  子部 > 艺术 > 书画
  • 装帧:  其他

售价 158.32 6.4折

定价 ¥2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童书
      货号:
      11689842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第一章文图学诗画四重奏一、本书论述架构二、文图学,学什么?三、文图学的原理四、文图学和科际整合五、文图学的方法步骤六、“文学图像化”与“图像文学化”七、解谜世界第二章《湘君》《湘夫人》图绘一、前言二、“二湘”图绘的基本形制三、“二湘”图绘与评注之关系四、世变国难与“二湘”图绘(一):萧云从五、世变国难与“二湘”图绘(二):傅抱石六、结语第三章王昭君与蔡文姬图像一、前言二、绘画中的昭君与文姬三、辨识与认知四、文姬奠祭昭君五、结语第四章《兰亭修禊图》及题跋一、前言:兰亭流芳二、《兰亭修禊图》概观三、《兰亭修禊图》题跋四、俯仰之间五、结语第五章牟益《捣衣图》一、前言二、“捣衣”的文学意象三、唐宋“捣衣”诗词之发展四、牟益《捣衣图》愁蹙之美五、闺怨与相思:牟益《捣衣图》题跋的两种情怀六、结语第六章杜甫《丽人行》诗画一、前言二、杜甫《丽人行》的视觉元素三、鞍马画样式《丽人行》图四、仕女画样式《丽人行》图五、结语第七章东亚《长恨歌》题材图绘一、《长恨歌》流传日本和韩国二、现存日本及中国的《长恨歌图》三、中韩《长恨歌》评价及绘制《长恨歌图》四、《明皇幸蜀图》与《长恨歌》五、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图》六、结语第八章《赤壁图》一、前言二、赤壁之游的图像展演三、《赤壁图》题咏的内容四、赤壁陈迹五、结语第九章宋徽宗《文会图》一、前言二、《十八学士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三、《文会图》与《十八学士图》四、解析《文会图》五、宋徽宗与蔡京的唱和对答六、天禄千秋第十章(传)李嵩《骷髅幻戏图》一、前言二、《骷髅幻戏图》之谜三、悲欢之线四、死生之原五、结语第十一章宫素然《明妃出塞图》一、前言二、图像昭君三、“隐喻”之“还原”四、读画:诗人之眼五、结语第十二章吴镇《渔父图卷》一、前言:自我定位与历史建构二、重探吴镇《渔父图卷》三、渔父、隐者、文人四、渔父文化文本的多元展现五、吴镇《渔父图卷》题词的历史脉络六、结语主要参考书目一、专书二、学位论文三、期刊四、画册图录附图目录第一章文图学诗画四重奏第二章《湘君》《湘夫人》图绘第三章 王昭君与蔡文姬图像第四章《兰亭修禊图》及题跋第五章牟益《捣衣图》第六章杜甫《丽人行》诗画第七章东亚《长恨歌》题材图绘第八章《赤壁图》第九章宋徽宗《文会图》第十章(传)李嵩《骷髅幻戏图》第十一章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第十二章吴镇《渔父图卷》

      内容摘要
      本书原名《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2011年由台湾里仁书局出版,曾经入选南京大学世界文学与图像名著精义十种之一,至今已经绝版。感谢北京墨客推荐,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重制简体字版,我将书名改为《畅叙幽情:文图学诗画四重奏》,并增加了绪论及一篇文章,用以说明全书的理路框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过去花了十年写作《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是在古籍大数据和图像人工智能尚未发达,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的典藏也尚未在线公开的时代。一页页翻书、一本本查图,我对文学作品的媒介转化——“诗意图”充满好奇,到底有多少受苏轼(1037-1101)《赤壁赋》启发绘成的《赤壁图》?欣赏《赤壁图》的文人如何理解《赤壁图》?《赤壁赋》《赤壁图》和《赤壁图》题画诗又是如何诠释苏轼的赤壁夜游,以及他对天地万物、古今变常的感怀?这四者互为文本的关系,层层叠加的再生,展现了文学与艺术的“无尽藏”与无限生命力。个中之妙趣,当今容易指说,就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强大。苏轼是文化偶像大IP;他的经典作品是千年不朽大IP。然而,从事此类研究的二十年前,鲜见关注和支持。于是,即使披沙拣金,勤勉为之,孜孜矻矻完成论文,却难以获得评审的青睐。本书收录的论文,几乎都在正式出版前的审查过程中遭受了轻重不一的挫折。这些评审赞许我努力搜集文字和图像的资料,但是审查意见表示“看不出这样的题目有什么研究价值”。而且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虽然经常被鼓励、被称为学术发展的趋势和希望,实际执行时,却是吃力不讨好,动辄受到学科本位和观点立场迥异的评审质疑。就拿本书谈杜甫(712一770)《丽人行》诗画那篇来说,《丽人行》描述杨贵妃家族权倾朝野,纵欲豪奢,预示了安史之乱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从古代的《號国夫人游春图》《丽人行图》,到近现代的溥心畲(1896-1963)、傅抱石(1904-1965)、陆俨少(1909-1993)、程十发(1921-2007)画作,探讨诗歌的讽喻功能可否被绘画的视觉美感表达,观画者是否能透过画家笔墨构思体会杜甫原诗的用心。一位评审提道:“视觉美感和讽喻意义乃是两个不同范畴的课题,根本无从建立关系。”另一位评审则认为:“绘画要表现讽喻一点都不难,作者的二分法不能成立。”结果两人各放一枪,拙文毙命。这种“死法”倒是比不停重审、苟延残喘还爽快。本书谈牟益《捣衣图》那篇,纠缠一年多,历经数次高见指导,我的回复审查信件几乎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所以干脆在文末结语之后再加“余论”,最后一位评审不明白之前的“情节”,要求删去“余论”。一位长辈安慰我:“你的文章要十年以后,人家才懂得好处。美人小时候不一定让人看上眼。”我苦笑道:“如果不能产出,美人死在腹中,哪里来的女大十八变?”单篇文章可能无法显示我的思索要旨,忙于应付和说服评审,处理和修缮文章细节,往往令我心力交瘁。是的,我为什么不听劝告,研究苏轼、杜甫的文学就好?收到“李公麟名不见经传,作者应该加批注介绍”的意见,我哑然失笑。是的,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大部分人不相信那里有路。我并非满满自信,只是不甘心。2014年,我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主办创系十年的活动,包括“学与思:国际汉学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十五位学者分享各自的学思历程和治学理念。我为主讲人之一,答复学生的访谈,从而回顾学术生涯——我是怎样走到现在的?我的研究之道,沿路有怎样的风景?坐在公司前小公园的石椅上,我酝酿着如何达成领导交代的工作——替画家的作品设计画题,提供诗句。作为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这样的任务难不倒我,我考虑的,是传统水墨画为什么需要题写诗句,否则不“完整”?还有,画家已经画好作品,怎么会没有题目?看起来都是山水题材,怎样“编”一个有意境的题目?我查阅类似“题画诗大全”和“诗词名句”的书,一头栽进诗画融通的空间,发现好多学校没教,一时也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我的硕士、博士论文由此开始。另一个镜头,驶往花莲的火车。一位香港教授和我闲聊,问我为何执着于研究题画文学?喜欢美术?会画画吗?我一时说不上来,望向窗外急驰的绿野。与其热衷于学术,我想扣问的,是表达的媒介和形式——如何书写或图绘,如何再现或表现我所感知的世界。这归结成了我的一本书的书名:《观看·叙述·审美——唐宋题画文学论集》。我们眼见的景物,经过审美历程,成为心象,用文字、图像、声音传达情思。题画文学是对“再制”世界的“再观看”“再叙述”和“再审……

      精彩内容
      《畅叙幽情:文图学诗画四重奏》由《文图学诗画四重奏》;《<湘君>、<湘夫人>图绘》;《王昭君与蔡文姬图像》;《<兰亭修禊图>及题跋》;《牟益<捣衣图>》;《杜甫<丽人行>》诗画;《东亚<长恨歌题材>图绘》;《赤壁图》;《宋徽宗<文会图>》;《李嵩<骷髅幻戏图>》;《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吴镇<渔父图卷>》十二篇论文构成。本书是绘画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代表作,以《赤壁赋》为例,有多少受苏轼《赤壁赋》启发绘成的《赤壁图》,欣赏《赤壁图》的文人如何理解《赤壁图》《赤壁赋》,《赤壁图》题画诗又是如何诠释苏轼的赤壁夜游,以及他对天地万物、古今变常的感怀这四者互为文本的关系,层层蠱加的再生,展现了文学与艺术的无尽藏与无限生命力。本书以“文图学”研究的方式,各篇文章都在呈现文图学概念下的世界、诗、画、题画诗的四重奏。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