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媒体国家与民族/人文与社会译丛

媒体国家与民族/人文与社会译丛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作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ISBN:    978754478736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ISBN:  9787544787369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43.41 6.4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1189187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菲利普·施莱辛格(1948— )    格拉斯哥大学文化政策系教授,并于2007年成为该校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学术主任。曾在斯特林大学、格林尼治大学、欧洲大学学院、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作为访问学者游学于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如挪威奥斯陆大学、瑞士提契诺大学、法国图卢兹政治学院、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等。著有《将“现实”联系在一起》(1987)、《媒体、国家与民族》(1991)等,并且是《电视里的“恐怖主义”》(1983)、《犯罪报道》(1994)、《媒体访问》(2003)等书的合著者。

      目录
       前言 致谢 部分 政治和新闻媒体 部分导读 章 对的理解 第二章 “恐怖主义”、媒体、自由民主国家:对正统的批判 第三章 处理人质事件时的媒体政治:以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为例 第二部分 与旧意识形态敌人的斗争 第二部分导读 第四章 论反思想的形式和范围 第五章 从文化角度看共产主义 第六章 政治口号的出现与消亡:以“欧洲共产主义”为例 第三部分 集体认同问题 第三部分导读 第七章 论民族认同(一):文化政治和媒介学家 第八章 论民族认同(二):社会学理论中的集体认同 第九章 无解的困局:欧洲变局中的集体认同 索引 

      主编推荐
       《媒体、国家与民族》一书出版于1991年,当时正值世界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本书集合了格拉斯哥大学文化政策系教授菲利普?施莱辛格关于冷战时代欧洲政治文化的多篇精彩文章。 本书由话题连贯的三个部分组成,在其中,施莱辛格教授为读者设置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诸如“媒体在塑造现代公众方面的力量”、“政治话语的创造与传播”,以及“新时代份认同”等。对于任何关注媒体与国家关系,以及现代世界中政治传播结构的人来说,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读物。 

      精彩内容
       前言来,我们的政治生了不少标志性的重大事件,而本书的写作即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自由民主国家出现了政治;冷战及其对人们思想造成的重大影响;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近来重新成为讨论的焦点。我向来对媒体社会学抱有强烈的兴趣,故而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多从“交流”这个切入点下手,当不足为怪。不过,我绝不认为这是一种局限;相反,我认为这是广泛探讨的起点。 尽管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并不连贯,各章节的写作目的和时间也非常不同,但终促使我将这些散乱的文章联系在一起并汇编成书的理由,是我意识到,定义与解释的争论过程在政治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以一句过时的话来说,就是思想斗争及其背景。 编辑原稿的主要工作是剔除重复的内容。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在某些情形下需要补充背景知识并更新关键的参考书目。而对于补充背景知识这项工作,需要我在写多(写得十分详细)和写少(只写个梗概)之间做一个权衡。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我选择了后者。 部分中的几章,探讨的是媒体在报道政治方面的角色及围绕政治展开的争论。其中,章是以英文出版,它提供了一个在探讨如何将“”的范畴概念化诸问题时的切入点,并阐述了与合法性、与国家的关系。这为第二章提供了背景。第二章对自由民主国家意图对“恐怖主义”相关报道展开审行了批判性的评估。这两章的写作大背景,都是国家与其敌对势力所采取的针锋相对的宣传策略。而我之所以给“恐怖主义”加上引号,是因为它和“”一样,都是在政治话语中颇具争议性的词—任何想要给“恐怖主义”下一定义的企图,都是在控制大众对于当前社会斗争的理解。在第三章中,我从理论剖析转向了分析审查实例,那就是的伦敦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关于类似人质绑架事件的成因,以及国家力量的运用问题,那时提出的各种问题直到今天仍未消失。 部分的了讨论“国家和社会的敌对势力与问题的关系”的视角,而第二部分则对这一主题的一个关键方行了更为充分的阐述。在1989年“东欧剧变”宣告冷战正式结束之前,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摩尼教式的精神世界中:即使我们并没有接受它,也不得不与之争辩,否则就得直面其引人注目的存在。 由此,我们入了第四章。第四章对国内恐怖主义的斗争与结束不久的冷战之间产生关联的多种方行了考察。曾经的意识形态强敌对当下的反实践所能造成的干扰,已经微乎其微。而相关的恐怖主义研究,也不再受其影响而逐步发展壮大。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我与已故的良师益友菲利普·埃利奥特一起写的。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这两篇文章本可以继续延伸,而成为一本著作的;不过,我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想法,只是终的成书一定会与埃利奥特写的有所不同。在第五章中,我把大众媒体对共产主义的报道以及政治科学对其的分析联系在一行讨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得到充分发展的政治话语,其结构复杂且十分微妙。这里涉及了关于“欧洲共产主义”的斗争,这是意识形态冷战的重要部分,第六章将行详细解释。正是因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冷战的双方都需要一种相对清晰的政治概念,所以相对模糊的“欧洲共产主义”才会两边不讨好。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我对双方敌对的外交策行了说明。这些外交政策中的某些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它造成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欧洲或称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某些地区应该实行怎样的政治经济的问题,仍旧摆在我们的政治议程上,而且这些问题可能比以前更加难以预测。 现在我们来到第三部分。我阐述了构筑敌友印象的另一种思考方法,以及敌友印象在构建我们想象中的政治世界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讨论了存在于社会集体和文化集体中的个体认同问题。这是后的一个主题,展现了我近期工作的一些成果,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开始写这一部分时,我正在意大利的一个“欧式”机构中工作。这促使我展开了一条与“审问”有关的研究线索,并很可能会坚持做下去。第七章和第八章原本是一章,但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把它分成了两篇,这也是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奉行的原则。在第七章中,一项关来媒体理论的调查让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理论研究应该是我们对“国家”、“文化”这类集体概行思考的基石,但遗憾的来它被粗鲁地冷落了。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就“交流对于文化集体的重要影响”提出的大量严峻问题也被有意地回避了。在第八章中,我已然开始从各种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行了分析。当然,关注于“交流的过程”,往往会让问题显得过于初级。为了弥补这一点,我显然还需要做点什么。于是,便有了第九章。这一章也是以英文出版,它阐述了当下关于“欧洲性”的争论的动态领域。 就这样,本书从多方面对民族国家、政治、政治合法性、敌友印象的构筑,以及涉及媒体的当代社会斗争方式与集体身份认同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等行了探讨。毋庸置疑,今后,随着各种关系不断发展,我们又有必要重新对它行思考了。但那就是后话了。 菲利普·施莱辛格 1990年9月于斯特灵 

      媒体评论
      施莱辛格教授分析政治话语与身份认同问题的集大成之作
      《媒体、国家与民族》一书出版于1991年,当时正值世界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本书集合了格拉斯哥大学文化政策系教授菲利普·施莱辛格关于冷战时代欧洲政治文化的多篇精彩文章。

          本书由话题连贯的三个部分组成,在其中,施莱辛格教授为读者设置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诸如“媒体在塑造现代公众方面的力量”、“政治话语的创造与传播”,以及“新时代下的身份认同”等。对于任何关注媒体与国家关系,以及现代世界中政治传播结构的人来说,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读物。

       施莱辛格以其一贯的揶揄口吻和条理清晰的逻辑提醒着我们,集体身份认同并非全部取决于国家法令或新闻媒体的情报运作。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毫无疑问,施莱辛格的研究确实有助于阐明人们对本书所涉问题的思考。它证明了当代媒体社会学的成就及其局限性……书中没有所谓秘方良药,读者应该为此感到欣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学到更多,并取得更好的进步。
                                              ——《人类学批判》    本书详尽介绍了“知识”是如何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被创造、传播、转化,并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相关案例研究展示了施莱辛格针对欧洲政治变局的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其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性改进。
                                              ——《英国社会学杂志》    施莱辛格关于媒体和集体认同的精辟见解,有效增进了我们对当代政治话语斗争的理解……本书充分展示了政治传播的复杂性,以及它在国家人为地制造其内部和外部敌人的方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传播学期刊》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