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4059491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6.43 6.6折

定价 ¥4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0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8.71% (543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8.05小时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1842288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界说二、文化的结构与分类三、文化的特征四、文化与文明第二节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背景条件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一、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一、中国早期农耕文化二、“三代”以来农耕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分野三、周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一、远古文化族团分布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与重新组合三、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一、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礼制传统第一节中国礼文化的孕育一、古代中国的礼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礼制要素的产生第二节中国传统礼制文明的定型与发展一、夏商时期王制的确立与神本文化氛围二、西周的人本观念与礼制的定型第三节礼崩乐坏与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与学派分立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与流变一、先秦哲学二、两汉经学三、魏晋玄学四、中国佛教哲学五、宋明理学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一、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论二、中国哲学的万物化生论三、中国哲学的天人关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一、浓郁的政治伦理色彩二、重唯物辩证与重直觉的思维传统三、强调言行一致与知行合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第一节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佛教创立与教义二、佛寺与佛殿三、佛教名山第二节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二、基本教义与修炼方式三、信众组织与神灵体系四、中国的道教名山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五章 中国传统陵寝第一节先秦时期:陵寝制度的起源一、史前丧葬习俗二、夏商周三代的帝王墓葬三、春秋战国时期陵寝的萌芽第二节秦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创立一、秦朝陵寝二、西汉陵寝三、东汉陵寝第三节 魏晋至唐:陵寝制度的传承与改革一、魏晋南北朝陵寝二、唐朝陵寝第四节 辽宋夏金:陵寝制度的多样化发展一、辽朝陵寝二、两宋陵寝三、夏金陵寝第五节明清:陵寝制度的最后高峰一、明代陵寝二、清代陵寝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六章 中国传统教育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传统教育的起源二、中国传统官学三、中国传统私学四、中国传统书院第二节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与考试制度一、人伦本位的课程体系二、中国传统的考试制度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一、基本教育宗旨二、主要教学理念三、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第七章中国传统科技第一节主要的科学成就一、天文学二、地理学三、算术学四、医药学第二节主要的技术成就一、火药二、指南针三、造纸术……一、史前玉器二、夏商周玉器三、秦汉以后玉器第三节铜器一、青铜礼器二、历代铜镜第四节 漆器与竹木器一、漆器二、竹木器具复习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第三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使在校大学生对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宏观、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和深化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十分宽广,材料极为丰富。近年来,虽然出版了多种概论中国文化的著述,但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上,诸如文化概念、文化内容以及编著体例等,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分歧或差异,所以,有必要在本书具体内容展开之前,对此类问题略作说明。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界说古今中外,由于所处社会背景和学术语境不同,学者们对文化的观察角度与认识重心也各不相同,因此关于什么是文化,应该如何界定它的内涵,也就成为研究文化的学者们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1871年,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一经典的文化定义,尽管得到了文化人类学界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普遍认可,在学术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其后文化人类学界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考古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者,仍然站在自己的研究角度上,见仁见智,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文化定义。1952年,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A.L. Kn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列举了西方学术界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间出现的,句括描述性、历史性、规范性、心理性、结构性等各种维度的“文化”定义160余种。在此基础上,他们在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新的定义:“文化是由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的,这些行为模式是通过符号习得和传播的,它们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其中包括体现在人工制品方面的成就。文化的本质内核是由传统的(即历史衍生的和选择的)观点,尤其是其所附带的价值观构成的。文化体系从一方面来讲,可被视为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这是继泰勒之后在20世纪出现的又一受到广泛重视的关于“文化”的定义。1952年至今,又过去了70年,在此期间,世界各国有关“文化”的新定义仍然层出不穷。就我国来说,仅从20世纪80年代重新出现“文化热”现象以来,各家关于“文化”的定义,其数量之多,已经很难精确统计。给“文化”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没有争议的确切定义,是多年以来中外广大研究者的共同愿望,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做到。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多维视野文化理论的争鸣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语源学角度上各种语言歧义的客观存在。依据不同的文化理论,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文化”定义,而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文化”一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汉语中的“文化”一词,既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固有的传统语词,又是近代以来外来语言的翻译语词。在中国固有的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与“化”这两个字的复合。“文”字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祖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并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字出现稍晚,不见于甲骨文,有改易、变幻、生成诸义,初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后被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充分吸收和采纳了当今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及其与外来文化互动交融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简明的论述。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礼制、哲学、宗教、陵寝、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建筑以及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中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历史类本科专业教学,也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教材。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