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未来网络体系与核心技术

未来网络体系与核心技术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11548764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92.42 5.2折

定价 ¥17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13

    数量
    库存1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9262402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兰巨龙,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下一代广播网(NGB)总体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核心设备开发以及教学工作。 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网络与交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何梁与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胡宇翔,博士,长期从事宽带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核心设备开发工作。先后参加7项国家或军队重点课题,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近5年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次,申请国家发明7项,出版专著2部。

      目录
      第 1章  未来网络体系概述 1
      1.1 未来网络的提出 1
      1.1.1 网络创新的根本动力—需求的发展 1
      1.1.2 未来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4
      1.2 未来网络创新的两种路线 6
      1.2.1 演进性路线 6
      1.2.2 革命性路线 6
      1.3 未来网络体系的研究实践 8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
      1.3.2 核心思路与技术 17
      1.4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24
      1.4.1 柔性化可重构网络组织结构 24
      1.4.2 多样化寻址与路由方式的多模多态共存 26
      1.4.3 辐射与对流耦合的抵近式缓存技术 29
      1.4.4 支持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技术 31
      参考文献 32
      第 2章  开放可编程的未来网络体系 34
      2.1 开放可编程思想的提出 34
      2.1.1 早期开放可编程思想 34
      2.1.2 控制与转发分离 35
      2.1.3 软件定义网络 36
      2.2 基本结构与原理 37
      2.2.1 体系框架 37
      2.2.2 基本运行原理 39
      2.2.3 典型应用案例 40
      2.3 核心技术分析 53
      2.3.1 数据平面可编程技术 53
      2.3.2 控制平面可编程技术 59
      2.3.3 接口技术 69
      2.4 基于多级流表的动态编程机制 100
      2.5 小结 103
      参考文献 103
      第3章  网络虚拟化技术与未来网络体系 107
      3.1 网络虚拟化技术概述 107
      3.1.1 发展历程 107
      3.1.2 核心技术思路 108
      3.1.3 虚拟网映射问题 111
      3.1.4 虚拟网的动态重构 119
      3.1.5 虚拟网管理 121
      3.2 基于虚拟化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 130
      3.2.1 早期实现方案 130
      3.2.2 PlantLab 131
      3.2.3 4WARD 132
      3.2.4 Nebula 133
      3.2.5 FlowVisor 138
      3.3 网络功能虚拟化 139
      3.3.1 发展历程 139
      3.3.2 网络功能虚拟化架构 140
      3.3.3 网络功能虚拟化设计考虑因素 142
      3.3.4 后续研究面临的挑战 143
      参考文献 146
      第4章  基于内容寻址的未来网络体系 154
      4.1 内容寻址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54
      4.1.1 内容寻址的基本概念 155
      4.1.2 内容寻址的意义 155
      4.2 典型内容寻址网络体系 157
      4.2.1 DONA 158
      4.2.2 PSIRP 160
      4.2.3 4WARD 162
      4.2.4 NDN 163
      4.3 命名机制 170
      4.3.1 扁平化命名机制 170
      4.3.2 层次化命名机制 171
      4.3.3 二者的结合 174
      4.4 路由和转发机制 174
      4.4.1 路由机制 175
      4.4.2 转发机制 176
      4.4.3 路由和转发的关系 177
      4.5 缓存机制 178
      4.5.1 节点缓存规划 178
      4.5.2 缓存决策算法 179
      4.5.3 缓存替换算法 181
      4.5.4 缓存、路由和转发的关系 182
      4.6 QoS机制 182
      4.6.1 分类传输机制 182
      4.6.2 拥塞控制机制 183
      4.7 基于内容寻址的网络发展前景 183
      4.7.1 与现有网络兼容 183
      4.7.2 当前硬件处理速度和空间约束 184
      4.7.3 具体应用探索 184
      4.7.4 构建基于内容寻址的服务承载网 185
      参考文献 185
      第5章  面向服务的未来网络体系 191
      5.1 服务的基本概念 191
      5.2 典型面向服务的网络体系 193
      5.2.1 SOI 193
      5.2.2 NetServ 196
      5.2.3 COMBO 199
      5.2.4 SONA 201
      5.2.5 SILO 204
      5.2.6 SLA@SOI 206
      5.2.7 智慧协同网络 206
      5.2.8 服务定制网络 209
      5.3 面向服务的未来网络核心技术 210
      5.3.1 服务标识定义与管理 211
      5.3.2 服务注册与查询 214
      5.3.3 服务动态感知方法 216
      5.3.4 服务标识与位置的映射 217
      5.3.5 服务寻址与路由 220
      参考文献 227
      第6章  面向移动性的未来网络体系 228
      6.1 移动性技术概述 228
      6.2 传统网络的移动性技术 229
      6.2.1 MIPv6 230
      6.2.2 HMIPv6 231
      6.2.3 FMIPv6 231
      6.2.4 PMIPv6 231
      6.3 新型移动性技术 232
      6.3.1 LISP 232
      6.3.2 HIP 233
      6.3.3 LIN6 235
      6.3.4 Six/One 236
      6.3.5 MobilityFirst 236
      6.4 NDN对移动性的支持 241
      6.4.1 NDN对移动性支持的优势 241
      6.4.2 NDN支持移动性时仍存在的问题 243
      6.4.3 NDN的移动性支持方案 245
      6.5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技术 248
      6.5.1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产生及发展 248
      6.5.2 典型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方案 249
      参考文献 253
      第7章  其他典型未来网络体系 256
      7.1 ChoiceNet 256
      7.1.1 ChoiceNet项目概述 256
      7.1.2 支持用户选择的基本原则 257
      7.1.3 ChoiceNet互联网架构 258
      7.2 播存网 260
      7.2.1 播存网的特点 261
      7.2.2 体系架构及其关键要素 261
      7.3 XIA 263
      7.3.1 XIA设计理念 263
      7.3.2 XIA体系结构 264
      7.3.3 XIA实现机理 265
      7.4 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67
      7.4.1 概述 267
      7.4.2 研究现状 269
      7.4.3 体系结构 270
      7.4.4 主要技术挑战 274
      参考文献 276

      第8章  未来网络试验床 279
      8.1 未来网络试验床概述 279
      8.2 未来网络试验床分类 280
      8.2.1 基本分类 280
      8.2.2 按试验要素分类 281
      8.2.3 按服务模型分类 282
      8.2.4 按网络元素分类 283
      8.3 未来网络试验床关键技术 284
      8.3.1 实验描述技术 284
      8.3.2 控制框架技术 285
      8.3.3 网络虚拟化技术 288
      8.4 国外典型未来网络试验床 290
      8.4.1 PlanetLab 290
      8.4.2 GENI 293
      8.4.3 FIRE 303
      8.4.4 AKARI 305
      8.4.5 Global X-Bone 307
      8.4.6 Emulab 308
      8.4.7 VINI 309
      8.4.8 CORONET 311
      8.4.9 CABO 311
      8.4.10 FIRST 312
      8.4.11 JGN 314
      8.5 国内典型未来网络试验床 314
      8.5.1 CNGI-CERNET2 314
      8.5.2 NGB-3TNet 316
      8.5.3 可重构柔性试验网 319
      8.5.4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创新环境 323
      8.5.5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325
      8.6 小结 326
      参考文献 327
      第9章  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开发实例 330
      9.1 系统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 330
      9.2 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总体方案 332
      9.3 支持灵活编程的平台数据平面 333
      9.3.1 软件设计方案 334
      9.3.2 硬件设计方案 336
      9.4 动态适配的平台控制平面 338
      9.4.1 功能描述 338
      9.4.2 拓扑维护和节点管理 340
      9.4.3 跨域通信 344
      9.4.4 负载均衡 347
      9.4.5 主备切换 348
      9.5 小结 348
      参考文献 348
      中英文对照 349
      名词索引 352

      内容摘要
       兰巨龙、胡宇翔、张震、江逸茗、王鹏等编著的《未来网络体系与核心技术/未来网络创新技术研究系列/学术中国院士系列》在介绍未来网络体系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演进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国内外典型网络体系结构,总结提炼和详细阐述了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网络试验床。基于对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机理和作者所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本书最后给出了一种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开发实例。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反映了国内外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适合从事通信、计算机网络体系设计与研究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本书在介绍未来网络体系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演进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国内外典型网络体系结构,总结提炼和详细阐述了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网络试验床。基于对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机理和作者所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本书zui后给出了一种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开发实例。

      媒体评论
      1.理论基础和新技术成果的综合体;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科研项目的技术成果;. 
      4.本书作者所在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已承担过多项国jia级重点科研项目,具有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相关基础,所阐述的原理方法较好地结合了理论与工程实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