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景观考古视角下江汉地区夏商时期聚落研究

景观考古视角下江汉地区夏商时期聚落研究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30723682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75.97 6.4折

定价 ¥11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09

    数量
    库存7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430889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邹秋实,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商周考古、景观考古、考古学空间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问。长期参与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与景观研究工作。在《考古》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第二节研究目标与方法一、研究目标.二、研究方法....三、创新点...第三节研究史回顾一、江汉地区夏商文化时期遗存发现及研究史二、江汉地区环境史研究三、中外景观考古学发展历程第二章江汉地区夏商时期遗存时空框架第一节江汉地区夏商时期遗存时空范围的界定第二节江汉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综论一、江汉地区夏商时期遗存概述...二、江汉地区夏商时期遗存分期与年代三、江汉地区夏商时期聚落分布的两大地理单元第三章区域中心聚落景观复原第一节当代盘龙城遗址景观一、地貌形态二、河湖水系三、土壤与植被四、遗址分布范围与保存状况五、遗址景观变迁的考古学证据第二节历史时期盘龙城遗址景观一、两周时期二、宋元明清时期三、民国时期至今第三节夏商时期盘龙城聚落景观一、水陆格局二、聚落分布范围三、聚落布局变迁第四章江汉地区聚落景观复原第一节当代地理环境与聚落景观一、当代地理环境二、当代聚落选址特征三、夏商时期聚落保存现状第二节夏商时期聚落景观一、长江干流沿线二、长江各支流沿线第五章江汉地区聚落与社会第一节聚落高程与江汉地区河湖水位一、二里头文化晚期二、二里冈文化时期至洹北花园庄期三、殷墟文化时期..四、小结第二节聚落地貌与聚落功能一、二里头文化晚期二、二里冈文化时期至洹北花园庄期三、殷墟文化时期...四、小结第三节聚落面积与聚落等级一、二里头文化晚期二、二里冈文化时期至洹北花园庄期三、殷墟文化时期四、小结第四节聚落分布与交通路线.一、二里头文化晚期二、二里冈文化时期至洹北花园庄期三、殷墟文化时期..四、小结..第六章结语一、江汉地区夏商时期地理景观二、江汉地区夏商时期的聚落与社会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江汉地区大致包括长江与汉水冲积形成的江汉平原以及外围的低山、丘陵地带。大巴山、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分布于江汉地区以北,成为该区域与中原地区的天然分界线。就地理格局而言,江汉平原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与洞庭湖平原相望,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与此同时,汉水、浈水、儇水、滠水、倒水、举水等多条南北向水系穿大别山而过,经江汉腹地汇注长江,水系两侧的山间谷地成为连接江汉与中原地区的天然孔道。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江汉地区长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前后,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蕴育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同时对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形成了显著的辐射作用。在上述历史进程中,地处中原文化核心区以南的江汉地区亦催生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伴随着中原政体的扩张与收缩,江汉与中原地区的政治和文化联系亦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学者们多从遗物所体现的文化面貌人手,对江汉地区夏商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及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讨论。建构出相对清晰的考古学文化分期体系与年代框架,对江汉与中原地区的政治与文化关系亦形成了若干基本认识①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论及文化发生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有学者认为,地理环境犹如人类历史演出的舞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地理环境不仅充当着人类历史的舞台,而且可能影响和改变剧情的发展②。就研究视角而言,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考古遗存本身,较少关注遗存与其所处地理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考古遗存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或将成为我们理解和阐释早期文明的重要视角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武汉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表明,商文化时期盘龙城区域的河湖水位比当今河湖水位至少低5.1米③。在此水位条件下,当前占据遗址总面积约40%的盘龙湖水域在商文化时期应为一片低平的陆地,并很有可能属于人类活动空间,由此引发的盘龙城聚落形态的整体变迁不言自明。可见,将遗址景观复原至聚落营建时期,是考古学家开展聚落布局有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江汉地区环境史研究表明,近5000年以来,长江中游洪水位上涨幅度可达13.6米④。宋元时期以来,以筑堤围垦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江汉平原的自然地貌和人地关系⑤显然,上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势必对夏商时期聚落的形态造成影响。

      精彩内容
      本书从景观考古学视角,对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夏商时期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综合运用田野考古、历史地理、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江汉地区古代遗址的地貌形态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复原夏商时期江汉地区聚落景观,探讨夏与商文化时期江汉地区聚落的营建方式、选址特征、等级差异、功能与性质,以及南北、东西交通路线等问题,从而揭示夏与商王朝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经略模式。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