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中国艺术精神:话题的提出及其转换

中国艺术精神:话题的提出及其转换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1004129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22.98 6.4折

定价 ¥3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25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7536893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话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唐君毅哲学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一、中国艺术精神:话题何以提出?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多层面向
      (一)贯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层面
      (三)中国艺术所显发的人的精神
      (四)中国艺术精神之儒道二分
      三、中国艺术精神阐释的意义
      (一)感通之德:“中国艺术精神”的中西比较视野
      (二)虚灵明觉心: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隐在呈现
      四、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理路与价值担当
      (一)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从哲学到艺术
      (二)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从本体到价值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之儒、道主体:徐复观研究的深入
      一、《中国艺术精神》的写作源起与美学方法
      (一)话题重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写作源起
      (二)方法意识:“中国艺术精神”走出直感
      二、中国艺术精神之儒、道二分
      (一)解放儒学:对儒家艺术精神的发现
      (二)以西释中: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
      三、儒、道艺术精神之会通
      (一)人格修养
      (二)工夫
      (三)境界
      (四)为人生而艺术
      小结:“主体”之“心”
      四、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理路与价值诠释
      (一)心的文化:人性→艺术→人性
      (二)生命的复归和完成:一种价值诠释
      第三章 话题的转换:海外新儒学的美学观照
      一、“中国艺术精神”的隐没:话题中的悖论
      (一)纯粹之艺术精神何以纯粹
      (二)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何以并列
      (三)艺术在精神中湮没
      小结:由隐没到转换
      二、话题的转换:生态转向与批评转向
      (一)生态转向:孟子修身观念的美学启示——杜维明对儒家生态精神的发掘
      (二)批评转向:寻找“人性的光辉”——兼评刘述先的《文学欣赏的灵魂》
      三、话题转换背后:变通的选择
      (一)从“分离”到“融和”:儒道、古今与中西
      (二)从“隔”到“不隔”:哲学与艺术
      (三)“主体”与“价值”:海外新儒家的坚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博、硕士论文篇名辑录
      附录二 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期刊论文篇名辑录
      附录三 化:一个在当代美学研究中缺席的古典美学范畴
      附录四 中和: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附录五 问题与出路——对近年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反思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话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唐君毅哲学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自从1966年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在台湾初版,“中国艺术精神”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美学话题。从台港到大陆,它经历了几代学人的反复检讨和阐释,魅力不减当年。然而对于这一横跨两个世纪的热点话题,我们是否认真追究过它的来龙去脉?有人说徐复观是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人,事实并非如此。从话题的提出到话题的深入,再到话题的转换,徐复观并非始点,亦非终点。本章揭晓:谁提出了话题?
          一、中国艺术精神:话题何以提出?
          20世纪上半叶,现代新儒学阵营中的几位学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艺术精神”这个词汇。比如,钱穆先生曾在谈论“比兴”问题时说:“中国文化精神,则最富于艺术精神,最富于人生艺术之修养。”①方东美先生在他的生命美学建构里更是常常提及这个词:“中国人总以文学为媒介来表现哲学,以优美的诗歌或造形艺术或绘画,把真理世界用艺术手腕点化,所以思想体系的成立同时又是艺术精神的结晶。”②又如:“中国的艺术精神贵在钩深致远,气韵生动,尤贵透过神奇创意,而表现出一个光辉灿烂的雄伟新世界……”③但真正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正式提出并作明确阐释的第一人,则是唐君毅先生。
          唐君毅(1909—1978)作为台港新儒家的重要学者,毕生以弘扬儒学及中国文化为使命,被称为“仁者型”的新儒家。他一生著述20余部,既有“发乎情”之感慨,亦有“止乎义”之理性思考。他时刻关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深入挖掘“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探索“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以图完成“人文精神之重建”。他感叹儒学之“花果飘零”,倡扬文化之“灵根自植”,被牟宗三先生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①。
          唐君毅先生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提出“中国艺术精神”这个美学话题,比徐复观早了20多年,并且他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比较集中地探讨了这个问题。1944年2月,唐君毅在《文史杂志》发表《中国文化中之艺术精神》,第一次提出了话题。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