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哲仁书店
  • 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思想特点与社会实践拓展研究

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思想特点与社会实践拓展研究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173561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44.93 6.6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2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1412202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58年12月生。1983年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工作至今。独立或合作出版《中国人权状况报告》《共青团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材》《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等20余部专著和教材。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青团》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由中国政研会主持的中宣部部长课题:思想道德体系研究、参加院级科研课题:非典与民族精神;参加团中央科研课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主持院级科研课题:邓小平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问题研究。

      目录
      目  录
      绪论 问题的提出与调查过程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框架 2
      三、研究方法 3
      四、问卷设计和抽样依据 5
      五、研究综述 8
      (一)大学生一般思想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8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方面的研究 15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 17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8
      章  大学生思想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0
      节 思想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 2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引领的基本理论 20
      二、思想政治认同是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引领有效性的关键 23
      第二节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 29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30
      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2
      三、以社会实践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6
      第二章  国家与社会认同 42
      节  国家认同 42
      一、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 42
      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矛盾态度 44
      第二节  社会认同 45
      一、自我认同 46
      二、关心他人和集体 4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48
      第三章  政党认同 54
      节  思想认同 54
      一、指导思想认同 54
      二、意识形态建设成效认同 57
      第二节  组织认同 60
      一、组织形象认同 60
      二、组织行为认同 61
      三、阶级基础认同 63
      第三节  制度认同 64
      一、政党制度认同 64
      二、社会制度认同 66
      三、民族制度认同 67
      第四节  路线方针政策认同 68
      一、党的基本路线认同 68
      二、反腐倡廉认同 69
      三、对外政策认同 71
      第四章  文化认同 73
      节  传统文化认同 73
      一、艰苦奋斗精神 73
      二、诚信友善 74
      三、孝顺父母 75
      四、传统习俗 76
      第二节  革命文化认同 77
      一、延安精神 78
      二、长征精神 79
      三、革命精神 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81
      一、创新精神 82
      二、制度文化 82
      三、民主政治 83
      四、共产主义理想 83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 84
      第五章  治国理政成效认同 88
      节  民生改善认同 88
      一、收入分配改革 89
      二、教育公平 90
      三、医疗改善 92
      四、闲暇生活 94
      第二节  综合国力认同 96
      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状况 96
      二、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认同 98
      三、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信心状况 99
      第三节  反腐倡廉成效认同 100
      一、对廉洁的重要性的认同 101
      二、对当前党中央反腐败做法的认同 102
      三、对制度化反腐的认同 103
      四、对持续反腐的信心 104
      第四节  两岸政策与对外关系政策认同 105
      一、两岸政策认同 106
      二、对中国政府应对海外危机能力的认同 107
      三、对大国外交战略的认同 109
      第六章  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比较 111
      节  比较原则 111
      一、典型原则 111
      二、时间维度原则 112
      三、可比性原则 113
      第二节  政治态度比较 114
      一、大学生更加信任党和政府 114
      二、大学生的政治需求程度比较高 115
      第三节  政治参与比较 116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正向性更高 116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受阻度较低 118
      第四节  政治认同其他方面的比较 119
      一、大学生对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认同度和关注度都比较高 120
      二、大学生对身份政治的认同度较高 121
      第五节  两者政治特点的相似性 123
      一、“小确幸”与“小确丧”的叠加特点 124
      二、“三重三轻”的特征 125
      三、“大同小异”的特征 125
      四、政治认同的科学化水平需要提高 126
      第七章 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 129
      节  政治认同变化轨迹 129
      一、政党认同变化轨迹 129
      二、国家认同变化轨迹 132
      第二节  经济认同变化轨迹 136
      一、两会提案中的经济问题认同 136
      二、微信公众号中经济问题认同 137
      第三节  文化认同变化轨迹 138
      一、人生价值观 138
      二、对集体事务的关心程度 141
      三、参与文化活动的途径 141
      第八章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比较 146
      节 社会价值认同度比较 146
      一、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正向选择率高 146
      二、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有更高的国家荣誉感 148
      第二节 政党认同度比较 149
      一、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入党积极性更高 149
      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对党的号召表现出更高的响应度 150
      三、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认同度更高 151
      四、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认同度更高 152
      第三节 革命文化认同度比较 157
      一、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长征精神认同度更高 157
      二、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对延安精神认同度更高 158
      第四节  党校培训、就业压力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比较 159
      一、党校培训对不同专业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的影响 159
      二、就业压力对不同专业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的影响 160
      第九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 163
      节  价值观念状况 163
      一、人生价值观趋于务实 163
      二、生活价值观呈多元化色彩 164
      三、文明意识较高 166
      第二节  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取向状况 167
      一、政治态度健康向上 167
      二、政治信仰较为坚定 170
      三、政治观点总体正确 172
      四、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且趋于务实 175
      第三节 未来信心指数状况 176
      一、民生信心指数不高 176
      二、国家综合国力的信心指数较高 177
      三、反腐败信心指数较高而对官员越来越廉洁信心不足 178
      第十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 179
      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状况 180
      一、社会实践时间状况 180
      二、获得社会实践机会的途径 181
      三、社会实践的保障条件 182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承担的角色 184
      五、社会实践的作用或效果 185
      六、社会实践的内容分析 186
      七、社会实践的目的调查 186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87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87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89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191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 191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展望 192
      第十一章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实践引领 194
      节 优化大学生适度有序的政治参与 194
      一、优化大学生适度有序的制度化政治参与 195
      二、优化大学生适度有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199
      第二节  涵养大学生成长的新媒体环境与实体环境 200
      一、涵养大学生成长的新媒体环境 201
      二、涵养大学生成长的实体环境 204
      第三节 优化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 210
      一、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 210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11
      三、实践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防止内容老化和重复 211
      四、坚持走与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道路 212
      五、社会实践活动要立基于大学生的自身实际 212
      六、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 213
      参考文献 215
      后  记 220

      精彩内容
      本书是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实施的课题的科研成果,全书分十多章,全面调查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其中包括 与社会认同、政党认同、文化认同、治国理政成效认同、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比较、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比较、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等。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