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亿临书店
  • 黄河流域民间宗祠文化传承研究 山西卷

黄河流域民间宗祠文化传承研究 山西卷

举报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6953322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59.83 5.4折

定价 ¥29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29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管理
      货号:
      1203141349
      商品描述:
      前言

      宗祠是提升家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以及族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 承载着族人对故土乡愁的寄托。本研究的核心是,在社会变迁中,民间宗祠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空间形态,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宗谱及其所衍生的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谱与地方志、国史并称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姓氏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宗族崇拜、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方方面面,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宗祠是宗族的象征与荣耀,是巩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凝聚力的场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和物化的文化精华。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信心,也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注重保护与发掘传统文化,宗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发扬宗祠文化固有的文化特色,是对我国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继承,所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与当今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相适应。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保护、传承并发扬民间优秀的宗祠文化,使之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此举措对于今日之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现代社会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民间宗祠的空间及记忆正面临着衰落甚至消失的困境,这引起了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是仰韶文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政治、 经济、文化之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名门望族不胜枚举,因而民间宗祠文化繁荣兴盛并流传至今。同时对晋陕豫三省的宗祠文化在其地理区位、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便于我们寻找和总结其共同特征。 因此,本研究以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文化背景和现存民间宗祠为基础,对民间宗祠进行实地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实证记载的地方志、文献、族谱等家族资料进行整理,对传统文化空间格局及构成要素进行剖析,运用空间保护与建筑修缮分析方法和宗祠文化空间与乡村环境融合共生分析方法, 归纳剖析了在传统民间宗祠文化影响下的宗祠空间特征,探寻其中文化与空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在现代乡村振兴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民间宗祠传统文化和空间类型,针对地域文化与特点进一步研究现代宗祠空间环境的营造方法。 从 2016 年 7 月至 2019 年 3 月,“晋陕豫地区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项目组通过查找资料、搜集当地文物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等渠道,对晋陕豫地区共 2912 座民间宗祠(其中山西 689 座、陕西 663 座、河南1560 座)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数据搜集及资料整理工作。 此项目最终搜集整理的有效宗祠数量如下。 山西省宗祠 480 座 :太原市 14 座、晋中市 81 座、晋城市 71 座、临汾市 41 座、长治市 43 座、吕梁市 26 座、运城市 117 座、阳泉市 31 座、忻州市 44 座、朔州市 1 座、大同市 11 座。 陕西省宗祠 426 座 :西安市 60 座、咸阳市 8 座、宝鸡市 30 座、渭南市 157 座、延安市 51 座、榆林市 12 座、铜川市 10 座、汉中市 38 座、安康市 31 座、商洛 29 座。 河南省宗祠 967 座 :郑州市 135 座、三门峡市 34 座、周口市 7 座、焦作市 223 座、南阳市 49 座、平顶山市 22 座、信阳市 30 座、许昌市 28 座、 商丘市 42 座、濮阳市 21 座、漯河市 3 座、鹤壁市 2 座、安阳市 4 座、洛阳市 269 座、新乡市 68 座、济源市 23 座、开封市 7 座。 通过对晋陕豫三省民间宗祠的实地调研发现,在黄河中游晋陕豫地区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民间宗祠建筑损坏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其次是山西,最后是陕西。几年来项目组先后对这三省的民间宗祠进行了调研、勘察和走访,绘制三省的民间宗祠图典并按省份分为三卷 : 山西卷、陕西卷、河南卷,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测绘数据、照片以及访谈记录等多种资料。 为了照顾读者阅读,本书内所呈现的碑文图片及其文字,将依照碑文进行实录,保持原貌。 作 者 2022 年 6 月 16 日

       
       
       
       

      商品简介

      本书汇集山西地域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山西地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简介
      王葆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陕西省室内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晋陕豫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国家艺术基金“晋陕豫民间宗祠教化美术作品展”。

      目录
      晋陕豫民间宗祠实地调研分析 001

      山西省民间宗祠研究 009

      山西省民间宗祠测绘图典选集 049

      卜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乐平镇河东村 051

      刘氏祠堂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张兰镇西北里村 058

      古戏台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古村 062

      侯氏祠堂及戏楼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张兰镇旧新堡村 066

      耿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岳南村 071

      罗氏祠堂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西六支乡河湾村 078

      吕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郭庄村 083

      毛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乐平镇西南沟村 088

      李氏祠堂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水峪村 093

      王家祠堂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水峪村 099

      武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浦村 104

      太和岩牌楼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 110

      杨氏祠堂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  115

      武氏宗祠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 121

      朱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南城街道北陈村东 125

      卫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陈区镇王村 130

      贾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东王庄村 136

      杨氏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河北镇匠礼村 142

      牛氏家庙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潞城镇苇水村 150

      史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下辖村西李门村 154

      杨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北诗镇西诗村 159

      杨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下李庄村 164

      孔氏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杨家山村 168

      李氏宗祠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北李街村 176

      和氏宗祠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东元庆村 182

      毕家祠堂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石末乡毕家院村 187

      刘家祠堂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前加楼村 192

      卢氏祠堂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张乡柳曲村 199

      严家祠堂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张乡东张村 205

      赵家祠堂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 212

      琚家祠堂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琚寨村 217

      牛家祠堂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黄山乡沙窟村 223

      杜家祠堂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册村镇寺庄村 228

      张氏宗祠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振兴街道司马村 233

      徐家祠堂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夏家营镇郑村 238

      薛公家庙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 245

      袁氏祖祠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僧楼镇北方平村 251

      张氏祠堂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华峰乡华峰村 257

      李家祠堂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 264

      杨家祠堂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 268

      盖氏宗祠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盖家沟村 274

      黄氏祠堂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保安村 283

      陈氏宗祠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陈家营村 289

      续氏宗祠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 296

      韩氏宗祠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圣水头村 304

      刘家祠堂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峨口镇峨西村 313

      孙家祠堂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西宜兴村 318

      刘氏宗祠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沙圪坨镇沙圪坨村 326

      李氏祠堂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坊城镇圪坨村 332

      赵家祠堂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神裕村 335

      后 记 339


      内容摘要
      本书汇集山西地域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山西地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主编推荐

      “追本溯源,莫重于祠”。宗祠是家族凝聚、文化传播和情感归属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资源。符合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宗旨。本套书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山西地域宗祠逐一展示。该书不仅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保护、修缮、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其雕刻、装饰纹样、建筑结构、空间形态、民俗文化、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均提供基础资料,全书在建学、人文等方面均有价值。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汇集山西地域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山西地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