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画中游书店
  •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
图文详情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

举报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12457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10012457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14.48 4.1折

定价 ¥3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8

    数量
    库存4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41% (3038笔)
    好评率
    99.73%
    发货时间
    23.07小时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883080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研,女,1970年生,辽宁葫芦岛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比较文学理论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当代文学纪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出版有《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合著)、《比较文学十论》(合著)等著作,发表的论文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目录
      绪论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思想空间与村上春树的文学“越位”第一章 “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神话——村上春树的身体写作第一节 “旋转木马鏖战记”:规训中的身体第二节 “且听风吟”:“虚拟时代”的生存之道小结 “我们”能逃离时代吗?第二章 “中间地点论”——村上春树的多元文化身份建构第一节 “中间地点”的建构第二节 村上春树神话叙事中的“日本式”第三节 “村上春树式”的话语策略小结 全球化时代的“身份”定位?第三章 历史·记忆·物语——村上春树的历史叙事第一节 追溯日本的“现代性”:“羊”的隐喻冒险第二节 记忆的“编年史”:《奇乌行状录》的叙事结构论第三节 记忆的“物语”:《奇乌行状录》的战争叙事第四节 记忆的“解离”与精神的“疗愈”小结 历史记忆的可能与不可能?第四章 村上春树文学的“中国”情结第一节 “过于遥远的中国”:《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第二节 “异乎寻常之地”:村上春树的游记中国第三节 “逆反性欲望”: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小结 如何面对“中国”他者?第五章 这是“我”的事件:村上春树的灾难叙事第一节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的早上,东京地下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节 “约定的场所”的精神交锋第三节 地震之后:开启“我们”的“黑匣子”第四节 “1984”:“1984”的对照双面镜小结 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第六章 村上春树文学中的日本知识分子系谱学第一节 技术官僚·专家名流·知识精英:体制的捍卫者第二节 游戏者·掘井者·业余者:村上世界的主人公们第三节 天吾:“王者”归来小结 在自己的身上,能克服这个时代吗?余论:“东亚”视角中的村上春树文学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  当然关于村上文学中的“日本式”,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用日语写作,□终这个思维系统仍然还是日本式的。日语本身是在日本国土孕育出的,所以不可能跟日本从根本上分开”。这里主要通过对村上文学神话式叙事的考察,力图阐明像村上这样被彻底“世界化”、“全球化”的作家,其“日本式”的思维方式、感觉方法,仍然潜流在文本的深层,并成为作家创作的本源动力和独特风味。  第三节 “村上春树式”的话语策略  日本从近代以来□核心、□深层的问题是文化身份的再确立(即寻找坐标),而文化身份再确立的关键是语言问题。语言不仅仅是表述世界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是思想本体,对人和社会都具有根本性的控制力,人脱离不了语言,而只能深层地生活在语言之中。细见和之在《身份、他者性》一书中指出,语言从来都是他者的言语。实际上任何个体言语的习得都是向(母语或者某一特定群体的)具体的“言语”(如某一政治、宗教圈)的同一化。“自我”只能依据他者化方能表达自己,“自我”是根据他者的语言而构成、被构成的,不过是事后性的“固有自我”的被投影而已,总之,言语归根结底不可能表明“本然的自我”,即我们即使完成与他者的同化和同一化,也不会完全与之同一。言语的模仿总是存在着“延误”和偏差,而这正是模仿的妙处所在。与他者一体化或向他者言语同一化的场所,同时也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陌生化和变形的场所。原本言语的“表现”就是陌生化与变形的别名。在膨胀的言语群中,我们的言语始终处于与他者、他者的语言的网络中,仿佛无数碎片漂浮其中,由此不是我们“固有的自我”的再构成,而是碎片的集成而已。借用村上的话慨叹,那真是‘终归悲哀的外国语”。  ……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本书置身于日本“后战后”的历史语境,以身份认同这一场域作为出发点,展示日本当代文学家村上春树对种种时代重大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关注和思考,呈现作家以怎样的姿态将时代课题编织进文本,尤其对始终压抑日本人心灵的战争记忆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进行了怎样的书写,并剖析其内在动因。 本书与其他有关村上研究的专著*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文学范式的解读上,而是将村上与时代结合在一起,着力于分析村上作品与战后日本思想文化空间、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之间的关系。本书立足于文本分析,但又超越了文本分析,不仅将村上视为一种文学现象,更视为一种时代现象。


      媒体评论
      评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