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画中游书店
  • 生熟有度:汉人社会及文化的一项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
图文详情

生熟有度:汉人社会及文化的一项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

举报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17778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100177788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19.19 4.3折

定价 ¥4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7

    数量
    库存2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 (2868笔)
    好评率
    99.71%
    发货时间
    22.78小时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社会文化
      货号:
      9646622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章 '生'与'熟':民俗分类的普适性节 对应于'自然/文化'的'生食/熟食'第二节 发明'熟食'的文化英雄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生食'与'熟食'第四节 '生'与'熟'第五节 '生土/熟土','生地/熟地'第六节 传统工艺中的'生/熟'问题第七节 书画艺术中的'生/熟'论讨论:'生熟有度'与'生/熟'之间
      第二章 汉文化中人的'生涩'、'夹生'与'成熟'节 人迈向'成熟'的不同层次第二节 成长仪式和仪式第三节 旨在'预热'的'跨火'仪式第四节 旨在'催熟'的'闹洞房'第五节 涉及性的俗语、隐语及其他第六节 各地方言对人的'半熟/夹生'状态的描述第七节 '剩女'与'剩男'歧视的根源讨论:成为'全人'的幸福观
      第三章 '生人'、'熟人'与人际关系实践节 '生人'与'熟人'第二节 '生/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践第三节 '差序格局'中的'熟人'与'生人'第四节 '半熟社会'的尴尬讨论:'熟人社会病'与公共性的成长……
      第四章 汉文化对周边异族群的'生/熟'分类结语后记与鸣谢



      内容摘要
      《生熟有度:汉人社会及文化的一项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本土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专题》:  婚礼上有让新娘在进入男方家时必须经过的门槛处“跨火盆”、“跨火把”、“跨火堆”、“跨火烟”之类的仪式,各地的民俗称谓不尽相同,总体上可将其归纳为“跨火”仪式。大约在几十年前,韩国的婚礼仪式一般是在上午举行,新郎要先到新娘家门口,跨过一个“火盆”,据说这意味着驱走妖怪魔鬼;然后,才能接到新娘;等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时,同样也要跨过“火盆”。接着,身着民族服装的新人再向男方父母磕头,公婆会把桌子上的大枣扔到新娘的裙子里,祝福新娘吃枣之后早生贵子。这是男女均要跨火盆“预热”的例子,其中的“性”含义亦若隐若现。法国民俗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曾将“过门槛”之类的礼仪理解为“边缘礼仪”,认为它应该是为此后的“融合”准备之礼仪;在中国,通常对“跨火”一类仪式的解释是把它视为一种过渡,或把它解释为“辟邪”,或将其寓意解释为是对婚后红火生活的追求等。其实“辟邪”诸说和笔者在此提出的解释未必有多大的矛盾,因为在广大汉族地区,向来是把妇女难以怀孕称为“病”、“厄”、“难”或“邪”的,所以,在旧历正月十五,各地的“走桥”祈嗣习俗,又叫做“走百病”,“度厄”。因此,“跨火”辟邪其实就是对新娘子的生育能力的祝福。  在广州,举办传统婚礼时,有些固守传统的家庭会在新娘子进门之际,特意设置“跨火盆”仪式,具体做法是让新娘进入堂屋大厅后,跨过设在堂屋门槛前的“火盆”,接着再踩碎一些瓦片,俗称“过火”与“破煞”。对此风俗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踩碎瓦片的寓意是把过去视为瓦片,踩碎它表示要开始新的生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古代验证新人是否为处子之身的一种象征性方法,新娘如果是完璧之身,就不用担心,就能准确地把瓦片踩碎;否则,就会有些害怕,往往会踩歪或不一定踩破,这种说法有点“神判”的意味。这些说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接受,文化人类学家一般认为,当然是应该尊重当事人的主位性解释,例如,现在,人们往往是将此类仪式视为希望婚后生活能够“红火”、“兴旺”。虽然上述解释未必不对,但如果是从当事人婚礼之后即将发生的合法、为社区公众所知晓,且大家均饶有趣味地予以关注的性关系,还有这种关系对于人的身体与心理之从“生”到“熟”的变化来看,我们的确可以给它以另外的解释:跨火盆就是对女性身体的“预热”、“加热”,这是一个寓意为“性前准备”的仪式;至于踩碎瓦片,其寓意当为新娘处女之身将破,因为古时曾将女孩出生视为“弄瓦之喜”故踩碎瓦片寓意如此,实在不难理解。在福建省泉州一带,旧时婚礼去接新娘子的轿子,前面必须有人抬着烘炉火炭,并生旺火,其上覆盖两块瓦片②。在这里,瓦片与生炭组合的寓意,应该就是□□之性与多生孩子。  “跨火”仪式在广东全省颇为普遍。在佛山一带,婚礼上新娘子的轿子一到,伴娘(大襟姐)便要背着新娘子,跨过事先堆好并点燃的火堆,然后,再将新娘子背人新屋。在潮州,彩轿来到时,新郎要拔下新娘头上的银钗,在新娘额头“狠狠”扎一下,据说这表示下马威;洞房时,新娘则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以示“反抗”。新娘进门时,要由伴娘搀扶着,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烧的草团即“火烟”,俗称“骑金马”;如果新娘来潮,则要在火烟之上加放一只稻草扎的马,俗称“骑竹马”。“金马”和“竹马”的区别,暗示着女性生理的状况和当晚性事的可能性。这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在本巴人的文化中,经期女人是处于“冷的状态”或“怕火”,故在经期期间不能有性交;当女孩初潮到来,她就要告知年长的女人,她们马上会带她去炉台,或给她展示火,因为她的状态让她“冷”。  ……


      主编推荐

      本书从“生与熟”这对概念发掘汉文化的深层逻辑,涉及日常饮食文化、个人成长阶段、人际关系、对人群的分类等等,读来既有日常的会心之处,又有学理上的感悟。
       

      精彩内容

      “生”与“熟”是汉人社会与文化中的一组基本的分类范畴,它缘起于日常生活,并扩展、渗透和弥漫于社会文化的各层面,具有多重性的意义。本书向读者全面地展示“生/熟”分类范畴在汉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结构及文化实践中所具备的深刻寓意,并以此作为解读中国汉文化整体逻辑的一个密码。
       
      作者运用本土社会文化素材的解读,扩展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熟”概念的解释力。


      媒体评论
      导言章 '生'与'熟':民俗分类的普适性节 对应于'自然/文化'的'生食/熟食'第二节 发明'熟食'的文化英雄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生食'与'熟食'第四节 '生'与'熟'第五节 '生土/熟土','生地/熟地'第六节 传统工艺中的'生/熟'问题第七节 书画艺术中的'生/熟'论讨论:'生熟有度'与'生/熟'之间
      第二章 汉文化中人的'生涩'、'夹生'与'成熟'节 人迈向'成熟'的不同层次第二节 成长仪式和仪式第三节 旨在'预热'的'跨火'仪式第四节 旨在'催熟'的'闹洞房'第五节 涉及性的俗语、隐语及其他第六节 各地方言对人的'半熟/夹生'状态的描述第七节 '剩女'与'剩男'歧视的根源讨论:成为'全人'的幸福观
      第三章 '生人'、'熟人'与人际关系实践节 '生人'与'熟人'第二节 '生/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践第三节 '差序格局'中的'熟人'与'生人'第四节 '半熟社会'的尴尬讨论:'熟人社会病'与公共性的成长……
      第四章 汉文化对周边异族群的'生/熟'分类结语后记与鸣谢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