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轻阅书店
  •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
图文详情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

举报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    978753597992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64开
  • ISBN:  978753597992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64开

售价 28.36 5.7折

定价 ¥5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当日发16点前付款,当日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10-27

    数量
    库存3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6.88% (2099笔)
    好评率
    99.89%
    发货时间
    7.84小时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医药卫生
      货号:
      1202873156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作者简介

      著:佚名、[汉]张仲景、[清]吴鞠通整理:黄永秋、涂新莉、曾召、黄凯文、赵立凝、谢玲玲、赵炎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20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吴鞠通,江苏省淮安市人,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革新中医立法、完善中医理论,尤其对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他留下的诸多方剂,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的基本治法。黄永秋,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从事中医医疗临床工作十多年,现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工作。参加《岭南中医药文库》《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丛书》等的编写。涂新莉, 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从事图书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支持以及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工作。曾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临床指南制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科技查新、文献检索教学以及中医药海外传播史等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黄凯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和信息专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文献领域的研究工作。赵立凝,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研究馆员,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作者11篇。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2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4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6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8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0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6阴阳别论篇第七… ………17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9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20五脏生成篇第十… ………23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5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6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27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9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30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31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33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37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40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46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49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50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53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55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56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5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60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62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65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66热论篇第三十一… ………67刺热篇第三十二… ………69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71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73疟论篇第三十五… ………75刺疟篇第三十六… ………79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81咳论篇第三十八… ………82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83腹中论篇第四十… ………86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88风论篇第四十二… ………90痹论篇第四十三… ………92痿论篇第四十四… ………94厥论篇第四十五… ………96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98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00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02脉解篇第四十九… ………104刺要论篇第五十… ………106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07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08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109针解篇第五十四… ………110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112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13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115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115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117骨空论篇第六十… ………119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122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124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129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133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135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136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139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144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149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156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167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19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201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11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230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231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233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235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236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238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240黄帝内经·灵枢序… ……244九针十二原(法天)… ……… 245本输第二(法地)… ……249小针解第三(法人)… …254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257根结第五(法音)… ……263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266官针第七(法星)… ……269本神第八(法风)… ……272终始第九(法野)… ……274经脉第十… ………………279经别第十一… ……………290经水第十二… ……………292经筋第十三… ……………294骨度第十四… ……………299五十营第十五… …………300营气第十六… ……………301脉度第十七… ……………302营卫生会第十八… ………304四时气第十九… …………306五邪第二十… ……………308寒热病第二十一… ………309癫狂第二十二… …………311热病第二十三… …………313厥病第二十四… …………316病本第二十五… …………318杂病第二十六… …………319周痹第二十七… …………320口问第二十八… …………322师传第二十九… …………325决气第三十… ……………327肠胃第三十一… …………328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329海论第三十三… …………330五乱第三十四… …………331胀论第三十五… …………332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335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336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337血络论第三十九… ………339阴阳清浊第四十… ………341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342病传第四十二… …………343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345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346外揣第四十五… …………348五变第四十六… …………349本脏第四十七… …………352禁服第四十八… …………356五色第四十九… …………358论勇第五十… ……………362背腧第五十一… …………364卫气第五十二… …………364论痛第五十三… …………366天年第五十四… …………367逆顺第五十五… …………368五味第五十六… …………369水胀第五十七… …………370贼风第五十八… …………371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372玉版第六十… ……………375五禁第六十一… …………377动输第六十二… …………378五味论第六十三… ………380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381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386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88行针第六十七… …………391上膈第六十八… …………392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393寒热第七十… ……………394邪客第七十一… …………395通天第七十二… …………399官能第七十三… …………401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404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406卫气行第七十六… ………412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415九针论第七十八… ………417岁露论第七十九… ………422大惑论第八十… …………425痈疽第八十一… …………427伤寒论宋刻《伤寒论》序… ……434张仲景原序… ……………43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43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44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46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479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492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9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95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03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11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 513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 518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521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 527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53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53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538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543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548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549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552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557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56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568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570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577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58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583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92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 594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596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599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602杂疗方第二十三… ………608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 612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 620温病条辨序一… …628序二… …630序三… …633自序… …634凡例… …636原病篇… 640卷一 上焦篇… …………654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654暑温… 677伏暑… 685湿温 寒湿… …………690温疟… 694秋燥… 696补秋燥胜气论… ………699卷二 中焦篇… …………714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714暑温 伏暑… …………736寒湿… 740湿温… 753秋燥… 784卷三 下焦篇… …………785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 785暑温 伏温… …………807寒湿… 812湿温… 825秋燥… 843卷四 杂说… ……………845汗论… 845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 846伤寒论注… ……………847风论… 849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851本论起银翘散论… ……851本论粗具规模论… ……852寒疫论… ………………852伪病名论… ……………853温病起手太阴论… ……854燥气论… ………………855外感总数论… …………856治病法论… ……………857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857风温温热气复论… ……858治血论… ………………858九窍论… ………………859形体论… ………………860卷五 解产难… …………861解产难题词… …………861产后总论… ……………862产后三大证论一… ……862产后三大证论二… ……863产后三大证论三… ……863产后瘀血论… …………864产后宜补宜泻论… ……866产后六气为病论… ……867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867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 …… 868产后当究奇经论… ……869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869催生不可拘执论… ……869产后当补心气论… ……870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 …… 870保胎论一… ……………871保胎论二… ……………871卷六 解儿难… …………874解儿难题词… …………874儿科总论… ……………875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876儿科用药论… …………876儿科风药禁… …………877痉因质疑… ……………878湿痉或问… ……………879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 880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 … 880小儿易痉总论… ………886痉病、瘛病总论… ……886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887疳疾论… ………………889痘证总论… ……………891痘证禁表药论… ………892痘证初起用药论… ……892治痘明家论… …………893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895痘证限期论… …………895行浆务令满足论………896疹论…897泻白散不可妄用论……897万物各有偏胜论………899草木各得一太极论……900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