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陆萼庭 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6-01 / 平装
售价 ¥ 30.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0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昆剧演出史稿
本书是第一本昆剧史的专著,1980年出版时,即获得学术界的重视。1985年获得中国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此书早已绝版,最近著者对本书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薄弱环节以及论述有欠全面周全之处逐一加以修订。原有节保留不动,内容颇多增删,并酌量引入著者近十年来研究心得和搜寻所得的一些新资料,重新出版。
陆萼庭(1925-2003),戏曲史专家。原藉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校时先后从王佩诤、赵景深治戏曲史,并开始在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中央日报》)、《通俗文学》、(《大晚报》)副刊投稿。建国后历任北新书局、四联出版社编辑,上海文化、文艺出版社戏剧编辑。50年代末撰文鼓吹老艺人传艺,同时组织老曲友、著名业余昆剧表演家徐凌云口述《昆剧表演一得》(共出3集,第四集原稿毁于“文革”)、“传”字辈教师华传浩口述《我演昆丑》等书稿,并任责任编辑。后调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1979年任编审。所著《昆剧演出史稿》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1990年应上海声像出版社之邀,担任《中国戏曲精编·昆剧卷》特约编审,该卷由专书、音带、像带三者组成。其戏曲史著作尚有《清代戏曲家丛考》(上海学林出版社)等。
修订自序原序引言第一章一个新剧种的产生一、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二、昆腔的产生三、魏良辅和昆腔流派四、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五、昆剧的萌芽时期第二章“四方歌曲必宗吴门”一、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二、虎丘山曲会三、新剧的创作和演出四、舞台艺术述例五、艺人、串客、清曲家第三章竞演新戏的时代一、且看一张戏单二、全本戏的演出特点三、家乐的发展四、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五、关于女戏1、女伶2、娼兼优3、女乐六、玉熙宫与南府第四章折子戏的光芒一、问题的提出二、折子戏的形成三、折子戏的艺术特点四、苏州集秀班的影响五、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六、清宫南府的扩建七、北京的昆剧活动八、女戏的演化九、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十、全本戏的新貌第五章近代昆剧的馀势一、进入近代的特点二、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三、升平署始末四、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1、戏园与建前的上海昆剧2、三雅园的创建3、上海昆剧的前期活动4、前期活动的第一阶段5、前期活动的第二阶段6、前期活动的第三阶段7、上海昆剧的后期活动五、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六、清唱与[清客串]附录: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第六章“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文全福班的报散二、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三、结束语编校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