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鲁安格斯
  • 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

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9787801867735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9787801867735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169.00

定价 ¥48.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0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
      定价:48.00元
      作者:吴昊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1867735
      字数:310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35年抗战前夕,中国社会经历了之大变局。政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当时的妇女服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这个时期的妇女服饰就好像是一出漫溢喜怒哀乐的通俗剧,包含了: “梦想”——截发男装,渴求取得与男性一样的地位 “痛苦”——束胸,阻止乳房发育 “恐惧”——因衣着触犯封建禁令,受到惩罚 “欲望”——解放身体,衣着暴露 “愤怒”——断发短衣,加入社会改革运动,甚至从军北伐以及抗日   服饰,正如戏剧、小说一样,是一种群众记忆,通过它可以重现历史文化的面貌。回顾多姿多彩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妇女服饰,除了引起我们回忆大都会的摩登生活之外,也凭着这一点点回忆,带出启示:繁华都市,美衣华服,但当时的国家何去何从?
      目录
      序章 辛亥革命与服饰革命 01 妇女革命从服饰开始 02 服饰革命从放脚开始 03 1912年妇女服制的决定第二章 大都会妇女.时装急先锋 01 上衣下裙,一缕诗魂 02 上海“时髦”突破地域 03 妇女服饰突破社会阶级第三章五四运动酝酿妇女服饰剧变 01 上衣下裤,再起革命 02 服装缩短,武气赳赳 03 小马甲束胸秘史 04 废除装饰,新女性观 05 身穿长衫,断发男服第四章 北伎前后的妇女解放与时装 01 挽髻与截发 02 舞衣与高跟鞋 03 上海领导时装潮流 04 摩登与“翻新”——女装分派 05 男装情意结的终止第五章 裸变:妇女解放身体与服饰 01 妇女解放先从乳房开始 02 裸体美就是人性美 03 海浴与女体解放 04 时装表演和享乐主义第六章 旗袍的复兴 01 《服制条例》确定旗袍地位 02 旗袍款式演变(1926~1935年)结束语 火凤凰传说
      作者介绍
      上海“时髦”突破地域    除了服装和政治的关系外,就是服装和地域的关系了。    中国有辽阔的海岸线,由南到北沿海城市林立,衣着文化亦随着气候、民俗和区域特性而有所分异,“如京津仍循宽博,沪上独尚窄小,苏杭守中庸,闽与浙类。汉效津妆,粤则独树一帜,衣袖较短,裤管不束,便利于动作也,时人称京式、广式、苏杭式”,此乃清末情况。不过,民国初期铁路建设开始贯通南北,海上运输频密,交通发达,消息和文化传播迅速,男女衣着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再加上西方服饰文化东渐,融会成一股地区界限的服装主流了。    上海时髦    大都会,往往是服装主流的发端。    通常,时装的地域流向,其特点:(一)从首都向四周小城市辐射;(二)从大城市向四周乡镇辐射。因为首都乃国家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皇族、贵族、官宦、富户聚居,衣着也特别讲究,但要顾全衣冠楚楚的“国体”问题,作风趋于保守,变化不大。大城市则有所不同,无须背负正统文化的包袱,尤其沿海边城,对外交流,所谓西方的奇装异服白海路传播,扩散快速,衣饰变化多端。再加上辛亥革命成功,北平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渐渐退减,开始被新兴的大城市取替。    而“十里洋场,衣冠世界”之称的上海,早在宣统年间(1909~1911年)已领导着中国服装的新潮流了。在芸芸沿海城市之中,它脱颖而出,变成时髦的大都会。“而上海装饰已稍稍露头角,且以上海扼全国之中心,并交通上之便利,其装饰颇足以全国,虽北之京津,西之川汉,南至闽粤,傍及苏杭,亦莫不以为及时之标准。”    还有,“时髦”这词汇,亦是在晚清上海叫起,早见于1897年《申报》,到民国年间更愈叫愈响,初时只应用于服装新潮流上,后来,“时髦二字之名词,出自上海,不仅指服御而言,举凡事物莫不有时髦”,但凡标新立异、变换花样的事物和生活方式,上海人都唤为时髦了。    近代上海人之所以会执著地追求时髦,乐正著《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有所分析:“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中西并存的城市,社会开放,人员流动,生活节奏也较内地快,容易产生一种多元化的消费动感,这是其一;上海人打破了尊卑等级消费观念,受传统模式束缚较小,人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消费式样,这是其二;上海商业发达,商人们以制造时髦款式、迎合时髦心理为推销之术,不断鼓动人们加入新的消费潮流,这是其三;上海人心灵手巧,制作精细,一件平常的东西经他们加工改造,就成为一件时新而精美的物品,这是其四。”    况且海派精神在于“兼收并蓄”,上海自开埠(1843年)以来,因为列强设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各据一隅,自成王国,一方面使上海的政治地位非常稳定,社会太平昌盛;另一方面,列强为其自身利益,各自大力宣扬本国文化,上海遂变成能容纳多元文化的城市。其次,晚清内乱频生,各省达官富户纷逃而至,亦使各省文化汇集于此,而上海人例能一一接纳,大量消化,兼收并蓄,尤其表现于服装之上了。    从“京式”至“海式”    上海女服在清末时吸纳颇多的“京式”风格,“拳匪时,宫眷之南徙者,群寓于上海,时人民虚荣心倾向于帝制者犹众,即时饰之事,亦都因观念所趋,莫不以模仿京师”。们。而当时天津与北京服饰相近,所以都称为“京式”,曾一度带领着女服主流,其特色如下    一、衣裙宽阔,颜色鲜艳    1924年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仍然有述北京妇女“衣必红绿,北京庙会,旗装妇女,面部则燕支如血,衣服则文绣斑斓,举目皆是”。    晚清时京师乃首善之区,达官显宦之都,妇女承接旗俗,衣着较偏保守,甚为宽阔,大红大绿,重绣饰镶,以为堂皇,亦影响各大都市,但宣统后政治破落,“人民虚荣观念,较前为淡,所以不期然而咸弃京式笨大之服装,惟窄小之是尚也”。    而将女服改为窄小,亦是上海开创,更参考西衣料,改良颜色,“而现在则渐渐变为黑色、灰色(裙必黑色,衣服多带灰色,如桃灰、青灰、水灰、黑灰)。或艳而淡者如粉红、湖色。”    二、外套与围巾    李寓一著《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论清末京式服装:“更有外套与围巾二种,为人时妇女所必具,姑行于北地,其后南方渐行之,外套之形式,有一口钟、旗袍、大衣三种,先专为冬季御寒之用,近则秋季亦用之,相习既久,遂流为妆饰,惟其中一口钟多为所着,上等妇女则穿旗袍与大衣。”P35-38
      序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