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历史迷书店
  • 文心雕龙(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文心雕龙(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举报

正版全新

  • 作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ISBN:    9787553818313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27.00 4.7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2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3681911
      商品描述:
      【书    名】 文心雕龙(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书    号】 9787553818313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作    者】 郭晋稀
      【出版日期】 2024-02-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58.00元

      【编辑推荐】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开山巨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至世界美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以清代黄叔琳本为底本,兼采现有注译本,校勘精审,注释严谨。

      数万字前言,详述刘勰生平,解读全书卷次与体例,探究理论问题,引导读者走进《龙》学前沿。

      各篇目开头予以导读,提纲掣领,发明《文心》之微旨。

      原文与译文左右双栏,对照排版,合理分段,行文明畅,优化阅读体验。

      锁线精装,印制精美,便于翻阅。布面书脊,牢固耐磨。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由“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和《序志》四个部分组成,共10卷,50篇,构筑成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体大虑周,笼罩群言,具有不容置疑的学术地位与历史影响力。本书注译者郭晋稀先生在《龙》学园地耕耘逾五十年,成就非凡。无论是对《文心雕龙》篇次的订正,对该书通行本文句的校勘,对刘勰世界观、文学观的研究,还是对《龙》学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郭先生都贡献了极富创见的心得。

      【目录】 
      原道 001

      征圣 010

      宗经 018

      正纬 029

      辨骚 036

      明诗 046

      乐府 058

      诠赋 068

      颂赞 078

      祝盟 087

      铭箴 097

      诔碑 106

      哀吊 115

      杂文 124

      谐 ................................................................................. 134

      史传 144

      诸子 159

      论说 173

      诏策 188

      檄移 200

      封禅 209

      章表 217

      奏启 226

      议对 236

      书记 248

      神思 265

      体性 275

      风骨 283

      养气 291

      附会 298

      通变 306

      事类 315

      定势 325

      情采 334

      熔裁 342

      声律 349

      练字 359

      章句 369

      丽辞 377

      比兴 385

      夸饰 394

      物色 401

      隐秀 410

      指瑕 414

      总术 423

      时序 431

      才略 452

      知音 470

      程器 479

      序志 489

      【前言】 
      刘勰的生平、时代和著述

      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人。因为永嘉之乱,山东莒县沦陷,晋明帝时又立南东莞,镇京口。刘勰的祖先在永嘉之乱的时候南迁,侨居京口。《梁书·刘勰传》里说:“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刘灵真、刘尚虽然已不可考,可是刘秀之在《宋书》里有传。传中说:“刘穆之从兄子也。”刘穆之在《宋书》里也有传,是汉齐悼惠王肥的后代。刘穆之一支在京口可能有一定地位。随着时代的推移,各支的消长,刘灵真一支渐次式微。《刘勰传》里说“勰早孤”,又说“家贫不婚娶”,则刘勰在当时的落寞可以概见。在《文心雕龙》里,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刘勰对其所处社会地位之低下的感慨。《史传》篇说:

      至于纪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埋。吹煦霜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

      《程器》篇也说: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文心雕龙》本来是“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的,但是遇到历史上论述不公平,常常发生感慨,情注墨中,这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作者身世分不开的。

      ……

      ……

      《文心雕龙》的卷数、篇次和体例

      关于《文心雕龙》的卷数和篇次问题,我专为此写过论文,我的《文心雕龙注译》也有详细论述,可以参阅。在这里只把有关结论性的意见加以简略说明,就不再详细论证了。

      现在《文心雕龙》流行的本子,基本上是一致的:分为十卷,每卷五篇,每篇标名次第:“原道第*,……序志第五十。”这个分别卷次是很早的,《隋书·经籍志》就明白载着《文心雕龙》十卷。《隋书》是唐初修定的,《梁书》和《南史》也是唐初修定的,然而《梁书》《南史》刘勰本传里都只称《文心雕龙》五十篇,不分十卷。可见《文心雕龙》是否分为十卷,即使唐初人的看法,已经有分歧了。

      据《文心雕龙·序志》刘勰自己说“上篇以上,纲领明矣”,“下篇以下,毛目显矣”。则《文心雕龙》只分上下两篇,或者上下两卷,是刘勰自己说的,现在把它分为十卷,则是唐初到现在的人加上去的。为什么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现在大多数人(不是全部,《四库全书总目》就纠正了十卷的看法)都把它分成十卷呢?因为《序志》里说:

      《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

      是以开卷五篇,笼罩全书,为一体系。又说:

      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

      是以五篇殿末,结束全书,为一体系。因此读者以为作者是以五篇为一卷,全书五十篇,所以分为十卷。而且在篇名之末,加上次第。这样分卷的人,只读了《序志》,没有细读全书,不知道中间四十篇并不能五篇分卷,因此全书分作十卷,是没有根据的。

      ……

      ……

      《文心雕龙》中所提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

      近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专著和论文极多。关于刘勰的世界观,有认为是唯物的,也有认为是唯心的,更有认为是心物二元论的,甚至有人把他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分开,认为前者是唯心的而后者则是唯物的,纷纭繁杂,各执一端。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其他问题终将难以探索。

      一、从刘勰的世界观看他的美学、经学、文学观,反转来从他的美学、经学、文学观看他的世界观

      《序志》说:“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道指的是宇宙本体,而且认为宇宙是美的。圣、经、纬三者是结合一起的,经是圣人的著述,纬是伪托,是违经的,骚是文学。把道(兼含美)、经学、文学,都作为文之枢纽,那就是把世界观、美学观、经学观、文学观都作为文之枢纽了。

      甲、《文心雕龙》以为美是客观世界的属性,是神的创造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篇。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文采,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美的,整个宇宙是一个美的构成体;这种美并非后来才有,它与天地并生,是世界的属性,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美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原道》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列举了大量论证。首先以整个客观世界的安排和结构为依据,说明“文”与“天地并生”,美一直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道在《文心雕龙》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宇宙本体,因为古人认为宇宙的构成是有规律的、有条理的,引申为第二种意义,即道理。“天地”在《文心雕龙》里即宇宙本体的具体化;宇宙首先是个浑然的“太极”,后来剖判为二,就成为上天和下地。天玄而地黄,天圆而地方,天上则“日月叠璧”,地下则“山川焕绮”,因此刘勰认为宇宙本体是有文采的,是美的。

      更进一步,他认为宇宙有如一个美丽的花篮,装载的莫不是艺术的珍品,《原道》说:

      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文生矣,声发则章成矣。

      人也是宇宙的一员,“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所以他认为人更是美的化身,从外形到内心,无不合于美的原则。所以《原道》又说:“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人既然是“天地之心”,自然与天地合德。既然天地本来是美的,人的出现,必然把这个美带到了社会。所以人类社会的美,也是天地的属性,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从外附加的。《原道》明白无误地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又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太极指“天地之始”“宇宙之初”。“元”在这里是“本源”“根源”的意思。所以作品中认为人文之美的本源扎根于宇宙之中。

      刘勰揭示美是宇宙的属性以后,并没有停止对问题的探索,还在追求构成宇宙之美的根由,提出了“道心”和“神理”。《原道》说:

      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所以通过《文心雕龙》可以看出,刘勰认为道,即宇宙本体这个东西,是“形而上”的,不是“形而下”的,不是“无识之物”,而是“有心之器”,而且不是一般的有心之形,而是总天地万物的有心之器。道心是十分微妙的,是天地万物之美的创造者。这个道心又叫作神理。天地万物之所以有美的属性,是这个神理主使的。所以说:“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如果认为包罗万象的宇宙是物质构成的,客观的美只是物质的属性,当然可以把它说成是唯物论的观点。如果认为宇宙不是无知之物,而是有心之器,宇宙本体之美是神的主使,神所创造,则其归根结底, 应是唯心论的观点。所以刘勰不是唯物论者而是唯心论者。他不把道心和神理当作主观的主宰,而是当作客观存在的主宰,所以刘勰不是一般的主观唯心论者,而是客观唯心论者。《文心雕龙》的美学观,是刘勰世界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虽是宇宙万物的属性,其所以有此属性,却是道心和神理赋予宇宙万物的。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