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
作者:
杨慎 撰,丰家骅 校证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39396
-
出版时间:
2019-10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47页
-
作者:
杨慎 撰,丰家骅 校证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9787101139396
-
出版时间:
2019-10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售价
¥
65.86
4.5折
定价
¥148.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5-05-1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书 名】 丹铅总录校证(学术笔记丛刊·全3册)
【书 号】 9787101139396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作 者】 杨慎 撰,丰家骅 校证
【出版日期】 2019-10-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页 码】 1347
【定 价】 148.00元
【编辑推荐】
与一般的校注不同,丰家骅先生的校证主要核正杨氏引文,指出其明引、暗引文献之来源,盖即所谓史源学的校证。对原文涉及的词义等,不作过多解释。因此,丰先生需要广泛抄录原始文献,指明杨氏所论之事典、文献来源,若有讹误,则予以订正,一些相关密切资料亦随文附录。所以,杨慎原书的学术价值大为提升,丰先生不愧为杨慎之功臣。
【内容简介】
《丹铅总录校证》二十七卷,明杨慎撰,丰家骅校证。杨慎历年读书之笔记《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先后刊为书,后杨慎乃尽出其《丹铅三录》、《四录》、《别录》、《附录》、《闰录》授其门人梁佐。梁佐因“删同校异,析之以类”,裒合诸录为一编,名之曰《丹铅总录》,凡二十七卷,分天文、地理、时序、花木、鸟兽、宫室、冠服、物用、人事、史籍、订讹等二十六类。琐语类外,凡一千五百条,刻之于福建上杭。《丹铅》诸录相继刊行,时人以其学识之广博,见解之新颖,望而骇叹。《总录》刊行后,索书者“日翰盈几”,争相一读升庵之书。
【目录】
上册
丹铅录序
丹铅总录序
丹铅总录序
丹铅总录卷之一
天文类
密云不雨
骏狼
黑云压城
山带
如日夜出
孟婆
林疑独注天籁
七政
丘处机论日不入地
长短星
易卦纳甲
睨日
旁罗
金虎
绳河
冬至夏至
晚见朝日
虹霓
宋儒论天外
好风好雨星
石氏星经
中宫宿
甘氏星经论日月黄道
五行
霄雪
风行水上
兴云祁祁
星变
丹铅总录卷之二
地理类
方城本万城
盐泽醋沟
鬼方
九县
荧台火井
度索寻台
附庸
汉水有二
被池
温泉
地志
石墨
禹碑
翠微
风裳水佩
九有
都鄙
穴井
禹生石纽
五岭考
浦即步考
……
丹铅总录卷之三
丹铅总录卷之四
丹铅总录卷之五
丹铅总录卷之六
丹铅总录卷之七
丹铅总录卷之八
……
下册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一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二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三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四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五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六
丹铅总录卷之二十七
附录
【前言】
前言(节选)
《丹铅总录》是明代学者杨慎的一部读书笔记,在当时享有盛名,产生过很大影响,也有过很大争议,是明人学术笔记中的一部名著。
(一)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孝宗弘治元年(一四八八),生于一个官宦书香之家。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一四八一)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父杨廷和,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进士,武宗朝首辅。武宗暴卒,廷和迎立世宗,继任宰辅,首相两朝。三叔杨廷仪,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进士,官兵部左侍郎。父祖两辈中多饱学之士,对杨慎的学术成长起了很好的影响。
杨慎自幼聪颖。八岁就傅,年十二祖父亲授以易,两旬而洽。年十四偶作黄叶诗,李文正公见而进之门下。年二十应四川乡试,擢易魁。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进士,殿试第*,授翰林修撰,任经筵展书官。馆阁无事,尝得纵观中秘藏书,以博洽闻于当世。朝野上下咸称可大用,前程可谓不可限量。
但嘉靖初的“大礼议”改变了杨慎后半生的命运。世宗继位后,欲追尊亡父为皇帝,生母为皇太后。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以为不合宗法,坚执不可。年幼的世宗十分执拗,不理群臣的谏阻,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召见群臣于左顺门,下诏尊亡父为“恭穆皇帝”,生母为“圣母太后”,一时朝臣群情激愤。杨慎率众撼门哭谏,两遭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凡三十六年,至死亦未赦还。
边防卫所是明代罪犯充军服役的地方。云南的地方官多同情杨慎,在边境服役时间不长,就把他迁往昆明附近的安宁州,在那里住了近二十年。其间或读书讲学,或访友出游,四十六岁至五十岁,曾游览了点苍山、阿密、建水、喜州、石宝山等名胜。四川历任巡抚也善待杨慎,屡以调赴兵役的名义,给他回乡的机会,自五十二岁,曾几次“暂以奉戎役,趋过桑梓旁”。六十岁后,从安宁移居高峣,谋求按军政条例,以子替役还乡。但世宗“恶其父子特甚”,有司多推诿拖延。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复领戎役侨寓泸州时,有人告密,为四指挥使械回。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病逝于昆明高峣寓舍,年七十二。
杨慎是个通才,对经史百家、文学艺术、文字音韵等许多方面,都有所成就,在不少领域且有独创性的开拓。明史杨慎传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诗文外,杂著至一百馀种,并行于世”,是明代著名的学者。
(二)
《丹铅总录》是杨慎杂著中重要的一种。杨慎一生爱读书,少年时就读尽家中藏书,新都县令刘友徵至其家,“观其书,朱黄手泽”,皆识以年月。任职翰林时,“中秘所有书,慎无不该览”。流放云南后,投荒多暇,更是无书不读。晚年寓居泸州,年老多病,仍不废读书,“夜亦篝灯,欠伸昏眵乃止”,十分勤奋。他读书习惯抄书,“自束发以来,手所抄集,帙成逾百,卷计越千”。凡读书有所得,皆一一随笔录之,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丹铅》诸录就是根据他的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嘉靖九年(一五三○)刊行了《丹铅馀录》,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刊行了《丹铅续录》,嘉靖二十六年,复删订刊印了《丹铅摘录》。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门人梁佐奉使归省,去拜谒老师。杨慎“乃尽出《丹铅三录》、《四录》、《别录》、《附录》、《闰录》诸稿授之”。梁佐返任后,乃“删同校异,析之以类”,裒合诸录为一编,名之曰《丹铅总录》,凡二十七卷,分天文、地理、时序、花木、鸟兽、宫室、冠服、物用、人事、史籍、订讹等二十六类,琐语类外,凡一千四百七十四条。刻之于福建上杭,使《丹铅》诸录汇为一编传世。
杨慎读书力主大胆怀疑,独立思考。他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在《丹铅》诸录中,常见到“可疑也”、“余尝疑之”、“余每疑之”之语。他读书善疑,“凡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中,有疑于辞、悖于理者,皆精察而明辨之”。详为剖析,发明其义。他读书多,“博学积久,待徵乃决”。故考订辨证,多获新解。比如:
解经方面,《诗·大雅·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土,毛《传》云“居也”;朱熹《诗集传》云“地也”。而杨慎则以为“土”当作“杜”,水名,言公刘避狄从杜水来到漆水之地。(卷二“自土漆沮”)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之说与此合,人皆以为创见。又:《易·系辞》:“冶容诲淫。”《太平广记》引作“蛊容诲淫”。杨慎引《左传》、《国语》、《南都赋》、《广成赋》、《舞赋》等为例,证明“蛊”、“冶”二字古书可通用,并申述云:“女惑男曰蛊”,“冶,销也。……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卷十四“蛊冶通用”)其说精当,而为治《易经》者采用。他如“《诗》玄鸟衔卵”、“町疃”、“《易》枯杨生稊”等,都多有创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为“明人说经之翘楚”。
考史方面,《左传》:“夷于九县。”孔颖达《正义》云:“息、邓、弦、黄、夔、江、六、蓼、庸、权、申,凡十一国,不知何以言九?”(卷二“九县”)《公羊传》“叛者九国”,宋儒赵鹏飞云:“葵丘之会,惟六国;会咸、牡丘,皆七国;会淮八国,宁有九国乎?”(卷二十六“九国”)“九县”、“九国”的“九”字,自汉以来积疑已久,一直不得其解,杨慎据大量的例证,指出先儒“不晓古人虚用九字之义”,“如数求之”,故而滞碍难通。他发明其义云:“窃意九为阳数之极,故书传凡言九者,皆指其极也。”“九国谓叛者多耳,非实有九国也。”世人多以为汪中《释三九》发明斯说,其实早于汪氏二百多年前,杨慎就已创此说了。又,世传西施随范蠡浮江而去,不知所终。杨慎据墨子“西施之沈,其美也”,以为越灭吴后“即沉西施于江”,因伍子胥死时“盛以鸱夷”浮于江,沉西施亦“盛以鸱夷”,“以报子胥之忠”,而非随范蠡(号鸱夷子)而去。(卷十三“西施”)解开了千百年来的一个疑案,实为发前人之未发。他如“周后稷世”、“八士考”、“筮短龟长”等,也都对旧说有所是正。
典章制度名物方面,考订泮宫、辟雍非学宫,(卷二十五“辟雍泮宫”、卷二十六“辟雍非太学”)提出新说,确凿有据,为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方中履《古今释疑》所采用。论证百姓系有爵命者,非同于黎民(卷二十五“百姓”),清阎若璩掩其名而窃为己说。又如捣衣,广引字书、绘画、诗赋以证古代捣衣,非如今日在石上捶衣(卷二十“捣衣”)。列举志书、笔记、唐宋诗文等十一种文献资料,以证步即浦,亦即今之埠头(卷二“浦即步考”)。皆广征博引,令人信服。
他如文字音韵方面,提出“字有古今,音有楚夏”(卷十一“《上林赋》联绵字”),“凡观一代书,须晓一代语;观一方书,须通一方之言。”(卷七“阿堵”)开启了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的音学理论等等。
《丹铅》诸录相继刊行时,升庵以其学识之广博,见解之新颖,震撼了当时的学界。明代士人学术空疏,望而骇叹,好评如潮。“始先生著《馀录》、《摘录》,艺苑如获珍珠船。”《总录》刊行后,风行一时,索书者“日翰盈几”,都争相欲一读升庵之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