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享阅心理学书城
  • 中国学术编年 隋唐五代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
图文详情

中国学术编年 隋唐五代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

举报

正版全新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192.09 6.9折

定价 ¥28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1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五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2.86% (29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12.82小时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1664463
      商品描述:
      【书    名】 中国学术编年  隋唐五代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
      【书    号】 9787561793831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    者】 陈国灿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    次】 1
      【开    本】 大16开
      【定    价】 280.00元

      【编辑推荐】 
      《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而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点击购买:中国学术编年全本九卷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目录】 
      隋    代(581—617)
      隋文帝开皇元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辛丑581年         
      隋开皇二年(陈太建十四年)  壬寅582年              
      隋开皇三年(陈后主至德元年)  癸卯  583年             
      隋开皇四年(陈至德二年)  甲辰584年               
      隋开皇五年(陈至德三年)  乙巳  585年               
      隋开皇六年(陈至德四年)丙午586年               
      隋开皇七年(陈后主祯明元年)  丁未587年             
      隋开皇八年(陈祯明二年)戊申  588年               
      开皇九年己酉589年                   
      开皇十年庚戌590年                     
      开皇十一年辛亥591年                    
      开皇十二年壬子592年                    
      开皇十三年癸丑593年                    
      开皇十四年甲寅594.年                  
      开皇十五年乙卯595年                    
      开皇十六年丙辰596年                    
      开皇十七年丁巳597年                    
      开皇十八年戊午598年                    
      开皇十九年己未599年                    
      开皇二十年庚申600年                  
      隋文帝仁寿元年辛酉601年                  
      仁寿二年壬戌602年                     
      仁寿三年癸亥603年                     
      仁寿四年甲子604年                  
      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605年 
      大业二年丙寅606年          
      大业三年丁卯607年          
      大业四年戊辰608年          
      大业五年己巳609年          
      大业六年庚午610年          
      大业七年辛未611年          
      大业八年壬申612年          
      大业九年癸酉613年          
      大业十年甲戌614年          
      大业十一年乙亥615年         
      大业十二年丙子616年         
      大业十三年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617年 
      唐代(618—906)
      五代十国(907—960)
      征引及主要参考文献
      人物索引
      著作索引
      后记

      【前言】 
      《中国学术编年》是既有工具意义又有学术价值的大书。其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以编年的形式对传统中国的历代学术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全面、综合与总结意义,同时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这需要详细全面地爬梳史料,全书资料丰富详实,既注意采择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文献,同时又注意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本书内容看,编纂者确实做得相当细致,在资料方面超越了以往类似著作,不仅自身即具有资料价值,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另一方面,体例相当完备。本书综合历代史书、学案、论述之长加以融通,设计了一种完备的编纂体例,既包括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又在各栏目必要处加按语,进一步提供线索与判断,还每年重点记载外国重大学术实践,以裨中外互相参照,合为六大板块,这是对编年体学术史著作的创新。
      ——复旦大学 古代中国思想史教授 葛兆光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图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