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享阅心理学书城
  •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四色彩印版)(2023,经典又上新!北大专业课及公选课指定教材。近20年来对中国心理学普及产生重要影响的现象级教科书!)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四色彩印版)(2023,经典又上新!北大专业课及公选课指定教材。近20年来对中国心理学普及产生重要影响的现象级教科书!)

举报

正版全新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978711561106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978711561106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纯质纸

售价 144.12 5.6折

定价 ¥2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3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3724763
      商品描述:
      【书    名】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四色彩印版)(2023,经典又上新!北大专业课及公选课指定教材。近20年来对中国心理学普及产生重要影响的现象级教科书!)
      【书    号】 9787115611062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    者】 (美)理查德·格里格 (著) ,新曲线出品,译者:王垒,朱滢, 沈政 等译
      【出版日期】 2023-09-01
      【开    本】 大16开
      【定    价】 258.00元

      【编辑推荐】 
      1.《易》更三圣,《心》更三杰。鲁赫开创铸魂,津巴多发扬光大,格里格赋能认知。《心理学与生活》的开创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鲁赫,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从第8版开始加入作者团队并自下一版起成为第*作者。为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加入作为第二作者,并在本版成为唯一作者,主持本书修订工作。

       

      2.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1937年,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是美国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被国内外数百所院校用作教材或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专业课及公选课的指定教材。自2003年第*次在中国大陆出版中译本以来,已累计销售150万册以上。

       

      3.内容全面系统,学科体系完整:全书共16章,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既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生物基础、感知、意识、注意、言语、智力、认知过程等基本理论知识,也有学习、记忆、情绪、动机、人格、毕生发展、社会心理、心理障碍与治疗等具体应用板块。

       

      4.紧跟学科发展,全面修订更新: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第20版加入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采用脑成像技术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此外,关于心理障碍与治疗的两章内容也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诊断标准即DSM-5,进行了全面更新。同时,与上一版相比新增了560篇参考文献和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并新增或修订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另外对新版的译文也进行了全面修订。

       

      5.国内一流的译者团队和专业的编辑团队。本书的翻译和审校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参与本书的8位编辑均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对新版译文进行了精心翻译和六轮编校。

      6.国内权威学术机构和心理学家推荐。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本书列为推荐用书,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前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研究员,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晓林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建新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倾情推荐,并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7.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为心理学注入生活之魂,每章都设置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既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也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处理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并力图使每个章节、每个句子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8.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与生活》要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抵制“通俗心理学”和大众传媒中的错误观念,本书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向读者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身边的信息,明智地甄别那些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调查,得出符合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可靠结论。

       

      9.配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助材料:本书配有“停下来检查一下”“要点重述”“关键术语”等教学专栏,以提升读者的学习体验;书后附有练习题及答案,便于检查各章的学习效果。*后还列出了全部的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资料和延伸阅读。另外,我们还将为采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提供教学PPT、教学手册、题库等教学辅助材料。

      10.大开本四色全彩印刷。本书采用单栏留白,便于读者在边栏记录阅读感想。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图、表格、漫画、照片,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激发阅读和学习兴趣。内文采用纯质纸四色全彩印刷,阅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手不释卷。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起就一直采用本书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进行了精心翻译。正如时任北大心理学系主任的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第16版和第19版)在国内出版20年来,累计发行突破150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第20版既反映了心理学的*新研究进展,也延续了本书一贯的传统——将*重要的心理学见解应用于生活中。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订,新增了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新增或修订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的主题或内容,更新了数万字正文内容和数百篇参考文献,以反映心理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同时,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精心翻译和编校。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它,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目录】 
      前言 xiv

      1 生活中的心理学    1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

      统计学附录 42

      3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52

      4 感觉与知觉 86

      5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30

      6 学习与行为分析 158

      7 记 忆 189

      8 认知过程 228

      9 智力与智力测量 269

      10 人的毕生发展 294

      11 动 机 338

      12 情绪、压力与健康 368

      13 理解人类人格 407

      14 心理障碍 442

      15 心理治疗 482

      16 社会心理学 516

      练习题 561

      “停下来检查一下”答案  579

      专业术语表  588

      参考文献  613

      【前言】 
      中译本序言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中译本即将问世,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就在为这个*新译本写序的前几天,有人问我,如何分散注意力,减少紧张。方法是背诵,比如《滕王阁序》,但如果已经会背了,要改为手写。为什么会背了就要改为写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分散注意力,就要从事另一项活动,而所从事的活动本身必须能占据足够的注意资源。然而,要占据足够的注意资源,所选的活动不能太熟练,因为那样的话,它几乎可以自动化地进行,无须分配过多的注意力。如果能把《滕王阁序》背得非常熟练,甚至都不用走心,那就不会占用太多的注意力资源,也就起不到分心的作用。

      所以,按照心理学的原理,这时可改用手指,以练习书法的方式,在桌面或膝盖上抄写《滕王阁序》。这就不容易了,因为你必须用眼睛紧紧地盯着手,看如何走笔,看清每一笔每一画,看清字的间架结构是否精准。这就需要付诸极大的注意力资源,因为你其实看不到写的任何东西,只是根据走笔的轨迹来判断每一个字写得好不好,这是非常耗神的,也就成功地起到了分心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运用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每一位读者,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它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而学好这门科学,需要一本好的教科书。

      说起来,《心理学与生活》这本教科书从*初2003年翻译出版第16版,到现在第20版问世,整整过了20年!这前前后后,中国心理学经历了非常不容易的发展,特别是这20年和之前的20年相比,《心理学与生活》的出版好似个分水岭,令人感慨,我不妨就借用《滕王阁序》来解读一下。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到21世纪初的20多年里,我国心理学的经历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令人有那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感觉。那时候,学心理学的人很是少见,书店里的心理学书籍更是不多,社会公众对心理学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带有偏见,以为心理学就是算命的,以致一些心理学人都不好意思向周围的人披露自己是学心理学的。那时,心理学资料相当匮乏,好的心理学教科书一部难求。在那个年代,选择和坚持心理学确实不容易。它是个冷门儿,而且还遭受歧视。

      然而在那个年代,很多心理学人都在不断地坚持,无论是老一辈学者,还是刚入门的新人,正所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那个氛围下能够坚持下来,真的是因为热爱。

      本世纪初以来,也就是近2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及成功申办奥运,心理学开始走向一个新时代,“雄州雾列,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心理学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需要心理学,越来越多的人向心理学求索、奔赴,其势犹似“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心理学与生活》就是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诞生了它的第*个中文版,它是根据英文第16版翻译的。随后就有了第19版以及现在的第20版。可以说,《心理学与生活》这本教科书的一次又一次翻译出版,是中国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的见证。

      心理学是一门可以帮助每一个人的科学。它每帮助一个人,助力人们更高效、更快乐、更健康、更精彩,其意义就越发凸显和宏大。而每一个人学习、运用心理学帮助自己,也就是帮助了心理学。

      而今,心理学在中国已经成为显学,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这门学科,渴望学习心理学,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在今天,如果你认识的某个人是搞心理学的,你会觉得庆幸,你知道你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帮助、支持。心理学已从40多年前的“调味品”,成为今天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现如今,如果你不懂点心理学,都不好意思,都没底气和别人谈人生。

      这一切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心理学学术与生活实践不断结合的必然,正所谓:学术与民生齐举,知识共实践一堂。《心理学与生活》来到第20版,原作者之一津巴多教授年事已高,不再参与写作了。但这部教材的精彩依然如故,它保留了原书的所有特色,同时又充实、平衡了*新的心理学进展和材料,反映了心理学的*新成果。

      全书16章,涵盖了心理学的四方上下、古往今来,既有心理学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生物基础,又有感知、意识、注意、学习、记忆、言语、能力、情绪、动机、人格,以及毕生发展、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治疗等具体板块。全书论道精巧,得科学之美感,内容厚实,享生活之亲近,可以说是给读者的一份大礼。

      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及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在不影响全书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我们在中译本中对极少部分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心理学学习和应用的特色与需要。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们!我们的翻译团队在过去20 年中始终精诚合作,相互支持。他们都有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工作,他们在繁忙之中抽时间来从事翻译工作,实属不易。我在每一版的翻译工作中与每一位同事沟通时,都得到了他们的鼎力相助。我对他们的热情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特别感谢新曲线出版咨询公司的刘力先生、陆瑜女士、谢呈秋女士、陶建胜先生、刘冰云编辑以及其他各位参与相关编辑和设计工作的同仁们,他们的辛苦付出,执着、敬业,令人赞赏。还要感谢出版社和版权方的同仁们,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这本教科书也不可能顺利付梓。

      祝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这本教科书为此付出绵薄之力。相信各位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希望这本书为各位读者的人生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成为生活中的好伴侣、好帮手!

      译者团队

      2023 年8 月

      致中国读者

      1984年秋天,我第*次以助理教授的身份教授心理学导论。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每个重要的主题整合到一两个章节中。我记得我在图书馆花了很多时间,为每节课搜集材料,努力确保我既能充分地向学生们介绍经典的内容,又能恰当地展示学科的*新发现。我希望我的学生每上完一节课,都急切地渴望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当学生们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解释这门课如何让他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或许还能更好地掌控生活时,我非常高兴。

      在开始教学生涯的大约十年后,我接受了与著名学者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共同撰写《心理学与生活》的机会。作为他的新合著者,津巴多教授要求我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经验来编写这部教科书。重要的是,津巴多教授和我在心理学教学方面有着相同的基本价值观。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接触到心理学研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后还能长久地记住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我现在成了《心理学与生活》一书的唯一作者。然而,这本书仍然完全是在津巴多教授和我共有的价值观的启发和激励之下完成的。

      《心理学与生活》的某些部分在过去30年里几乎没有变化。例如,我很高兴教给我的学生关于巴甫洛夫和他的狗的知识,就像我在大学一年级时学习这些材料一样。《心理学与生活》的其他部分则有了更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非凡创新和深刻见解。例如,当我开始教学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向我的学生展示大脑如何工作的影像。总的来说,我希望《心理学与生活》吸纳了我从这一领域40年亲身经验中获得的智慧。

      *近,我在石溪大学见到了一位曾在中国使用《心理学与生活》作教科书的学生。她带了她的那本让我签名!我们就她上过的心理学导论课聊得不亦乐乎。我敢肯定,她的教授如果听到这名学生对这门课所表达的所有赞扬,一定会兴奋不已。这名学生还透露,在《心理学与生活》的帮助下,这门课激励了她将心理学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在我数十年的教师和写作生涯中,能与这些优秀的学生分享心理学是我莫大的荣幸。

      理查德·J. 格里格

      石溪大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图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