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享阅心理学书城
  •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举报

正版全新

  • 作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    978712126352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 作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  978712126352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2页

售价 30.78 6.8折

定价 ¥4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24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1875588
      商品描述:
      【书    名】 居美所学:美国生活教给我的15堂课
      【书    号】 9787121263521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    者】 (美)Linda Yu(琳达·余)著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192
      【定    价】 45.00元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主持人、新闻记者、知名媒体人士、电视制作人Linda Yu;
      芝加哥历史上**位上镜的亚洲女主播;
      近40年美国新闻媒体从业经历;
      6次艾美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 
      全球化的速度令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小,中国日新月异与世界产生着交流与碰撞。我们生活、旅行、工作,等等,都在和西方世界打交道。同样,有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居住在中国。我们身处的这个地球村迫使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交流、沟通,以及获得世界八方的信息与知识。
      在现代的职场中和生活中,不管你在美国公司、欧洲公司,还是你在本土企业;无论你交友、交流,我们都需要学到更多与他人沟通的本领,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多年在美国新闻界和媒体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希望做一架桥梁,通过在书中介绍的职场经验、社交方式、伦理规则以及生活方式的常识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生活在现代职场和社会中的你。为你在现代的生活中学会并拥有一种眼界,教你如何与西方人对话、合作、社交等而同时,保持作为中国人*真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信念。
       本书作者是一名亚洲面孔的华裔女性,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她在美国生活尤其在职场打拼的经历和收获。作者通过多年在美国新闻界和媒体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希望做一架桥梁,通过在书中介绍的职场经验、社交方式、伦理规则以及生活方式常识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生活在现代职场和社会中的现代女性。为中国女性在现代的生活中学会并拥有一种眼界,教你如何与西方人对话、合作、社交等而同时,保持作为中国人*真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信念。

      【目录】 
      **部分
      PART 1 那是我的父亲吗? / 1
      PART 2 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 12
      PART 3 清楚正确地说英语 / 22
      PART 4 中国女孩没有被教会发言 / 35
      PART 5 可以从既定看法中学到东西吗? / 55
      PART 6 我从未学会设定目标 / 67
      PART 7 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 / 79
      PART 8 要有创意,跳出框框 / 92
      第二部分
      PART 9 办公室政治 / 101
      PART 10 好上司、导师、八卦以及其他 / 109
      PART 11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 / 123
      第三部分
      卫生 / 138
      衣服 / 141
      靴子和凉鞋 / 159
      手提包 / 160
      化妆 / 166
      尾声 / 178

      【文摘】 
      所有线路的电话都在响,新闻编辑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着接听电话,
      或正在和电话那头的某个人聊着什么。在这个编辑室里有作家、制作人
      和执行制片人。我一闪而过的念头是:大家永远都这么忙吗,还是正好
      赶上了突发新闻?
          这间新闻编辑室大约有四十位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已经介绍给我认
      识了,只是很难记住所有人的名字。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同事显然在新闻
      界工作多年,他们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还有一些则是和我同龄,看
      起来仿佛和我一样急于成功。然而,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尽
      管他们好像并没注意到——他们都是白种人,而我不是。并且我是新雇
      员,这让我加倍紧张。此时此刻,他们看起来好像都很恼火,不知道出
      于什么原因,好像都在打量着我。
          当我从工作室走到编辑室时,一位节目制片人拦住了我。此时我刚
      完成我在芝加哥NBC 电视台录制的**个电视新闻节目。我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因为新闻节目好像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或失误反而放松很多。至少,这是我当下的感受。直到这一刻来临。“所有这些来电都是关于你的。”她说。“为什么?”我很害怕地问,
      我非常担心会在新闻节目中犯错。在节目录制之前,我很认真地去学习
      新闻稿里每一位政治家的名字和脚本中出现的每一个地名,以免读错任
      何一个单词。我不觉得自己在新闻节目中犯了什么严重错误,以致于招
      致如此多的观众来电,可为什么我的新同事这么明显地在生我的气?
      “过去一个小时内电话不停在响,自从你上了电视之后,每个人都
      在打听:她是谁?”这就是制片人的答案。我很惊讶,不知道该怎么回
      答。低头看着自己,我想:“好吧,我是个记者,显然还是位女性。”
      但是如果我把这些话说出来就会感觉非常讽刺。
          随后我便明白了每个人都在问什么——“哦,我是中国人。”
      “她是中国人!”制片人对着新闻编辑室中的每个人大喊。他们看
      起来都很满意,我看着他们举着听筒对电话那端说:“她是中国人。”
      这是1979 年当我成为**个出现在芝加哥电视台的中国人的画面。
      观众之前从来没有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中国女人。他们想知道我是中国
      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或者别的什么国家的人,不过他们非常清楚地知
      道我是“与众不同”的,而他们非常好奇这一点。
           就在两个月前,我迅速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甚至把我自己都
      吓了一跳。我本来是旧金山ABC 电视台的记者,这里是美国第五大电视
      市场。由于本地拥有庞大的中国人口,旧金山三家主要的电视台每一家
      都聘请了一位亚洲女性当记者,这其中包括我,以及另外一家电视台的
      美籍华裔女记者和第三家电视台的一位美籍日裔女记者。我上升的很快,
      而且是*常出镜的亚洲女记者。
           之后我便接到了来自芝加哥的电话。那里的NBC 电台给了我一个工
      作邀约。芝加哥是比旧金山更大的城市,事实上,它被称为“第二座城
      市”。那时,芝加哥是继纽约后的美国第二大电视市场。这份工作的薪
      资比我梦想的还多得多。
           我将会成为一位主播,而不只是记者。不过这也意味着我将会离开
      我的家人和朋友,在一个冬季非常寒冷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离开我所
      爱的生活已久的城市,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
          那些年,美国对中国持有有限的好奇心,大部分的美国市民对中国
      仍然知之甚少。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 年访问中国时令美国甚至全世界
      都很惊讶与关注。在此之前的将近三十年间,中国对西方世界是完全封闭的。大部分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对中国几乎不了解。大部分美籍
      华裔仍然居住在美国东西海岸。
          NBC 管理层让我两次飞到芝加哥来谈工作。在我第二次去的时候,
      新闻总监对我说了下面这番话:“我在纽约的老板问我为什么要聘请一
      个中国人。我们拥有更多非洲裔和拉美裔的观众。他们认为聘请你并不
      明智。不过我认为你是一个很棒的记者。而且在芝加哥,之前也有一位
      来自中国的新闻主播。”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多少人曾经获得过这样的机遇?我的想法
      是,此时我33 岁,在旧金山辛苦工作这么多年获得了成功的事业,拥
      有一份让成千上万男男女女嫉妒的工作,赚到的钱比我父母一生赚的都
      多。我的事业、个人生活和社交生活中都拥有精彩的体验。
      然而接下芝加哥这份工作的风险很大。在1979 年,中国和其他亚
      裔观众只占了芝加哥电视市场的不足4% 的份额。即使他们每个人每天
      都会在电视上守着看我,也不会对收视率造成任何影响。我需要开发
      更多亚裔之外的观众。此外,我的新同事会怎么看待我呢?他们会接受
      居我吗?
          另一方面,如果我真的搬到芝加哥并且获得成功,则意味着我证明
      了纽约的老板们想错了,我会成为中国人的先锋,甚至为其他中国人和
      亚洲人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我回答:“好。”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人生中迈出的一大步*后带给我完全想象不
      到的全新生活。这让我在我的城市中出名,不管走到世界的哪里都有人
      认识我。这让我能与数百万人对话,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更是帮助了无
      数人。这让我有能力筹钱帮助有需要的人,专注在需要改进的事物上。
      它带给我从来想象不到的经济能力上的成功。当我结婚生子后,也让我
      能为我的小孩提供我的父母所无法提供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我
      抓住这次机会,回答说“好”之后。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便是我能够为中国人、为中国和为芝加哥市民
      做事。
           1980 年,我加入芝加哥电视台的第二年,我作为一名记者与一个
      摄制组回到了中国。这是我的家人在1949 年离开中国之后我**次回
      来。对我自己而言,这是我接触过的*感人的故事,因为这是关于我自己、我自己的历史和我家人历史的故事。对于芝加哥而言,这是所有人
      没有看过的中国。
           我在自己的新闻节目中连续播出了一周共十二期节目。一个记者的
      单独主题连续播放这么多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节目探讨了中国的教
      育、西部经济开发、中国城市发展、农业和人民公社所发生的故事以及
      妇女角色的转变。我还回到了西安,这个我出生的城市。我花了很多时
      间才找到自己出生时居住的房子。现在住在那里的人没有在家,房子上
      了锁,我也没办法进去。但是仅仅站在上锁的大门前,就已经让我喘不
      过气来,我意识到了自己和在门的那边一出生的小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人。我找到了至今还住在附近的邻居,用我有限的中文告诉他们我的父
      亲、我的母亲和我是谁。忽然,有一位年老的妇女叫住我“小玲!”她
      竟还记得我,还叫出了我的中文名字。她无法相信模糊记忆中的婴儿变
      成了一个西方成人,站在她面前。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的妇女,当我看着摄制组拍摄的画面时,我看到她一直跟着我。这个“姥
      姥”让我感觉到自己并不那么像个陌生人,而是中国的女儿,现在回家
      来了解自己的国家。
           之后,我将这些节目和更多的资料放入资料库。这些节目获奖无数,不过更重要的是,它们对观众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和老板的秘书用了3 个多月的时间来回复观众发来的邮件。那些祖父母或父母来自欧洲、非洲或亚洲的观众来信告诉我我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很多人对我说,是我给他们带来了灵感,他们想带孩子回到祖国,让孩子们学习自己的历史。很多和长辈不再有联系的人要亲自到中国看看这片土地和人民,感觉到他们就是父亲、母亲、兄弟、妹、朋友,就像他们自己。
           很多年来,人们会在街上、商店里、电影院或者餐厅里走到我面前。
      他们握住我的手,告诉我他们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并想要感谢我。
      现在,已经过去了30 多年,我还是会偶尔听到有人问是否能再看
      看这些片子。
           我很高兴,但同时也向他们解释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同
      的地方,他们应该学习和了解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
           现在,回到我**天出现在芝加哥电视台的那一刻,这些观众都在
      打听“她是谁?”,结果显示,这种好奇很快就变成了接受。六个月之后,我便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合同,我被提升到一个更稳定的主播职位。
      又过了六个月,我的老板来找我,问我是否能再换一份合同,升到更高
      职位和更高工资。当时在芝加哥,还没有一位女性能担任主要新闻节目
      的主播,我成为了**一位。
            显然,芝加哥的电视观众喜欢这个回答:“她是中国人。”
            我所学到的——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我将会在每一章*后总
      结出“我的所学”,希望我的经验和我所学到的能够帮助你。我的人生
      从中国起步,在美国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抚养成长。当我离开家,
      甚至当我大学毕业时,我在“美国方式”中还是很幼稚的。但是从一点
      一滴,我开始学习。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现在有很多美国人和其他国
      家的西方人居住在中国。不管你在美国公司、欧洲公司,还是你在寻找
      一种能够在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全球社区更好发展的方式,我希望这些
      体会能够帮助到你。你可以学会成为世界公民的特质,如何与他们对话、
      合作、社交,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同时,保持作为中国人*本真的
      文化、历史、习俗和信念。

      【前言】 
      所有线路的电话都在响,新闻编辑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着接听电话,
      或正在和电话那头的某个人聊着什么。在这个编辑室里有作家、制作人
      和执行制片人。我一闪而过的念头是:大家永远都这么忙吗,还是正好
      赶上了突发新闻?
          这间新闻编辑室大约有四十位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已经介绍给我认
      识了,只是很难记住所有人的名字。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同事显然在新闻
      界工作多年,他们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还有一些则是和我同龄,看
      起来仿佛和我一样急于成功。然而,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尽
      管他们好像并没注意到——他们都是白种人,而我不是。并且我是新雇
      员,这让我加倍紧张。此时此刻,他们看起来好像都很恼火,不知道出
      于什么原因,好像都在打量着我。
          当我从工作室走到编辑室时,一位节目制片人拦住了我。此时我刚
      完成我在芝加哥NBC 电视台录制的**个电视新闻节目。我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因为新闻节目好像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或失误反而放松很多。至少,这是我当下的感受。直到这一刻来临。“所有这些来电都是关于你的。”她说。“为什么?”我很害怕地问,
      我非常担心会在新闻节目中犯错。在节目录制之前,我很认真地去学习
      新闻稿里每一位政治家的名字和脚本中出现的每一个地名,以免读错任
      何一个单词。我不觉得自己在新闻节目中犯了什么严重错误,以致于招
      致如此多的观众来电,可为什么我的新同事这么明显地在生我的气?
      “过去一个小时内电话不停在响,自从你上了电视之后,每个人都
      在打听:她是谁?”这就是制片人的答案。我很惊讶,不知道该怎么回
      答。低头看着自己,我想:“好吧,我是个记者,显然还是位女性。”
      但是如果我把这些话说出来就会感觉非常讽刺。
          随后我便明白了每个人都在问什么——“哦,我是中国人。”
      “她是中国人!”制片人对着新闻编辑室中的每个人大喊。他们看
      起来都很满意,我看着他们举着听筒对电话那端说:“她是中国人。”
      这是1979 年当我成为**个出现在芝加哥电视台的中国人的画面。
      观众之前从来没有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中国女人。他们想知道我是中国
      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或者别的什么国家的人,不过他们非常清楚地知
      道我是“与众不同”的,而他们非常好奇这一点。
           就在两个月前,我迅速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甚至把我自己都
      吓了一跳。我本来是旧金山ABC 电视台的记者,这里是美国第五大电视
      市场。由于本地拥有庞大的中国人口,旧金山三家主要的电视台每一家
      都聘请了一位亚洲女性当记者,这其中包括我,以及另外一家电视台的
      美籍华裔女记者和第三家电视台的一位美籍日裔女记者。我上升的很快,
      而且是*常出镜的亚洲女记者。
           之后我便接到了来自芝加哥的电话。那里的NBC 电台给了我一个工
      作邀约。芝加哥是比旧金山更大的城市,事实上,它被称为“第二座城
      市”。那时,芝加哥是继纽约后的美国第二大电视市场。这份工作的薪
      资比我梦想的还多得多。
           我将会成为一位主播,而不只是记者。不过这也意味着我将会离开
      我的家人和朋友,在一个冬季非常寒冷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离开我所
      爱的生活已久的城市,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
          那些年,美国对中国持有有限的好奇心,大部分的美国市民对中国
      仍然知之甚少。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 年访问中国时令美国甚至全世界
      都很惊讶与关注。在此之前的将近三十年间,中国对西方世界是完全封闭的。大部分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对中国几乎不了解。大部分美籍
      华裔仍然居住在美国东西海岸。
          NBC 管理层让我两次飞到芝加哥来谈工作。在我第二次去的时候,
      新闻总监对我说了下面这番话:“我在纽约的老板问我为什么要聘请一
      个中国人。我们拥有更多非洲裔和拉美裔的观众。他们认为聘请你并不
      明智。不过我认为你是一个很棒的记者。而且在芝加哥,之前也有一位
      来自中国的新闻主播。”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多少人曾经获得过这样的机遇?我的想法
      是,此时我33 岁,在旧金山辛苦工作这么多年获得了成功的事业,拥
      有一份让成千上万男男女女嫉妒的工作,赚到的钱比我父母一生赚的都
      多。我的事业、个人生活和社交生活中都拥有精彩的体验。
      然而接下芝加哥这份工作的风险很大。在1979 年,中国和其他亚
      裔观众只占了芝加哥电视市场的不足4% 的份额。即使他们每个人每天
      都会在电视上守着看我,也不会对收视率造成任何影响。我需要开发
      更多亚裔之外的观众。此外,我的新同事会怎么看待我呢?他们会接受
      居我吗?
          另一方面,如果我真的搬到芝加哥并且获得成功,则意味着我证明
      了纽约的老板们想错了,我会成为中国人的先锋,甚至为其他中国人和
      亚洲人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我回答:“好。”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人生中迈出的一大步*后带给我完全想象不
      到的全新生活。这让我在我的城市中出名,不管走到世界的哪里都有人
      认识我。这让我能与数百万人对话,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更是帮助了无
      数人。这让我有能力筹钱帮助有需要的人,专注在需要改进的事物上。
      它带给我从来想象不到的经济能力上的成功。当我结婚生子后,也让我
      能为我的小孩提供我的父母所无法提供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我
      抓住这次机会,回答说“好”之后。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便是我能够为中国人、为中国和为芝加哥市民
      做事。
           1980 年,我加入芝加哥电视台的第二年,我作为一名记者与一个
      摄制组回到了中国。这是我的家人在1949 年离开中国之后我**次回
      来。对我自己而言,这是我接触过的*感人的故事,因为这是关于我自己、我自己的历史和我家人历史的故事。对于芝加哥而言,这是所有人
      没有看过的中国。
           我在自己的新闻节目中连续播出了一周共十二期节目。一个记者的
      单独主题连续播放这么多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节目探讨了中国的教
      育、西部经济开发、中国城市发展、农业和人民公社所发生的故事以及
      妇女角色的转变。我还回到了西安,这个我出生的城市。我花了很多时
      间才找到自己出生时居住的房子。现在住在那里的人没有在家,房子上
      了锁,我也没办法进去。但是仅仅站在上锁的大门前,就已经让我喘不
      过气来,我意识到了自己和在门的那边一出生的小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人。我找到了至今还住在附近的邻居,用我有限的中文告诉他们我的父
      亲、我的母亲和我是谁。忽然,有一位年老的妇女叫住我“小玲!”她
      竟还记得我,还叫出了我的中文名字。她无法相信模糊记忆中的婴儿变
      成了一个西方成人,站在她面前。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的妇女,当我看着摄制组拍摄的画面时,我看到她一直跟着我。这个“姥
      姥”让我感觉到自己并不那么像个陌生人,而是中国的女儿,现在回家
      来了解自己的国家。
           之后,我将这些节目和更多的资料放入资料库。这些节目获奖无数,不过更重要的是,它们对观众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和老板的秘书用了3 个多月的时间来回复观众发来的邮件。那些祖父母或父母来自欧洲、非洲或亚洲的观众来信告诉我我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很多人对我说,是我给他们带来了灵感,他们想带孩子回到祖国,让孩子们学习自己的历史。很多和长辈不再有联系的人要亲自到中国看看这片土地和人民,感觉到他们就是父亲、母亲、兄弟、妹、朋友,就像他们自己。
           很多年来,人们会在街上、商店里、电影院或者餐厅里走到我面前。
      他们握住我的手,告诉我他们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并想要感谢我。
      现在,已经过去了30 多年,我还是会偶尔听到有人问是否能再看
      看这些片子。
           我很高兴,但同时也向他们解释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同
      的地方,他们应该学习和了解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
           现在,回到我**天出现在芝加哥电视台的那一刻,这些观众都在
      打听“她是谁?”,结果显示,这种好奇很快就变成了接受。六个月之后,我便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合同,我被提升到一个更稳定的主播职位。
      又过了六个月,我的老板来找我,问我是否能再换一份合同,升到更高
      职位和更高工资。当时在芝加哥,还没有一位女性能担任主要新闻节目
      的主播,我成为了**一位。
            显然,芝加哥的电视观众喜欢这个回答:“她是中国人。”
            我所学到的——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我将会在每一章*后总
      结出“我的所学”,希望我的经验和我所学到的能够帮助你。我的人生
      从中国起步,在美国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抚养成长。当我离开家,
      甚至当我大学毕业时,我在“美国方式”中还是很幼稚的。但是从一点
      一滴,我开始学习。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现在有很多美国人和其他国
      家的西方人居住在中国。不管你在美国公司、欧洲公司,还是你在寻找
      一种能够在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全球社区更好发展的方式,我希望这些
      体会能够帮助到你。你可以学会成为世界公民的特质,如何与他们对话、
      合作、社交,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同时,保持作为中国人*本真的
      文化、历史、习俗和信念。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图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