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享阅心理学书城
  • 会**:女人安心、静心、养心的十二堂修行课

会**:女人安心、静心、养心的十二堂修行课

举报

正版全新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售价 25.77 5.2折

定价 ¥4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27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1541367
      商品描述:
      【书    名】 会**:女人安心、静心、养心的十二堂修行课
      【书    号】 9787504768049
      【出 版 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作    者】 静柏心然
      【出版日期】 2019-05-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49.80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佛法修行书,但是书中内容与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息息相关。如平时遇到的挫折困境、悲伤痛苦、孤独抱怨等等,因而本书就像是一位好闺蜜,在迷茫消沉时,给我们以鼓励开导,让我们身心轻盈起来,升起正能量,烧起对生活事业的信心和求得解脱决心。

      【内容简介】 
      1.本书是作者的亲身感悟,它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带领女性读者体验修行世界里的美好意界!   2. 这是一本佛法修行书,但是书中内容与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息息相关。如平时遇到的挫折困境、悲伤痛苦、孤独抱怨等等,因而本书就像是一位好闺蜜,在迷茫消沉时,给我们以鼓励开导,让我们身心轻盈起来,升起正能量,烧起对生活事业的信心和求得解脱决心。
        3.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它由如女人的药,女人的酒,女人的茶,吃了能康愈,喝了能淡定,品了能养颜,并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当今浮躁社会,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目录】 
      第*课

      会**才*有魅力

       

      拥有多少,都不如静心一秒2

      心是一块田,种什么便得什么5

      永远不要对生命“找碴儿”10

      别让负面情绪“谋杀”了自己的幸福14

      生活是一件如此可爱的事18

       

      第二课

      女人,千万别肤浅地爱自己

       

       人生,就是不断丢弃“旧货”的过程24

       从来没有舍不得,只有看不开和放不下31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认真对待35

       学会与内心的“不安君”握手言和42

       女人要学会自己掌握幸福的航向46

       

      第三课

      请时刻记得,空出意识的杯子

       

      为什么,我们活得不快乐52

      人生,不过就是在希望与失望之间56

      每个人都需要,暂时地活在生活之外60

      做一个生命的旁观者64

      空出意识的杯子,才能让心静下来67

       

      第四课

      你需要的是刹那点醒自己的智慧

       

      愿你有灵性,也有个性72

      要让自己变得上进起来76

      心无挂碍,便自得澄净80

      要学着断开对欲望的执着84

       

      第五课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安然地活在当下

       

      人生悠远漫长,重要的还是当下90

      修行就是,与不完*的人生和解95

      内心不乱,则人生安稳98

      时刻培养内在观照的能力101

      抑郁源自我们对事物的执着104

       

      第六课

      以率真之心面对世界,就不会活得累

       

      用佛法简化内心的负担110

      须知诸相非相,所以何必较真113

      做一个率真的女人,不纠结、不抱怨116

      平淡之中,也别有滋味121

      心若不动,外境又能如何125

       

      第七课

      别忽略,生命中的那些奇迹

       

      人生的收获,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取得130

      越是微不足道的幸福,越要用心品味135

      伤痛,是生命赠予的掌声140

      所有的不开心,都是对生命的辜负146

      就把人生当做心的旅行151

       

      第八课

      做一个有生活态度的女人

       

      人生是条路,要走得波澜不惊156

      让生活有一点“无”的境界160

      参透生命的本质164

      别焦虑,找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169

      时刻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家173

       

      第九课

      遇见无牵无挂的自己

       

      想活得自在,就要做无牵无挂的自己178

      不攀缘,并非嘴上说的那么简单182

      对愿景不执着,让内心不设限187

      菩提自性,原本就很清净190

      不取不舍,无爱无嗔,才真自在193

       

      第十课

      所谓修心,就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

       

      不必羡慕别人,做自己就很好198

      想幸福,就先破除对幸福的执念201

      所有的烦恼,源自对生活的误读204

      在物质泛滥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清醒207

      修行为何物210

       

      第十一课

      清扫烦恼,就如同扫地一样简单

       

      愉悦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常忽视214

      不急躁、不抑郁的姿态,真的很美218

      心安宁处,才得幸福223

      在芜杂的生活里,请照顾好自己的心227

      幸福就在烦恼放空的瞬间到来231

       

      第十二课

      请守护好,自己的那颗心

       

      放下该放下的,心的空间也就大了238

      做一个善于观照内心的女人242

      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能光凭运气245

      生命中,需要有暖和光249

      带着禅心去爱,便活在自在之中252

      【文摘】 
      会**才*有魅力

      女人,可以没有光鲜的衣着,没有抢眼的工作,没有惊艳的外表,但就是不能缺少一颗安定平和、充满灵气的心。这样的心,总是要靠着修行才能得来。钱能买来享受,可买不到内心的安宁。而修行不仅能使你修得一颗慈柔灵秀的心,更能让你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拥有多少,都不如静心一秒

        放眼这世间,有钱、有才、有貌、有地位的女人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时刻观照内心、在生活中**,却并不多见。

        修行是什么?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让自己逐渐把目光从外部收回到内心中。一切问题的源头,都在自己的内心。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够美好时,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出现了状况。没有什么比带着负面心念去生活更让女人痛苦的,而更为危险的是,自己满心全是负面想法却不自知!

        女人该如何修行?修行没有捷径可走,因为转变自己的生命状态,让自己的内在变得更充实、更富足,这并不是去拜访几位名师,去某个地方打坐几天就能实现的。人生的每一天,都可以用来修行。带着善意面对生活、面对他人,这是一种修行;带着智慧面对困境、面对坎坷,这也是一种修行。而这善意与智慧,其实在《六祖坛经》中都能觅到根源。

      《 六祖坛经
      》主张人们生活要以“定慧为本”,并肯定一切众生都有自我解脱的能力,而不必等待别人来对自己的生活施以援手。女人往往容易思虑得比较多,烦恼也就比较多。记得有篇文章叫《
      女人心里装着多少事,脸上就有多少斑 》,一语道破女人要想活得幸福、相貌美丽,就应该先从调治自心开始做起,而《
      六祖坛经 》由于紧贴现实生活,其中又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宣说人生的真理和生命的实相,所以格外适合现代都市女性阅读。它不枯燥、不晦涩,并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启示,因此,每一位希望通过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女性,都可以通过《
      六祖坛经 》来获得内心的平静,来增长智慧,提升生命。

        在这个世间,一切看得见的物质存在以及看不见的人际关系,都是变动不居的。所以,不论今天拥有什么,都并不意味着能够永远拥有,而拥有的东西再多,都不如静心欢喜地生活,哪怕只是一秒。

         虽然世间女人的年龄和职位各不同,但多数人有着相似的困惑和烦恼。对心的修行,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事情。而我们只有舍弃了执念,学会一种时刻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平静下来的“心灵柔术”,才能够让生命得到延展,许自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智慧和自由的明天。

        智慧慈悲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带来开阔的生命。”智慧的女人不会仅仅把目光盯在事业、财富、能力、美貌等上面,而是会随时抽出时间来,把自己的目光投射到内心世界,从而让生命变得鲜活舒畅起来。通过修习《
      六祖坛经 》,女人的心灵会变得更柔软、更舒展,进而领悟到,人生之所以充满了痛苦,身心之所以疲惫不堪,正是因为自己每时每刻在追求根本无用的东西。

       

      【修行禅语】

        拥有得越多,不一定越接近幸福,

        生命的真谛在于自己放弃了多少。

        “占有欲”是一种心病,

        需要靠修行来医治。

       

       

       

       

       

       

      心是一块田,种什么便得什么

      《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
      》里讲道,慧能大师来到南华山宝林寺,他对前来听闻佛法的大众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觉悟的境界,其实并不是大家所想的有多么不可完成,圆满、光明、清净是人的先天本性,当我们用这样的心来面对大千世界,精进修行,还是可以达到智慧觉悟的境界的。

        慧能大师的观点,给当下的我们倒是带来颇多启发。我们不妨想一想,每次遇到困难或是面对问题,我们是不是先在心里想着“我不行”。当我们把畏缩、懦弱、不自信等负面念头深深地播撒到内心的土壤之后,终有一天会亲身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我们真的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干什么都不行,离通往成功、幸福和觉悟的道路渐行渐远。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每一个心念足够诚实,那么便会发现,自己的心就是一块田,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让我们再仔细回想一下,当我们受了委屈或者与别人生气时,心里是不是总想着:“唉,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全天下就我一个人*可怜;为什么我的命运有如此多的坎坷。”这些怨念越积越多,等到某一天,我们就会真的发现:自己的生活确实不如人,于是就更加痛苦、更加怨愤了。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活得不幸福,是因为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正如慧能大师所说,人人都具备觉悟智慧的心性,在没有受到妄念的污染前,心总是光明清净的。如果我们能够用一颗不被妄念污染的心去看待生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想法的投影。

        这就好比,我们在心中种植下善意、美好的念头,便总能与生活中美好的生命体验不期而遇。事实上,并不是那些事事顺利的人有神明在“照顾”,而是她们用自己善意、美好的心念在创造自己的人生。

        人之心性,本就清净,以不偏不执、不带妄念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自然也就不会将自己黏着在痛苦和烦恼的境地中。有位女性朋友,我们姑且称她为L吧。L在经历了三度婚姻破裂的痛苦之后几乎过上了整日以泪洗面的生活。她逢人就抱怨:“我这么好的女人,为何偏偏会遇到那样的负心汉。”

        许多人替她抱不平,但却没人点醒她。第*段婚姻破裂之后,她就一直带着怨气和恨意面对生活。她常常对人说:“我爱不上自己的生活,所以,再谈恋爱我会考虑找一个能让我变得热爱生活的男人。”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谁有义务和责任让我们变得热爱生活。满怀怨气的L终究因为自己的怨气而葬送了后面的两段婚姻。她悲伤的是,为什么没人爱上自己。如果有人反问她:“你会爱上一个终日唉声叹气、满怀怨恨、对生活没有任何感激和热爱的人吗?”L肯定会说:“当然不会,傻子才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可是,L却不曾想,她自己都明白这个道理,为何还要责怪她的前任们是“负心汉”呢?连自己都不接受那种带着怨气去生活的人,那就不要一味地埋怨别人“为何不爱自己”了吧。

        但是,如果我们明白在自己内心的土壤里种下玫瑰才能收获芳香,那么我们就会格外地留意自己的每一个心念。每当有负面的心念产生时,我们就要对自己说:让那些不好的念头都停息吧,生活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

        慧能大师说过,觉悟自己这清净光明的心,就可以直接顿悟进而解脱,获得智慧。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念,停息内心的杂念,用正念替代杂念,我们的身心能量也就不会消耗得那么快,我们的人生境遇也就不会特别糟糕。

        一个人的内心状态越平稳,生活自然也就越会趋向平稳。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每天要花些时间观想一些光明而美好的场景,唤起自己的愉悦感受。有一个冥想小诀窍,既有趣也有效果:每天临睡前,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自己心灵的沃土上种下有着美好寓意的花,比如,玫瑰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樱花代表着乐于奉献,兰花意味着安宁平静,每一天我们都用心浇灌,总有一天,心田里的花会绽放;总有一天,心中的善意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万事万物都有着各自的意境,这就好比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经历和境遇都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了,看看自己都往心灵的土壤里种了什么吧!如果你的生活目前还算幸福顺利,那么请继续保持你内心的美好、善良和光明;如果你觉得目前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被痛苦纠缠着,那么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回想一下自己都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内心就是一块田,种下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所以,还是对自己的心念负起责任来吧,不要以为没人看得见就可以让那些充满负面能量的事情充斥内心。毕竟,生活是心念的镜子,心念是好还是坏,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境遇中都能瞧得见。

       

      【修行禅语】

        就做一个世间的“农夫”,

        在心灵的土壤上播种下善意的种子。

        用善意的目光审视我们的生活,

        用善意的心念面对生命每一天。

       

       

       

       

       

       

       

       

       

       

       

      永远不要对生命“找碴儿”

        通过《  六祖坛经
      》里慧能大师对自己身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慧能大师的父亲早早就去世了,他靠着打柴为生,奉养老母亲,日子过得很艰苦。某天,他恰好遇到有人在诵读《
      金刚经 》,慧能大师深受启发,又因为善心人拿出钱粮,让他供养老母亲,这才成就了他前往黄梅县东山禅寺拜谒五祖弘忍的因缘。

        慧能大师并不识字,更没有什么学问。他出身贫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他从没有抱怨过什么,反而还因为一些善心人士对自己有过帮助而常怀感恩之心。

        这种心态,就是不与生命“找碴儿”的心态。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走不出来”的阴影时,就会发现,与其一直在这片阴影里“苟且偷生”,倒不如大步向前走,把这阴影远远地甩在身后。要抱着能够把苦难变为甘露的心念,不与生命“找碴儿”。

        随着好莱坞大片《 猎神:冬日之战
      》登上热映榜,片中惊艳出场的查理兹·塞隆再度受到众人的瞩目。这位曾获“全球*具诱惑力女人”称号的演员却在其明星身份的背后有着难以道尽的艰辛。

        查理兹·塞隆6岁时开始学习芭蕾舞,那时候的她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家,但在18岁时却因遭遇意外膝盖受伤而不得不终止自己的舞蹈梦。更不幸的是,就在她养伤治疗期间,她的父亲突然离世。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查理兹都沉浸在伤痛中,在人生的谷底独自消沉着。

        幸运的是,查理兹之后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渐渐改变了以往的心态。她将心门打开,将那些好或不好的经历都接纳进自己的生命之中。不与生命“找碴儿”,就是不要和困境硬碰硬,而是坦然地接纳它们。虽然不能当舞蹈家,但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于是,查理兹当起了演员,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登上了演艺事业的巅峰。

        人生之路就是如此,此处不通那就换一个方向,不要把目光拘泥在一时一地一境上。

        演艺界对查理兹的评价是:她不仅美丽,而且震撼人心,她明亮耀眼且透着一种自然的力量。其实,这种显露在外的力量和风貌,正是她内心世界的写照。世间从来不缺美丽的女人,但一个心境平和又有力量的女人,才会活得精彩非常、光芒万丈。

        不与生命“找碴儿”,还提醒我们应该存有一颗感恩之心。

        在《 黑麋鹿如是说
      》里,印第安奥格拉拉苏族人的先知尼古拉斯·黑麋鹿向人们娓娓道来:*幸福的生活并不是在物质上占有很多,而是不断发掘内心的宝藏;同时,要对大自然、对一切生灵抱以感恩与敬畏之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偏偏就是喜欢与生命“找碴儿”、和自己较劲儿,在这之后又把满心的不愉快发泄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本来收入并不高,但还要一味地与他人攀比:不管别人买了什么,自己也要购入一件。由于自己不断放纵物欲,因而在经济上便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漏洞,*终把自己拖入更深层的无望与挣扎之中。这明明是自己造成的恶果,反过来还要怨恨别人、怨恨生活。

        再比如,有人只是经受了一点儿小挫折、小磨难,马上就开始怀疑起人生。又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又是嫌弃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够“档次”。而真正有智慧的女人是如何做的呢?即便真的是“生不逢时”也没关系,自己可以一边努力,一边静等时机或创造时机,哪怕失败了也不至于太懊恼,因为用心去做怎么都比一味抱怨要强。即便真的是家庭条件太差,那也不是问题,“草根奋斗女”多的是,或许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期待已久的成绩,但只要奋斗过,就是在磨炼自己,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与其抱怨、恼火、对生活不满,还不如闭上嘴,静下心,怀着善意安排生活。姑娘,你必须相信,人人都活得不易,没有谁愿意看一张挂满怨气和戾气的脸。

         慧能大师在入寺之前过的日子也很艰苦,但生命中的许多经历都成为他日后有所成就的机缘。当一个人不以“找碴儿”的心态面对生活时,才能收获点滴的幸福,让生命处在安乐的状态中。

       

      【修行禅语】

        有灵性的女人学着创造幸福,

        有禅心的女人在苦难中调整自己。

        没有谁的生活能够一帆风顺,

        但我们理应让明镜常驻心间。

       

       

      别让负面情绪“谋杀”了自己的幸福

        慧能大师从岭南到黄梅拜谒五祖弘忍,五祖弘忍开口问他:“你是从哪里来?想要得到些什么?”慧能大师实话实说:“弟子不过是岭南的一个百姓,只为修行成佛,没有其他目的。”

        五祖弘忍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大师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弘忍故意试探说:“你啊,你们岭南那边的人,大多都没有开化,怎么可能成佛呢?”

        可是慧能大师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更没有因此而生出负面情绪,他很平静地回答:“人有南北的区别,可佛性却没有任何分别,虽然我们的肉身与和尚您的不同,但我们的佛性有什么差别呢?”

        慧能大师的回答非常巧妙,既阐明了自己对佛性的领悟,也对那些瞧不起岭南等蛮荒之地的人予以证明:虽然没有受到文化的熏陶,但不论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心性本净,都有觉悟解脱的可能。

        面对五祖弘忍的问话,慧能大师回答时的态度可谓不卑不亢、应对自如,并没有产生自卑、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而是心平气和地讲说了自己的一番道理。这也说明,有一颗禅心的人,不论在何种境遇之中,都能从容自如地面对。这绝非假装出的气定神闲、坦然自若,而是内心境界的自然流露。

        用现在的话来说,慧能大师是一位情绪管理大师啊!其实人人都可以通过修行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女人,千万别被坏情绪“扼杀”了自己的幸福。

        我认识一个脾气特别坏的女孩,但她有一个特别美好的名字——诗菲。诗菲身边的朋友都劝她:“女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诗菲觉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才是真性情的表现。

        可实际情况却是,诗菲的“真性情”只是表现在毫无顾忌的情绪失控上。*初,她并没有意识到情绪失控的严重性,总在这样为自己开脱:“不过就是脾气不好而已,人人都有些小脾气的。”但让周围人都头痛的是,她不仅喜怒无常,而且怨气连天,很小的事情都能引起她的过激情绪。

        因为无法控制负面情绪,诗菲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平静的时候。诗菲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爱情上,都经常陷入望不尽的深渊里。没有谁愿意和她走得太近,也很难有人愿意长久地包容她。每当诗菲因为生活琐事而怒骂男友时,大家无一例外地都会和诗菲的男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尽管由于自己的情绪问题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但诗菲依然把“过不好日子”的源头直接指向外界和他人。

        作为一种流动的能量,情绪能够成为我们的“敌人”,也能够成为我们的盟友,而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比较轻松控制情绪的人,实际上并非生来就是如此。管理情绪也是修行,而且还是特别重要的一项修行。入门等级较低的有冥想,等级再高一些的有静坐,如果品尝到静心的甜头和舒适感,那么还可以考虑一下禅坐。如果觉得这些都过于安静,希望能接触一些动静相宜的控制情绪的法门,那么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如慧能大师所说的那样,佛性是没有南北之分的,只是在觉悟的速度上有快有慢。其实人们在净化身心、管理情绪上的悟性方面也是没有区别的,即人人都有对治负面情绪的可能性,只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区别。

        有些人在情绪管理方面自有一套方法;有些人则觉得面对负面情绪有些无能为力;还有些人,比如诗菲,完全意识不到负面情绪才是破坏自己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则注定要陷在痛苦的旋涡中不得解脱。

        慧能大师说,只要能够觉悟到自心本性,那么人人皆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翁。面对负面情绪,只要愿意诚实地面对它,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治方法且把这项修行坚持下去,那么我们总能与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坏情绪握手言和,而不是在放纵自己坏情绪的过程中扼杀掉自己的幸福。

       

      【修行禅语】

        对治负面情绪,

        需要不断地领悟、学习和练习。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从来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

        坚持管理自己的坏情绪,

        不要刻意地躲避,这本身就是修行。

       

       

       

       

       

      生活是一件如此可爱的事

        来到五祖弘忍这里之后,慧能大师被分派去舂米、劈柴,做种种粗活。就这样过了八个多月之后,某天,五祖弘忍对弟子们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都把生死之事看得很重,你们终日里只求持戒能获得福报,而不去寻求能够脱离苦海的办法。如果你们不能洞见自心本性,一再执迷不悟,仅仅是持戒行善,靠着福报又如何能拯救自己出离苦海呢?

        说完,五祖弘忍就吩咐众弟子,每人写一首佛偈,如果有谁能觉悟到禅门*高的境界,就把自己的衣钵传给那个人。

        这之后便有了大家广为熟知的两首佛偈。

        第*首是神秀作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二首是慧能大师作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平心而论,两首佛偈各有千秋,都展现出不同凡俗的悟道心境。但弘忍明显更欣赏慧能大师的那首佛偈,认为这才是禅门的*高境界。

        人生境界从何而来?从觉察之中来。

        那么在平时我们有没有做到真正地觉察自己的生活呢?我想,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因为真正善于觉察生活、觉察自心的人会有一种富足、喜悦的心态,而大多数人由于缺少觉察,始终活得浑浑噩噩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图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