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科学书专卖
  •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举报

正版全新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3055017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76.27 7.9折

定价 ¥9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0

    数量
    库存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自然科学
      货号:
      1362005
      商品描述:
      【书    名】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
      【书    号】 9787030550170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作    者】 黄伟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96.00元

      【内容简介】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从水权交易市场和水利工程产权角度及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与管理的优化方法入手,建立起通用的流域水资源优化与配置模型,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形可视化技术,讨论了水资源配置中的产权管理改革方法,并提出了一体化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理论和方法。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整个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书的诸多观点与结论及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理解和分析区域水资源调配的关键因素、规律、科学方法及政策。

      【目录】 
      1绪论1
      1.1水资源配置问题的提出1
      1.2水资源配置意义4
      2水资源的经济分析7
      2.1水资源属性特征7
      2.2水资源相关经济基础理论整理12
      3水相关理论研究32
      3.1产理论32
      3.2水理论37
      3.3水交易与水市场59
      4国内外现行水资源配置管理体制与模式研究71
      4.1国外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71
      4.2我国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83
      5水资源产交易市场模式与运营体制研究97
      5.1国内外水市场概况97
      5.2我国水市场的构建与运行98
      5.3水交易的形式111
      6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现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124
      6.1河南省水资源概况124
      6.2河南省水利工程现状126
      6.3河南省水资源配置目前存在的问题137
      6.4水利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138
      7水资源配置中的产管理改革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147
      7.1近年河南省水利工程产制度改革规划147
      7.2河南省水利工程产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151
      7.3关于水利工程产制度改革的几点体会155
      7.4水利工程产改革取得的成效156
      8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与管理的方法研究160
      8.1水资源配置构成要素160
      8.2水资源优化方法进展165
      8.3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发展趋势188
      8.4数据模型的建立189
      8.5应用实例验证196
      9信息技术在流域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198
      9.1水利信息化简介198
      9.2ArcGIS的优点199
      9.3系统涉及组件介绍201
      9.4Geodatabase设计205
      9.5二次开发组件ArcGISEngine的应用213
      9.6ArcGISEngine在本章设计的系统中的应用218
      9.7基于优化模型的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220
      9.8系统数据库设计225
      9.9数据优化及结果演示230
      10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与管理的政策研究233
      10.1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233
      10.2理顺水资源产管理体制235
      10.3完善流域水资源市场管理的制度环境238
      10.4探索新型的流域水资源价格管理机制239
      10.5构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制度安排241
      10.6建立流域内不同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242
      10.7重视水资源管理的社会资本建设244
      10.8加强水资源科学技术建设245
      参考文献249

      【文摘】 
      1绪论

      1.1水资源配置问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所有生物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农业与工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无可替代的珍贵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冰川、雪山、湖泊、河流、大气、沼泽、土壤、地层与生物体中,它们联系密切、不断交换、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统。从广义上来说,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利用对于现今的科技来说仍是亟待突破的难关,所以通常意义上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1.1背景

      追溯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兴旺发达。时至今日,水资源的诸多问题却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桎梏。

      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约为13.9万亿m3,总量巨大,但鲜少可以被直接利用,主要有以下原因。

      (1)海水十分苦涩,不能直接饮用,也无法用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

      (2)地球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仅占水体总量的2.5%,而在这本就稀缺的水资源中,又有半数以上冻结于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共有大约87%的淡水资源难以被直接利用。虽然各国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冰川中固态水资源的利用方法,但目前仍无法做到大规模推广。除此之外,同样储量巨大的淡水资源,却由于其蕴藏深度问题难以被开发利用。从陆地水体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川水与人类的关系很为密切,很为重要。河川水具有更新速度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以此为据,科学家们又将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冰川、内陆湖泊与深层地下水,这类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水资源的自净能力较弱;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具有循环周期短、更新速度快、交替周期较短、自净能力强等特点。目前,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较易被利用,但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占优选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优选的淡水资源不仅十分短缺,而且其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与地区严重缺水,其中,26个国家的约3亿人口缺水尤为严重。在非洲、亚洲及欧洲的一些地区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较少,而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水资源则较为丰富。

      马林
      福马肯马克曾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况的人均标准,即所谓的水关卡。按照这一标准,每人每年应有可用淡水1000m3,若低于这个标准,现代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以此标准来为依据进行衡量,目前许多国家都处于发展受限的情况。例如,肯尼亚每人每年可用淡水只有约600m3,而约旦仅有300m3,埃及更是仅有20m3。联合国相关部门认为,到2025年,将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年人均水量低于1000m3。其中,科威特、利比亚、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等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人均年拥有量可能低于100m3。

      1.1.2我国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也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国家之一,主要有以下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是世界认可的缺水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水平的1/4。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气候的变化,我国农业,尤其是北方地区农业缺水情况将会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缺水量累计达3000多亿m3,约有60%耕地无水灌溉。1.33亿km2耕地中,尚有0.55亿km2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有0.93亿km2草场缺水,全国2亿km2农田受旱灾威胁,因缺水而导致粮食减产达350亿~400亿t,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8000万人和6000万只家禽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据《中国21世纪议程》估计,到203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全国水资源将短缺1400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城市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来自多方面的污染导致乡村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污染。这就意味着,农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将不断加重。尤其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综上所述,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状况目前已经不容乐观,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重。

      (2)地下水开采过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地表水资源无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目光投到了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目前,全国已有区域性“漏斗”60多处,涉及面积达10万km2,很多地方原有水利设施因地下水位下降或因之产生地面下沉而被迫报废。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下水水位都越来越低,而且这一趋势在加剧。

      另外,过度开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枯竭、耕地渍化等诸多环境问题。例如,在河南省,水资源的利用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的大量开发造成河南省优选的地下水“漏斗”,其中,濮清南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达6400km2,埋深由14.6m下降为22.7m。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漏斗”的形成,造成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灾害,同时伴有地裂缝灾害的发生。

      (3)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二是水价偏低。大量天然降水流失,每年汛期江河上游的天然降水得不到有效的截流和储存。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资源减少,一些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连年出现洪涝灾害。干旱和水灾都给工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近50亿t,相当于耕作层为33cm的耕地130万km2,减少耕地300万km2,经济损失100亿元。仅以黄河为例,黄河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的速度抬升,已高出地面3~10m,成为地上悬河。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容量累计200亿m3。

      水价偏低,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低。在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1∶1,甚至更低,水费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尤其是我国的农村,不讲经济效益,水利建设投资也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家虽然对水利行业进行了多方面和大量的改革,但水价调整力度远远不够,目前水价根本起不到调节水资源市场供求矛盾的作用。据调查显示,全国各地水费标准只达到测算成本的62%,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的1/3;水费仅占居民日常开支的0.3%左右。水价格的低下,使之与其他商品相比,比价十分不合理,许多家庭支付的水费占家庭生活支出费用的比重越来越低。每人每月的水费不足500g大米的价值。黄河流域水价更是偏低,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四省(自治区)的引黄灌溉水费标准仅为0.006~0.04元/m3,引水渠道水价更低,下游引黄渠道1000m3黄河水的水价仅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另据统计,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此外,我国耕地使用土渠输水较多,灌溉基本上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或小畦漫灌形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生活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

      (4)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严重。长久以来,污水治理工作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自然界的江河湖泊成了城市的“清洁器”。目前,全世界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260亿t,致使55000亿m3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优选径流量的14%以上。不仅是淡水,海洋污染情况同样令人震惊。海洋的广阔与强大的自净能力,使得人类经常将海洋当作天然的垃圾填埋场,倾废曾是人类重要的海洋利用方式。在各种倾废中,放射性物质的倾废尤为令人忧心,因为这相当于在陆地周围放置了诸多失控的污染源,一旦废料产生泄漏,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将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洋倾废在一些国家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t,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水经过处理再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km的河川,有1.9万km受到污染,0.5万km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随着中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减弱,但从总体上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回避,水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扩展。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资金短缺,市政建设落后,排水体制不健全,大多没有污水处理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向水体倾倒生活、生产垃圾,同时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随自然地势流入坑河,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2水资源配置意义

      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各国具有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环境、摆脱缺水对国家综合发展的桎梏等作用。对我国来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1)有利于缓解水资源危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进一步加深的水资源危机将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已不是过往人们认知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而应该被视为资源性的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我国虽然明确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在现实中由于历史及个人认识等因素并未得以较好地贯彻执行,实质上形成了一种“人人所有”,并很终形成了“无人所有”。对水资源实行更为科学有效的配置管理将有利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体表现在:①有利于突出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②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相关管理形成良性循环;③有利于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充分反映水资源自身价值;④有利于建立基于所有与使用分离为前提的水资源产(waterrights)交易制度,使水资源使用转让、出租与交易等一系列行为和这一过程中的责、、利等一系列相关关系可以实现明确的界定,实现有法可依?

      (2)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我国乃至优选人口激增、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很早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正式讨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给出了获得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表明既要发展,又要持续,应实现两者兼顾,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各种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与核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波动与危机。

      (3)有利于推动整个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管理,进而形成稳定、科学、高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很终实现水资源很优配置?同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也将推动水资源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的改变,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个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稳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水则是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贯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着重强调建立并维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采取资产化手段规范人们的用水行为,从源头上抑制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对人们可能危害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各种生产与生活行为要加以纠正或制止。遵循自然规律,尽力协调好人与水、社会与水、经济与水、发展与水的关系,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安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