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就是爱看书
  • 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举报

正版全新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68.43 7.0折

定价 ¥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1-22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货号:
      3537082
      商品描述:
      【书    名】 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书    号】 9787555914471
      【出 版 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98.00元

      【编辑推荐】 
      ◎讲述国宝级书画作品云谲波诡的前世今生

      披露张伯驹夫妇典屋鬻钗护国宝的传奇真相

      ◎透过文物九死一生的千古传奇

      一瞥天价翰墨珍品跌宕起伏的收藏史

      ◎品鉴书画绝世孤品的迷人神韵

      感受艺术皇冠明珠的璀璨光芒

      【内容简介】 
      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是为琴棋书画而生的。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当初仅为爱好,经他手收藏的中国顶*书画名迹见于《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7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藏”。
        该书以张伯驹收藏的国宝级书画为脉络,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张伯驹不惜代价、置生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的爱国热忱。他以保存国宝级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其传奇般的收藏经历,成为艺术史久传不衰的佳话。

      【目录】 
      第*章 信而好古张伯驹

       

      成为青史留名的大收藏家,必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文化修为、财富储备、情怀担当、因缘际会。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四者兼具,是收藏大家的天选之人。

      文博大家史树青赞扬张伯驹的无私捐赠行为:“民族英雄。”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先生如是评价张伯驹:已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山景行,千秋永志。

       

      一  文化修为

      二 财富储备

      三 情怀担当

      四 因缘际会

       

      第二章 张伯驹三求《平复帖》

       

      康熙的御笔“丛碧山房”,是张伯驹进入收藏界后收藏到的第*幅书法作品,自此后,在“老师”康熙的引领下,张伯驹推开了中国传统书画收藏的大门,如果说“丛碧山房”开启了他无比传奇的收藏人生,那么收藏到《平复帖》,则奠定了他在民国时期书画收藏界大咖的地位。

       

      一 丛碧传奇

      二 好梦难圆

      三 平复无恙

       

      第三章 中华墨皇《平复帖》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平复帖》,可谓国宝中的国宝,素有“百帖之祖”和“中华墨皇”的至高美誉。

      收藏到此帖也因此给张伯驹带来了一场危机,甚至还差点引来杀身之祸!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匪徒绑架,显然对方是冲着《平复帖》来的。深陷魔窟的张伯驹叮嘱来探望的妻子潘素:“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

       

      一 千古传奇

      二 奇文共赏

      三 华亭鹤唳

      第四章 丹青绝唱《游春图》

       

      宋徽宗把他收藏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与《游春图》并称为内府珍藏双璧。《游春图》的收藏或鉴赏者有长长的一串名字:南宋权相贾似道、元朝的鲁国大长公主、严嵩父子、安岐、乾隆皇帝、溥仪……

      为了将这幅中国存世*早的山水画收藏到手,张伯驹被迫卖掉了自己*喜爱的一座豪宅 “丛碧山房”,这个院子足足有十五亩,原是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墅。

       

      一 前世今生

      二 命运多舛

      三  国宝担当

       

      第五章 李白书赞上阳台

       

      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杰作,流传千古的书法绝唱——《上阳台帖》。曾被骨灰级的收藏家宋徽宗,南宋著名画家、收藏家赵孟坚,南宋权相贾似道,元朝高官张晏,明朝的项元汴,清代的梁清标和安岐等人收藏。安岐去世后,包括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和李白的《上阳台帖》等多幅作品进入乾隆内府……

       

      一 《上阳台帖》

      二 水墨太白

      三 上阳永辉

      第六章 杜牧情歌张好好

       

      晚唐诗人杜牧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张好好诗》,还暗含了杜牧一段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其收藏或鉴赏者众多,其中*有名的有宋徽宗、南宋权相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皇帝……这幅翰墨国宝历经九死一生而终得妥善保藏。

       

      一 书画浩劫

      二 情系好好

      三 好好长好

      第七章 道服清辉范仲淹

       

      《道服赞》就是范仲淹为他的同年友人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乾隆皇帝曾就《道服赞》的流传史做过一段考证,《道服赞》被范氏子孙从山东益都收归范氏义庄所有,后来就长期珍藏在范氏义庄。

      张大千求而未得,张伯驹重金买下。

       

      一 北宋名臣

      二 衣裳楚楚

      三 道服清辉

       

      第八章 雪江归棹宋徽宗

       

      《雪江归棹图》是宋徽宗唯一传世的山水画。北宋的蔡京、明代的董其昌曾题跋。张伯驹斥巨资收藏后考证,这幅画在流传的过程中竟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幅山水画和明朝两位宰相级的人物严嵩和张居正,以及一出名剧《一捧雪》有着重要的牵连……

       

      一 书画皇帝

      二 雪江迷云

      三 归棹传奇

       

      第九章 红楼迷踪话脂砚

       

      一块曾见证了《红楼梦》诞生的砚台“脂砚”,被张伯驹发现,当年在红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但经过短暂的现身,“脂砚”又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当代中国红学史上一桩*为著名的悬案。

       

      一 红楼脂梦

      二 脂砚传奇

      三 不翼而飞

      第十章 书画焕彩因蔡襄

       

      张伯驹本人也是一位书画兼修的大艺术家,他晚年写就的一笔轻盈飘逸的字体,被文化界尊称为鸟羽体。那么,这鸟羽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书法?这与张伯驹收藏的一件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自书诗帖》有着重大的关系。

       

      一《自书诗帖》

      二 楹联圣手

      三书画焕彩

      附 录

      附录一 《丛碧书画录》 (张伯驹 著)

      附录二 张伯驹简谱

       

      参考书目

       

      后 记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丛碧传奇》

      1927年,30岁的张伯驹决心远离政坛,全身心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去。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张伯驹开始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收藏。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一个人要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要想学到某个方面的技能,少不了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唐朝的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那么,张伯驹进入文物书画收藏界是否也有老师呢?
      张伯驹的老师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鼎鼎大名!他就是一代帝王康熙。可能说到这里,有的朋友认为这是在搞穿越,制造噱头。康熙生于1654年,生活在大清盛世,而张伯驹生于1898年,当时已是风雨飘摇的晚清。两人相差整整244岁,他们从没有见面的机会,怎么又会成了“师生”关系呢?
      说二人为“师生”关系,这还要从张伯驹收藏的第*件古代书法作品谈起。
      1927年的一天,张伯驹到琉璃厂闲逛,琉璃厂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和平门外,是著名的文物书画一条街。说起琉璃厂的得名,那可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早在元朝的时候,这里还是郊区,官府就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琉璃厂,专门为皇宫烧制琉璃瓦。明朝嘉靖时期增修外城后,这一带就变成了热闹的市区了。琉璃厂也就迁到了现在的门头沟区。虽然官窑迁走了,但“琉璃厂”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清朝初年,北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很多汉族官员就住在琉璃厂附近,各地的驻京会馆也都建在这里,进京述职的官员和赶考的举子也多聚集在琉璃厂一带。文化人多了,那么笔墨纸砚、图书典籍、古玩字画的需求也自然增多,内城的很多书店、古玩铺子也就顺势搬到了这里。尤其是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全国众多的文化学者汇聚于此地,琉璃厂书画古玩一条街也*终形成。
      1927年的一天,张伯驹随意走进琉璃厂的一家书画店。刚进门,就看到这家店铺迎面的墙上挂着一件书法作品,书法是用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书体所写的四个大字:“丛碧山房”。那么这件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呢?张伯驹仔细审读这幅书法的落款,竟然是康熙皇帝。博闻多识的张伯驹知道,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儒叫庞垲,他的书房的名字就叫“丛碧山房”,这件书法作品应当就是康熙皇帝御笔赐题。
      庞垲,河北任丘人,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后来,到福建建宁做知府。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民望很高。庞垲在福建的政绩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一次庞垲晋京述职,康熙帝就亲笔给他题写了“丛碧山房”的匾额以资褒奖。没想到,这件墨宝,竟然穿越了2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张伯驹在琉璃厂不期而遇。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幅书法。张伯驹得到“丛碧山房”后,是越看越喜欢,他当时居住的北京皇城根弓弦胡同一号的四合院,是一个15亩地的大宅子,院子里种满了芭蕉、竹子和各种花木,放眼望去满院碧绿,所以他就把住所改称为“丛碧山房”,自己也从此以“丛碧”为号。
      康熙的御笔“丛碧山房”,是张伯驹进入收藏界后收藏到的第*幅书法作品。自从得到这幅书法作品开始,也可以说在“老师”康熙的引领下,张伯驹逐渐推开了中国传统书画收藏的大门,也开启了他无比精彩和传奇的收藏人生。
      1936年10月,清朝*后一个恭亲王溥伟贫困交加,猝死于伪满洲国首府长春的一个旅馆。为了给落魄的大哥筹办丧事,身在北京的溥伟二弟、著名画家溥儒,被迫将家藏的唐朝韩幹的名画《照夜白图》,以1万块大洋卖给了上海的古董商人叶叔重。当时,张伯驹正在上海打理盐业银行业务,他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焦急万分!因为上海的这位叶叔重可不是一般的古董商人,他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文物贩子卢芹斋在国内的代理商。卢芹斋曾经把唐太宗李世民皇陵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两块浮雕,于民国初年盗卖到美国。卢芹斋一生走私出卖到国外的中国文物不计其数,有一种说法,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流失到海外的中国古董,约有一半是经过卢芹斋之手盗卖出去的。张伯驹一想到这些情况更是忧心如焚!《照夜白图》这件国宝级的画作到了他们手里会有好下场吗?他们为图暴利,必定会把画卖到国外。当时,冯玉祥的部下宋哲元正担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所以张伯驹立即给宋哲元拍了一封加急电报,请他务必阻止国宝外流。那么,《照夜白图》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画作,为什么能引起大收藏家张伯驹如此的关注?

      【前言】 
      代序

      明月不堪思故人

      史树青

      1982年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举行的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会上,我见到了张伯驹先生及其夫人潘素女士,他们当众挥毫,为纪念会题诗作画,笔致雅秀,情怀高洁,受到了一致称赞。2月28日在《人民日报》上,又读到先生的诗词二首,才知道他已因病住院。其《鹧鸪天》词中云:“长希住此升平世,物我同春共万旬。”又《病居医院,怀大千兄》诗中云:“画图常看江山好,风物空见几月圆。”不禁低回往复,吟诵多时。对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老而弥笃的心情,不胜钦仰。
      第二天星期一,本想进城就去医院看望他,却在进城的路上,遇到了石志廉同志,他告诉我说,张先生已于2月26日去世了。惊闻噩耗,悲痛不已。
      张伯驹先生原籍河南项城,生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山书画社社长。曾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等职。他是我国著名的书画鉴赏收藏家,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作诗填词,为国内外所推重。著《丛碧书画录》《丛碧词》等书,词集经五次付印,得者宝之。近代历史掌故、戏曲文艺,亦先生之所长,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杂著,均待整理、编辑出版。
      先生所藏书画,多得之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当年国宝大量被盗运外流的情况下,先生不惜罄其所有,甚至典质借贷,广事搜集,使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珍,得免流散。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慨然捐献国家。其中如著名的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皆晋唐遗迹,人间仅存之品。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供众观赏。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有清初马雄镇《汇草辨疑》稿本四大册,为研究草书者知而未见之巨著,此书从无刻本,弥足珍贵。又有宋代整幅侧理纸,幅大面宽,呈卷筒形,这幅罕见古纸,流传将近千年,原状未改,为研究我国古代造纸术之重要文物。先生生前捐献文物甚多,仅举数例,聊见一斑。
      先生曾以收藏陆机《平复帖》名所居曰“平复堂”,以展子虔《游春图》名其园曰“展春园”,以杜牧《张好好诗》自号“好好先生”,皆镌刻印章,用于书画,见者皆谓涵意深远,情趣盎然。
      先生除诗词书画外,并以联语名重文坛。楹联属于骈文、律诗派生文体,字数整齐,音调和谐,短小精悍。加之用书法艺术形式表现,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特有文学作品。当**后期,先生由长春返回北京,除整理旧稿外,尝以撰写楹联为日课,联语皆用藏头嵌字格,分赠知交好友,作为纪念。这种格式的对联,虽属文字游戏,但真正做到词意贴切,则非易事。先生自谓撰写联语近三百副,用力不少,而持赠友好,实为生平乐事。1976年春,承先生惠赠一联:

      树木新栽休斧伐;
      青山长在有柴烧。

      上下联首字嵌入我的名字,且见先生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志愿和胸襟,观者既叹对仗之工,又喜书法之美,无不交口赞誉。原拟在今春植树节为此联撰写小文,为宣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增添佳话,而先生竟先期逝世,这是使人意料不到的。为了寄托哀思,记述平日交往,我写了一副挽联,以志悼念:

      书会忆追陪,不忍重看西晋帖;
      春游成梦寐,何时更到北梅亭。

      下联所写北梅亭,在北京西郊旸台山大觉寺,其地有辽代清水院碑,青松满院,红杏连山,为春游胜地。北方无梅,而杏花有“北梅”之称。亭为先生旧日与傅增湘、郭则沄、邢端诸老集资所建,昔年曾陪先生及其夫人潘素并常任侠、董绍明、石志廉诸同志旸台探杏,故联中及之。

      1982年3月于北京竹影书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图书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