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 烟火巴蜀 四川文艺出版社

烟火巴蜀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举报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 支持团购】

  • 作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ISBN:    9787541162206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22-0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22-0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页

售价 50.30 7.4折

定价 ¥6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7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3.77% (400笔)
    好评率
    99.94%
    发货时间
    11.68小时
    地址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202557219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辑:巴风蜀韵

       巴与蜀,中国双子星座文化的代表

       三分天下巴蜀人:成都人·重庆人·老四川人

       巴人已远去,巴风依旧存

       纵横岭谷中的这群重庆人

       回故乡之路——“湖广填四川”与三峡大移民

       蜀道难——古人行旅的艰辛与智慧

       那些正史决不记载的下层生活百态(一)——船夫、纤夫们的灰色生活

       那些正史决不记载的下层生活百态(二)——清代的救生捞尸水手

       历史学与重庆人文精神的培养

       武隆:北纬30度的奇幻山水与人文杰作

       从“貌多蕞陋”到“巴蜀美女”——古今巴蜀人体质容颜嬗变

      第二辑:烟火江湖

       中国辛辣文化与辛辣革命

       天下第一锅:重庆火锅

       五笑川菜分家者

       饮食江湖的灰色内幕

       “孤岛城市化”的后遗症忧虑

       中国当代“造坝运动”的历史反思

       警察持枪站岗的俄罗斯图书馆

       风口浪尖日本行有感

       由“温汤”名字归属引发的思考

       为何长江流域出美女?

       明清国家重大工程与地方官民的爱恨情仇

       华南虎事件与历史学者的责任

       仅一人懂的“绝学”是怎样的学问

       中国古代的历史逻辑与逻辑学误区

       高校生男女比例变迁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我的教育梦:“精准学习”下中等教育的“大瘦身”

      第三辑:学海泛舟

       留住悠悠千古三峡的岁月——《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序

       区域历史的别样表述——《重庆历史地图集》序

       江湖很热闹,但也混乱无序——《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序

       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中国人文田野》发刊词

       封闭下的挑战与拓进——《西南史地》(第一辑)发刊词

       搜罗古代重庆历史的载体——《稀见重庆地方文献汇点》序

       外国人笔下的巴蜀大地——山川早水《巴蜀旧影》中译本再版序

       巴蜀荆楚共同的心灵家园——《“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巴渝文化的活态见证——《活在重庆的宝贝》序

       边域治理的文化智慧——《历代王朝治理广西边疆的策略研究》序

       边域高原垦殖的历史反思——《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1659-1912)》序

       地域的异动与传统的传承——《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序

       一部中国世俗石刻的编年史——《大足石刻编年史》序

       民族历史文化的现代性思考——《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研究》序

       生态文明的个案反思——《生态文明的历史借鉴:以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分布变迁为中心的考察》序

       焚道向西——《发现天宫山》序

       蒲兰田:一位值得我们纪念的西方人——《<峡江一瞥>译补图注》序

       三百多年前西南风土的琐碎记录与现代诠释——《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序

      第四辑:品读经典

       从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倒置与回归——兼评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

       从历史技术与环境互动的角度解剖中国西部——评《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

       连续地理剖面的新切入点探索——评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

       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重庆通史》评介

       红烧《水煮重庆》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作者简介
       
       
       
       
       
       蓝勇,男,汉族,四川泸州人,1962年生,现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历史地理研究》副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中国人文田野》主编。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地理、饮食史、慈善史、西南地方史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0多项。出版《中国历史地理》《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重庆历史地图集》《重庆古旧地图研究》《史学田野考察方法》中国川菜史》等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史学理论研究》《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40多篇。成果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重庆市政府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励。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精彩内容
       
       
       
       
       
            蜀人是将娱乐社交与工作生活结合得优选的一群人,这是一群自我幸福感指数甚高而乐观的人群。蜀人协调工作与休闲关系的学问既是一种世俗处世的文化,也是一种雅俗一体的学问,当然也就可以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资源。 从古到今,人们都是以“巴蜀”相称,几乎都是将“巴”放在“蜀”的前面,但从历史上来看,“巴”的文化影响远不及“蜀”。其实,“巴渝”作为地域称呼十分早,早在《后汉书》《华阳国志》《水经注》中就时有“巴渝”之名出现。考古文化意义上巴渝文化虽然也很有特色,于、编钟、扁平柳叶剑显示巴楚同风,但巴渝文化的辉煌却远不及蜀文化。就是在古代重庆开埠以前,巴地域内的经济文化也远不及蜀地成都发达,峡路一度是落后地区的代称哟。 重庆地区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高山深谷成为养育重庆先民的地理背景。早期的巴人以江河渔猎、山地狩猎、台地农耕为主,高山阻隔、江河湍急、密林猛兽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养成了巴人尚武、爽直、乐观的胸怀。“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天性劲勇”的记载不足于史书。一首巴人歌谣“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将巴人乐观爽直而张扬的情怀展现在我们面前。秦汉以来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使汉文化与峡江地域文化有机结合了,但先民仍秉承了传统情怀,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三峡岸边上刀耕火种的山民悠然自得,没有稻米吃,但“未尝苦饥”,时时拱手吟唱“耕耨不关心”。 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对重庆的影响显得十分薄弱。唐代四川盆地内出了68个进士,但今重庆的地域内仅出了1个;到了宋代,眉州出了861个进士,而当时的恭州(重庆)仅出了4个。那时,重庆还是中原达官贵人墨客骚人被谪贬流放的荒蛮之地,显现“儒化”不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重庆的先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代就有“蜀有相。巴有将”之称。从巴蔓子到甘宁、严颜,从秦良玉到钓鱼城守将,从红岩烈士到三峡移民,重庆人的忠烈奉献情怀承传千古。到近代巴蜀出的元帅、将军中,大多数籍贯在旧巴人的地域内,如开县刘伯承、达县张爱萍、江津聂荣臻,南充罗瑞卿,没有一个是从成都平原附近走出来的。 明清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重庆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显现重要,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重庆巴县出Y98个进士,居当时全四川第八位。但这种发展却遭受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两次重大战乱的创伤,重庆地区是当时四川盆地受战乱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大量人口死伤,中古时期的文明受到严重摧残。但随之而来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使重庆文化在新的移民基础上得以新生。不过,这时重庆已经大大落后于许多中国其他地区了。 好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十分眷顾重庆人,刚烈乐观的重庆人也从现代文明中吸取了进取向上的核心精髓。近代现代文明传人中国后,1891~庆开埠、万州开埠后,重庆地区成为中国西部接受现代文明最早和最多的城市及地区。以至于20世纪初,重庆有“小上海”的美称,时人感叹成都民风的保守和城市建筑的原始与重庆的民风的新潮、建筑的现代上的差异。那个时代,连万州也成为居重庆后的四川第二商埠。两千多年来领导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潮流的成都一度落伍了。重庆现代文明的领先地位经过抗战时期陪都建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线建设的强化,更使其成为中国西部现代文明的核心城市。近代工商业兴起后,长江水运繁忙,码头文化发达,“儒化”不足背景下的商业文化更易滋生江湖帮派,一时赤膊光头的“杂皮”成为旧重庆城市社会的一个符号。 可以说,清代以前的重庆文化没有太多的光环,也没有太多的遗产。清代以来的重庆文化接近是新的移民文化,所以重庆在传统时代没有太多的骄傲与光荣,也就没有太多眷念与守成,这就形成了近代重庆人兼容天下、汇纳百川的开放心态。重庆人与成都人一样的乐观超然,如果说古代重庆人吃着粗粮,唱着山歌,乐达开心得很,现在重庆人则光着膀子,吃着火锅,同样也乐观惬意得很。 P9-10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主编推荐
       
       
       
       
       
       本书是兼具通俗性与学术性的作品。作者在巴蜀大地这个主要载体之上,以饶富谐趣又绝不失严谨学术态度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各式各样的本土人文和历史风貌。此外,作者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研究者,以其丰富的田野考察经历为基础,用一种宏观通达而最终落脚于科学具体可操作性的视角,就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历史文化传承、教育民生发展等问题,或探讨阐发,或针砭批判,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观点。本作还收集了一些作者所作的序跋及书评,其对象多为学术论著,涉猎广泛、议论宏深。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内容简介
       
       
       
       
       
       《烟火巴蜀》是一部散文集,主要由作者的杂论、随笔、序跋等组成。主要内容为作者对巴蜀地区风物与历史文化的讲述和见解,对历史和社会时事的反思与评价,对一些学术问题的探析与考量。是兼具通俗性与学术性的以巴蜀地方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本作品分为“巴风蜀韵”“烟火江湖”“学海泛舟”“品读经典”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述及巴蜀地域历史文化;第二部分则多为作者以个人丰富经历为基础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民生的独到见解;第三部分为作者为学术论著所作序跋集,涉猎广泛而不失严肃学术色彩;最后部分则为数篇书评,不仅对学术作品深度解读,更阐发了自己的深刻观点。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