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书山有路图书专营店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影评的文化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影评的文化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举报

【保正版 出版社正版新书发货放心订购支持团购】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页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页

售价 54.80 8.3折

定价 ¥6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24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1201735697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左翼电影和电影批评是中国艺术史和电影史,乃至政治文化目前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关研究也持续了80多个春秋。张晓飞著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影评的文化解读》立足于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语境,从文化研究视角对“左翼影评”这一现象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梳理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阐发其中蕴涵的政治文化、主体文化、审美文化思想,突出对其“国族话语”“启蒙话语”“影像话语”等权力话语意义生成的开掘。在坚持唯物史观充分肯定“左翼影评”历史合法性的同时,本书对其现代性表征作出理性概括,并反思其历史局限性,尝试建构左翼电影理论批评的体系化科学化形态。

      作者简介
      张晓飞,男,1981年生,沈阳人,文学博士,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与批评,主持多项课题,在重量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影视美学论稿》(合著)等。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左翼影评生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第一节 世界电影目前的左翼电影思潮

      一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二 日本“倾向电影”和“无产阶级电影同盟”

      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最初动力”

      四 风靡全球的卓别林“流浪汉”影片

      第二节 中国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本事记述

      一 前奏:中国左翼文化(文学)运动的大背景

      二 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三 高潮:从创作和批评两翼创获“中国电影年”

      四 困境:左翼电影遭遇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五 终结:抗战全面爆发与左翼电影运动结束

      第三节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生成的多重原因

      一 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制造的机遇

      二 贯彻反帝反封建文化思想的需要

      三 左翼电影人对党“召唤”的积极回应

      第二章 左翼影评的理论资源和接受影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 传播语境:多种因素的合力促成

      二 传播过程:从理论译介到与实践结合

      三 传播路径:西欧、日本、苏联一中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一 经典文艺理论著述的译介与传播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介绍和移植

      三 左翼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第三节 左翼电影理论的译介与传播

      一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译介

      二 岩崎昶等日本左翼电影理论的译介

      第三章 左翼影评的运行模式与主体构成

      第一节 党领导下左翼影评空间的广泛开拓

      一 直接接受“电影小组”的领导

      二 遵循“有片必评,争鸣互纠”的原则

      三 利用电影期刊、大报副刊开拓影评阵地

      第二节 左翼影评人各自为战与群体运作

      一 左翼影评主体:“影评小组”

      二 “左翼影评人”队伍构成

      三 集体发声的“集束炸弹”

      第三节 左翼影评主将的个人话语风格

      一 夏衍:领导者、剧作家、影评人集于一身

      二 郑伯奇:反对“电影八股”,呼唤“前进的影片”

      三 王尘无:“威信优选的影评家”

      第四章 左翼影评在“软”“硬”论战中争取话语权

      第一节 “软”“硬”电影论战的特定文化语境

      一 左翼思想与所谓文学“中立论”的论争

      二 上海“新感觉派”的“纯文学梦”之影响

      三 当局对“电影法规”强权推行的压力

      第二节 “软性论者”的基本观点和论战态度

      一 “给眼睛吃的冰淇凌”“给心灵坐的沙发椅”

      二 “从形式和技术入手,内容在其次”

      三 作为“软性论”前锋的《现代电影》杂志

      第三节 左翼影评人对“软性论”的理论清算

      一 批评“娱乐品”和“趣味主义”

      二 批评“艺术至上”和“形式论”

      三 批驳“偏重主义”和“红色素”

      第四节 “软”“硬”论争的实质和潜在的理论价值

      一 电影理论界对“软”“硬”论战的评价

      二 左翼影评人旨在通过论战争取话语权

      三 “软性论”对确立电影本体批评的潜在贡献

      第五章 左翼影评的现实主义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抵抗政治的吁求与阶级意识的确立

      一 以阶级意识为武器推动中国电影向左转

      二 主张电影必须坚持反映客观真实的原则

      三 遵循社会学方法,创构左翼影评范式

      第二节 民族国家想象与社群共同体整合

      一 民族国家想象的影像话语表达

      二 启蒙理性呼唤和导引“乌合之众”

      第三节 “救亡图存”主题与苦难叙事的阐释

      一 左翼电影是“底层人的电影”

      二 形塑苦难中呐喊的“民众形象”

      三 拆解旧式银幕女性,呼唤时代“新女性”

      第六章 左翼影评的革命性和现代性特征

      第一节 “革命”与左翼影评的革命性

      一 坚持并实践电影观念的革命

      二 运用电影话语参与社会革命

      三 推动中国电影的革命转型

      第二节 “现代性”与左翼影评的现代性

      一 具有多副面孔的“现代性”

      二 影像:现代性的“第六副面孔”

      三 革命知识分子现代性的宏大叙事

      第三节 “主体性”与批评主体的张扬

      一 推崇电影“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念

      二 自觉的电影意识和批评话语的选择

      三 实践世界电影视阈中的“中国梦”

      第四节 激进的革命思想与影像话语的错位

      一 突出阶级意识,模糊人性意识

      二 独尊社会学,排斥他种电影观

      三 以集团声音淹没个体声音

      结束语 左翼影评的历史局限性及对当下电影文化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