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文学书专卖
  • 镂空的光阴

镂空的光阴

举报

正版全新

  • 作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ISBN:    97875212238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作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ISBN:  9787521223880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40.03 4.7折

定价 ¥8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12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622062
      商品描述:
      【书    名】 镂空的光阴
      【书    号】 9787521223880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作    者】 左右之间
      【出版日期】 2023-08-01
      【开    本】 32开
      【定    价】 86.00元

      【编辑推荐】 
      尽管在当代浩荡的诗人队伍里还不常见他的名字,然而他的诗已经证明了

      “镂空的光阴”如此耀眼,如此高傲和多彩地站立在所有诗者的面前。

      ——何建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致敬诗人!“风雨中 那只低吟的夜莺/凝噎的灰雀 和/哽咽的孤雁”。“镂空的光阴”是完*的,充盈着苦涩而甜蜜的回忆:雨夜中找回“药引”的母亲,“从乱箭中成功逃脱”的父亲……空灵而充实,无需装饰,却完整地呈现出朴雅之美。

      ——谢冕(诗歌理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 

      作品诠释了深邃的诗歌精神:诗缘情,诗言志,诗无邪。亲情友情凝成朴实

      动人的意象,男儿胸襟和家国情怀直击心扉,通篇闪烁良知与良善的人性光辉。

      ——叶延滨(著名诗人、《诗刊》原主编) 

      亲情、乡情、家国之情雕刻的岁月,选择以诗歌镂空的方式,抽象、凝华为

      宏阔与幽微的延绵诗意,与血脉启承转合,与母亲这个大词匹配。

      ——梁平(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草堂》杂志主编) 

      诗人让自己的心睁开眼睛,用军人的独特视角和超凡想象,去发掘、咀嚼生

      活,雕琢出观照自己和世界的生命力作。

      ——车延高(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献给生活,献给母亲的现代诗歌集。全书分为4辑:“药引”“低音”“刮骨”“极顶”,共收录作者近期创作的诗歌260首,作者身在军旅,工作在特殊战线,他的诗歌中有着家国情怀,有职业的使命感和无限荣光,有战友的步伐有冲锋的号角,也有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哲思,更有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作品感情充沛,具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也有诗歌创作必须的艺术想象力和意向之美。

      【目录】 
      目 录

       

       

      序     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格外炽烈   / 1

       

       

      第*辑              药引

       

      敲   / 003

      叫花子   / 004

      缝补   / 005

      槐花   / 007

      故里   / 008

      子粥   / 009

      猪头肉   / 010

      汤团   / 011

      七点漂   / 012

      博大的名字   / 013

      祭扫   / 014

      碑   / 015

      空竹筒   / 016

      岁月之针   / 017

      拐杖   / 018

      童年的小伙伴   / 019

      *后的词语   / 020

      余晖   / 021

      白衣堂小吃   / 022

      被一根炊烟拴住的乳名   / 024

      老家的腊梅   / 025

      旧布鞋   / 026

      梦里的老宅   / 027

      马桥的历史   / 029

      四眼井   / 030

      与父亲对饮   / 032

      一粒桑葚   / 033

      六一的礼物   / 034

      脱靶的弹丸   / 035

      失忆状态   / 036

      爱人   / 037

      抓阄   / 039

      看在眼里   / 040

      顶夹,顶夹   / 041

      交大之门   / 042

      一根火柴   / 044

      家乡的麦垛   / 045

      幸运的卒子   / 046

      劈柴   / 047

      清明   / 048

      一滴雨落在清明   / 049

      游子的天空   / 050

      故乡的小河   / 051

      想象的果实   / 052

      半岛秋意   / 054

      三月的回音   / 055

      靖江味道   / 057

      一碗糊涂面   / 058

      月牙儿   / 059

      烤红薯的老人   / 060

      *后的光   / 062

      洋铁港   / 063

      一枚书签   / 064

      远方的琴声   / 066

      跪   / 067

      省略号   / 068

      不要在屋檐下站太久   / 069

      血亲   / 070

      时间的颜色   / 071

      等着我   / 072

      蟹黄汤包   / 073

      纸船   / 075

      立夏   / 076

      洄游   / 077

      药引   / 079

       

       第二辑              低音

       

      唱凤凰   / 083

      动车上   / 085

      青核桃   / 086

      像蚂蚁一样生活   / 087

      致青春   / 088

      走在俭学街上   / 089

      蜘蛛人   / 091

      下厨记   / 092

      慢生活   / 093

      蚂蚁帖   / 094

      一粒米掉在了地上   / 095

      梵   / 096

      无花果   / 097

      路   / 098

      瓷婚   / 099

      未来之树   / 100

      时光的碎屑   / 101

      阅读,需要伴侣   / 102

      立秋   / 103

      灰喜鹊   / 104

      冬日   / 105

      上海蓝   / 106

      无穷小   / 107

      命名   / 108

      老街见闻   / 109

      诗人   / 111

      黑鸟   / 112

      空瓶   / 113

      南方的茶树   / 114

      一本书   / 115

      雪儿   / 116

      有所好   / 117

      洛阳铲   / 119

      净湖   / 121

      龟   / 122

      紫薇   / 123

      龙门石窟   / 124

      袜子弄寻道   / 126

      天鹅的告白   / 127

      书房   / 128

      棒棒军   / 130

      月湖山庄见老友   / 131

      一粒尘埃   / 132

      在朝天门喝酒   / 133

      暗恋过的事物   / 134

      牧羊人   / 135

      为一片雪命名   / 136

      一对空杯   / 137

      孤山   / 138

      风一吹   / 139

      时间说已暗恋我多年   / 140

      散步   / 141

      唐经幢   / 142

      云间水墨辞   / 143

      水下广富林   / 144

      一只鸟落在阳台上   / 146

      清唱   / 147

      上海之根   / 148

      雪花飘   / 150

      楚辞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   / 151

      时间的味道   / 152

      素友   / 153

      扑空   / 155

      本命圆   / 156

      低音   / 157

       

       第三辑              刮骨

       

      凡尔赛女人   / 161

      马戏   / 162

      七秒记忆   / 164

      不会说话的香樟   / 165

      餐桌上   / 166

      倒带   / 167

      硬与软   / 169

      捡到一角钱   / 170

      七步   / 171

      走回头路的女孩   / 172

      花呗   / 174

      墓碑   / 175

      移栽   / 176

      读史   / 177

      精神病院记事   / 178

      日照中心   / 179

      布洛芬   / 180

      鸿蒙   / 181

      酒戒   / 182

      天使日记   / 183

      病毒的衣裳   / 184

      房产证   / 185

      空地   / 186

      许多事物其实与我们无关   / 187

      一只蚂蚁爬在桌子上   / 188

      秋风渡   / 189

      医生与病人   / 191

      死结   / 192

      底线   / 193

      与一只流浪狗对视   / 194

      镇纸   / 195

      知音   / 196

      啄木鸟   / 197

      在松卫府吃四腮鲈鱼   / 198

      超个体   / 199

      化简   / 200

      变脸   / 202

      鼓   / 203

      稍后再拨   / 204

      在徐家汇书院遇故人   / 205

      洗脚女   / 206

      站着睡觉的鸽子   / 207

      非常囚徒   / 208

      上弦月   / 209

      像鱼儿一样生活   / 210

      侧身   / 211

      解剖   / 212

      傍晚的咖啡馆   / 213

      拾荒者   / 214

      镜   / 215

      土豆花开   / 216

      小满   / 217

      窃喜   / 218

      生活相对论   / 219

      一瞬间   / 220

      医僚   / 221

      钝感力   / 222

      沙化的诗坛   / 223

      沙尘天气   / 225

      醉酒   / 226

      琴弦就是几根草做的   / 227

      忘却   / 228

      种竹   / 229

      一块砖的新生   / 230

      刮骨   / 231

       

       第四辑              极顶

       

      方向   / 235

      中长三千米   / 236

      品茶   / 237

      虚拟的台阶   / 238

      端午   / 239

      高与低   / 240

      众生   / 241

      手表停了   / 243

      瞎子阿炳   / 244

      向日葵   / 246

      头顶之上   / 247

      盔甲   / 248

      纸上生祠堂   / 249

      云梯   / 250

      种子   / 251

      陡坡   / 252

      方塔   / 254

      视野   / 256

      醉白池   / 257

      悼词   / 258

      栽树   / 259

      圆形跑道   / 260

      南山即景   / 261

      大国图腾(外一首)   / 262

      云游   / 264

      四朵金花   / 265

      中国式谈心   / 267

      党课   / 269

      这是你的船   / 270

      辽阔   / 271

      特殊疫苗   / 272

      三座门   / 274

      幻觉   / 275

      抚摸一把壶   / 276

      洞见   / 277

      校徽   / 278

      校歌   / 280

      校训   / 281

      在渣滓洞淘金   / 282

      第三交响曲   / 283

      一根稻草   / 284

      隐剑之光   / 286

      到少林   / 287

      闻美军舰过台海   / 289

      早熟   / 290

      放生   / 291

      空钓   / 292

      同一条河流   / 293

      镂空的光阴   / 294

      时间之子   / 295

      时间的纸片   / 296

      听琴   / 297

      鞋匠   / 299

      海子   / 300

      致湛蓝   / 301

      纪念章   / 303

      寻找   / 304

      小欢喜   / 306

      月亮每天都是圆的   / 307

      看海   / 308

      抵达   / 309

      界碑   / 310

      家的方向   / 311

      无名湖之夜   / 313

      极顶   / 315

       

       评论     中国现代诗一部颇具价值的研读文本   / 316

       后记     发现·呈现·实现   / 323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第*辑

      药引

      河水依依

      离开它 我只用几步

      走近它 却还需半生

           ——《故乡的小河》



      敲一只空碗

      成片成片的庄稼就长出来

      敲一枚指环

      密密麻麻的针脚就长出来

      敲一扇旧窗

      斑斑点点的烛光就长出来

      隆冬时节

      我不敢再敲了

      我怕成片成片的雪花会长出来

      我怕密密麻麻的白发会长出来

      我怕斑斑点点的泪痕会长出来

      再敲下去

      我怕惊醒了天堂里的母亲

      叫花子

      只要在篱门口站上一会儿

      母亲就会让我

      往他碗里放五分钱

      我更喜欢 听一枚硬币

      与一只瓷器

      碰撞出的清脆声

      她从夹衣内侧的口袋里

      掏出它 比大夏天

      奖励我一根棒冰利索得多

      有一回 我布施了

      一点点的羡慕嫉妒恨

      母亲就罚我站墙角

      这么些年

      我一直站在那儿

      从十一岁站到五十岁

      现在我多么想

      母亲能亲口 再喊我一声

      叫花子

      【前言】 


      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格外炽烈

      何建明

      所有的文字中,除自传和日记外,恐怕诗歌*属于自我了。读《镂空的光阴》的第*感觉,就是不失为一部对苍生、对家国、对亲人、对战友以及对自己特别怀有诚挚情感的那份“个人痴情史”。不错,不痴情的人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诗人所谓的“半痴半癫”,是情用之至极致、意挥之过遥远,所以他们便有了不痴不癫而不罢休的精神追求。李白、杜甫皆如此,莎士比亚、普希金也一样——他们因此成了伟大诗人。

      署名“左右之间”的这位诗人显然也属于此类。尽管他可能囿于身份不便公开本名,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大半辈子工作在特殊战线的同志。

      本人也曾是人民军队的一员,在部队时间也不算短。也正是这种军旅生涯的体悟,所以就比较能对“左右之间”先生那份忽左忽右的不甚安宁的情绪与思绪上的起伏回荡,有着格外多的理解与同情,甚至在很多问题上深有共鸣。这并不是说我们“忽左”“忽右”有什么不对,而是军队严肃而特殊的纪律要求,与内心复杂细腻敏感的诗人素养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共振。然而你又首先是军人,你同时也不甘放弃诗人的性情,所以你需要在捍卫军人荣誉的同时,内心深处又一定在不断冒泡——冒出诗人气质的情与浪来……让灵魂深处的阳光映照出万丈光芒,以“镂空”的方式透射应有的温暖与炽烈。

      这其实是一种挣扎,或者说是一种抗争。从军队里走出来的小说家和诗人,其实都是这种挣扎或者抗争的产物。

      然而我要说的是:也正是这样“镂空”的光阴,让我们这些包括“左右之间”先生在内的军旅诗人和作家们,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诗、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人。

      因为我们不能像常人一样,天天陪伴在母亲和父亲的身边,不能与妻子和儿女厮守在一起,甚至连七情六欲也会受到特别的约束,所以我们在失去母亲(或父亲)之后,只能用“敲”来代替长歌当哭以表达和宣泄内心的那份愧疚。首篇的《敲》和后面的《母亲》《家的方向》《拐杖》等都是这样的佳作。“我的膝下/没有黄金//

      我原以为有/父母在的时候/我的膝盖/比颈椎骨还

      硬//向着天堂/我跋山涉水/艰难地在另一个世界攀

      登//半路上 我跪下来/四周空空的/浮云中总是被一双/熟悉的手托住//我的膝下/只有黄土”这样的诗,便是“镂空的光阴”,它虽不像大太阳那般光芒四射,然而透出的每一缕阳光足以刺痛、刺透人心……好诗就属于这样“镂空”的光。

      因为我们不能像常人一样,用男人的宽阔胸膛去为妻儿抵挡风寒,甚至不能给偶尔考试搞砸了的孩子一声及时的宽慰。守卫在边防线上和特殊岗位上的我们,其实心头特别难过,但我们的目光里不会有半丝犹豫和屈服,因为战友的步伐和冲锋的号角在耳边嘹亮。我们只能在夜灯熄灭之后,打开手电筒悄悄地写下:“所有的财物都拿去送人/留下你我/把这个家修成自由开放的牢笼……”呵,读这样的诗,你怎能不潸然拭泪!

      然而,军人就是军人。穿着军装的诗人就是不一样的诗人。他们的心中装着国家安危、民族责任和扛枪的使命,他们的笔端燃烧的同样是烈火金钢,同样是血染风采。他们“每一次黎明前的仰望/都站在星光闪烁的高处”“把自己浓缩成一个音符/在血与火的眺望之间/让春天的眼角/挂满繁花朵朵的诗行”。谁说你是“忽左忽右”?你从来步履铿锵有力,目标坚定,毫不含糊,铁骨铮铮……

      其实,我发现《镂空的光阴》中有许多诗作,充满了哲思,充满了美感,充满了一个大男人胸怀中柔中带刚的咏叹和低吟……我喜欢诗人用诗句“绘净空”、“画鸟鸣”;我喜欢诗人的那般超然:“做一位净湖之子/让自己的影子/在*后的一滴泪中/静静地飞”。我也自然喜欢诗人的洞察力和把握力:“世界肯定是干净的/如果真的看到了什么/请不要出声”“一本书有时不是一本书/它是一块砖/有的人用它盖宅子/我用它来敲门”。我们能从诗集中读到太多类似的心灵震撼。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出色的诗人。尽管我们

      在当代浩荡的诗人队伍里还不常见他的名字,然而他的诗已经证明了那“镂空的光阴”如此耀眼,如此高傲和多彩地站立在所有诗人的面前,并且告诉大家:我的诗就是这个样。明天还会这样,像阳光一样,执着、热烈……

      2022年11月于上海

      (作者为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评论

      中国现代诗一部颇具价值的研读文本

      乔延凤

      左右之间的诗集《镂空的光阴》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全部作品。这些诗作主题正能、旋律向上,内容与形式统一,具有很好的视野广度、思想深度和诗写难度,真切、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左右之间从事现代诗创作三十余年,他经历了新时期中国现代诗发展的全过程,接受了现代诗思潮中符合艺术要求的部分,规避了某些不合书写规律的误区,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经得起时间与诗歌审美检验的作品。他的这部诗集,为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为中国新诗的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读文本。

      收入本诗集的作品,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乡村、城市、边疆、职场的社会生活,涉及乡情、亲情、爱情、理想、信念等众多方面。作者对劳动人民、对祖国、对事业,怀有赤诚之心、真挚之情,因而这些作品,具有天然的诗美价值。

      用音乐性、语言、意蕴、表达等几个尺度来衡量他的作品,也不失为一部能经得起分析、检验之作。其中不乏优秀、厚重的作品。

      写亲情、乡情、爱情的作品,占了诗集内容相当的比重。《敲》是亲情诗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

      敲一只空碗/成片成片的庄稼就长出来//

      敲一枚指环/密密麻麻的针脚就长出来//敲一扇旧窗/斑斑点点的烛光就长出来//隆冬时

      节/我不敢再敲了//我怕成片成片的雪花会长出来/我怕密密麻麻的白发会长出来/我怕斑斑点点的泪痕会长出来//再敲下去/我怕惊醒了天堂里的母亲

      用《敲》作题,形象、简洁,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者采用低回往复的形式咏唱,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作品中的“空碗”“指环” “旧窗”三个物象,皆融入了主观情感。*后以“我怕惊醒了天堂里的母亲”作结,余音不绝。

      他的《缝补》同样是首动人之作。

      诗作以两个细节刻画母亲:一个是“为一圆小孔的失守/沾沾自喜”,线穿过了针眼,母亲的神态、心理,全刻画了出来;另一个是“刺破了左手的食指/鲜红的血 滴在我/白色的衬衣上”,红白对照,将慈母的形象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

      诗中“磨损的时光”“老花的影子”“稀疏的白发” “摔碎的泪珠”等,皆是融入主观情感的鲜活物象。

      他使用的语言是主客观相融的创造性的诗的语言。

      写早年朦胧恋情的《一粒桑葚》,仅用几句白描简要勾勒,就把不能忘怀的情愫写了出来,美好而动人。

      诗句“她的名字 和/一枚早熟了的心事/红得发紫”,充满了意蕴:早熟,发紫,一语双关,扣紧了物象,又融入了感情。

      而《叫花子》一首,写母亲周济穷人的善良,教育儿子的严格,全以细节、心理活动来表现。母亲的慈善、严厉,形成了鲜明对照,“罚站”的细节,也就永久地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写父爱的《劈柴》同样令人不忘:

      一生二 二生四/每年冬天 父亲总要/

      从干枯的日子里/劈出火焰//有时候会被卡

      住/嘴巴 喊不出心里的冤屈/咬住了斧头/以为咬住了谁的手臂//围着顽木转一圈/反过来 再转一圈/父亲搓了搓双掌 终于看清了/

      生活的结节与纹理//柴越劈越少/剩下三个木讷的儿子/父亲扬起斧头 却没舍得/对哪一个下手//一生二 二生三/三是个不确定的数字/一年又是一年的炊烟/照亮了万物

      “一生二 二生四”,是劈柴;“一生二 二生三”,转向了父母成家,生下三个儿子,数字在作者的笔下,竟变得如此耐人寻味!

      “日子”劈出了“火焰”,&ldq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