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文学书专卖
  • 红楼梦:情爱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蕴

红楼梦:情爱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蕴

举报

正版全新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售价 30.88 5.2折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0-05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409650
      商品描述:
      【书    名】 红楼梦:情爱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蕴
      【书    号】 9787512513969
      【出 版 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    者】 孙卫卫
      【出版日期】 2022-03-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59.00元

      【编辑推荐】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大名?林黛玉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薛宝钗究竟是冷还是热?“钗黛并列”到底意味着什么?王一贴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八十回《红楼梦》为什么始于香菱又终于香菱?……要解读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非常熟悉《红楼梦》的文本,更需要超越具体文本,对《红楼梦》的内涵有形而上的把握。

      事实上,在《红楼梦》纷繁多样的文本背后,隐藏着诸多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比如诗意与世俗、个体与群体、感性与理性、女性与男性、园内与园外、真与假、实与虚、洁与脏等等。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感悟《红楼梦》那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作为旷世名著的伟大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即以《红楼梦》中的“情与爱”为主线,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人物心理的解剖,用生动而又睿智的语言,透视情爱表象,破译人性密码,感悟人生哲理。《红楼梦》“大旨谈情”,那么,这个“情”不仅是指男女之情,更是指人生之情。面对人生的矛盾和痛苦,我们无奈,我们叹息,却依然无法阻挡我们对纯真和浪漫的向往,我们依然可以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心怀梦想,踏歌而行。

      【目录】 
      目录

      01|前言

      001|读懂《红楼梦》,从理解香菱开始

      014|贾宝玉为什么没有“大名”?

      030|拒绝长大的宝玉

      037|林黛玉的少女心

      049|林黛玉为什么爱使小性子

      060|“非白即黑”的林黛玉

      065|“完人”薛宝钗

      081|薛宝钗究竟是冷还是热?

      092|薛宝钗到底想不想嫁给贾宝玉?

      102|秦可卿的挣扎

      111|钗黛合一难兼美

      121|凤姐的幸福时光

      134|贾琏的多情、温情与无情

      146|可亲的平儿

      157|探春理家与真假宝玉

      172|嗔莺咤燕为哪般?

      181|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195|贾母的梦想与现实

      203|宝黛的爱情悲剧

      214|妙玉和刘姥姥

      223|宝玉、黛玉、妙玉

      232|绣春囊与迎春之死

      239|王一贴的微笑

      253|大观园,伊甸园,太虚幻境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读懂《红楼梦》,从理解香菱开始

      都说《红楼梦》是一本大书,研究《红楼梦》的人多了去了,老中

      青都有,络绎不绝。

      《红楼梦》我也看了几遍,心中有三个疑问。又看了几十部解读《红

      楼梦》的著作,对这三个疑问,既希望看到有人解读,又怕看到有人

      解读。

      之所以希望看到有人解读,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而之所以不希望看到有人解读,是怕被别人抢了先,自己的想法就没有新

      意了。

      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直到现在,几乎没有看到类似的解读。

      都是哪三个疑问呢?

      先说个。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总共三十六个女子,林黛玉、薛

      宝钗当然是主角,其他如王熙凤、探春、李纨,乃至晴雯、袭人等,露脸

      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这三十六名女子当中,谁个出场?

      居然是香菱!

      整部书的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原本

      讲的是一段神话故事: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在那里自怨自艾,于是,一

      僧一道将它携入红尘,让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

      华地,温柔富贵乡”经历了一番。“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

      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

      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这石头上的字迹,记述的就是它这些年亲历的一

      些故事,即所谓的《石头记》,空空道人把它改为《情僧录》,孔梅溪称为

      《风月宝鉴》,曹雪芹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些故事都讲述了什么呢?

      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是红尘

      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

      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

      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

      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

      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

      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我们当然知道,这里的英莲,就是以后的香菱。也就是说,《石头记》

      开篇就提到了香菱(英莲)!

      接着,在回里,又讲到了英莲被拐的故事。

      而作为主角的林黛玉,却在第三回里才出现;薛宝钗则在第四

      回中才真正登场。

      香菱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

      为什么是香菱?仅仅是无意、是巧合吗?

      人人都说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书中无一处闲事、无一处闲

      笔,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香菱在《红楼梦》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

      我们来看看香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她身上都发生了哪些特别

      的故事。

      香菱的命运也比较坎坷。小时候,她叫作英莲,原本是父母的掌上

      明珠,却被人贩子偷去,养了七八年。养着她,是为了将来卖个更好的价

      钱,如同鸡鸭牛羊一般,按照贾雨村门子的说法,“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

      十二三岁的时候,英莲被人贩子卖给了冯渊。冯渊对英莲很满意,“必不

      以丫鬟相看”,还打算选个好日子,正正经经地来接英莲。但是,可恶的

      人贩子贪心不足,又把英莲卖给薛蟠。结果,薛蟠打死了冯渊,英莲变成

      香菱,成为薛蟠的小妾。

      薛蟠何许人也?相信《红楼梦》的每一位读者都有印象,即所谓的

      “呆霸王”。他一方面是“呆”,不学无术,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文化,

      “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另一方面是“霸”,强抢民女,欺负优伶,

      打死人不当回事。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俗”,满口污言秽语,看到美女

      走不动路,美男也不放过,属于“皮肤滥淫”的典型。

      可想而知,香菱跟了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香菱只是薛蟠的

      妾,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几天新鲜感过后,薛蟠便将香菱撂到一边,动辄

      打打骂骂。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香菱做了一件“出格”的事。

      我们不妨想一想,在《红楼梦》中,关于香菱的故事,你印象深

      的是什么?

      当然是"香菱学诗"。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

      集苦吟诗"对这一场景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

      薛蟠因为调戏柳湘莲被打,羞于见人,也算是有点良心发现,便跟

      着张德辉出门做专卖,说是要出去一年半载的。这时,宝钗让香菱随自己

      到园子里去住。香菱非常高兴,宝钗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

      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

      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可见,香

      菱心仪这个园子(大观园)很久了,早就想成为园中人了。

      那么,香菱看中大观园什么?是因为大观园里舒服安逸吗?

      不是。请看宝钗说要带香菱进园子后,香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

      她心心念念的,居然是作诗!

      在呆霸王身边,过着俗不可耐的生活,一旦得到自由,想到的却是

      作诗。

      是的,她想做一个会写诗的人。也许,正因为现实生活的俗不可耐,

      她更加向往充满诗意的人生。

      在她的心目中,大观园正是诗意的所在。大观园里的女孩们,都

      是会写诗的,而她,要进入大观园,就必须会写诗。诗,是大观园的通

      行证。

      所以,为了拿到这张通行证,也为了在大观园中实现她诗意人生的

      理想,香菱开始如痴如狂地读诗、学诗、写诗。

      她请宝钗教自己作诗,宝钗没答应,于是,她又径直来到潇湘馆,

      看到黛玉的句话就是:“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

      诗,就是我的造化了。”跟黛玉请教了一番以后,香菱便主动要书看。黛

      玉给了她王维的诗集,结果,“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

      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很快,

      香菱看完了,又来找黛玉换杜甫的诗看,还主动要求“做作业”,让黛玉

      给她出个题目。于是,黛玉让她用十四寒的韵作一首咏月的诗。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

      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请注意,香菱拿到作业以后,是

      “喜”。她喜的是什么?当然是因为朝着她心中的理想又前进了一步,她

      也有望成为一个诗人了。初稿写好以后,黛玉说措辞不雅,于是,“香菱

      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

      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

      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着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宝钗说她简直要疯魔了。第二稿黛玉还不满意,香菱只得再次苦思冥想,

      她茶饭不思,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在作诗。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

      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

      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

      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结果,梦中得了八句,云∶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前言】 
      前言
      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调查,但我相信,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不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红楼梦》。
      其他几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响力不用多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些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普通老百姓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都看过电视剧,或者听过评书,许多人对其中的精彩情节更是津津乐道。
      而《红楼梦》,恰恰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或观众来说,缺乏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是很难坚持看下去的。
      所以,即便是看了《红楼梦》原著,很多人也还是注重其中的“细节”,或者那些表面的猎奇的东西,比如林黛玉到底得了什么病、贾宝玉后娶了薛宝钗还是史湘云、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是不是袭人告的密,甚至贾宝玉是不是同性恋、到底是谁在养小叔子,等等。
      对于具体情节和细节的探讨是必要的,但不是重要的。《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旷世名作,难道是因为这些曲折离奇的情节和细节吗?
      当然不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而读者,则需要感悟这种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在时间的长河中与作者相遇,并产生深深的共鸣。
      恰如王蒙先生所言:“《红楼梦》中的文化当不就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堆积……而应有其整体性。它应该是全书的思路、观念、感情、精神架构、价值选择、来龙去脉、符码体系的凝聚。”(王蒙,《〈红楼梦〉与小说文化》,《读书》2003年第12期)
      那么,《红楼梦》的整体性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它又如何以其独特的言说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这是本书希望探讨的问题。
      当然,对《红楼梦》的解读非常多,见仁见智,比如有人认为它是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的控诉,有人认为它体现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思想,还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部崇汉反满的著作……这些解读当然都有它的价值,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从什么角度解读,都需要“言之有理”。而所谓言之有理,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脱离作品的整体架构,仅凭作品中的个别情节和词句去“管窥蠡测”。换言之,对作品的解读,一定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相结合,既要注重细节,更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需要说明两点:
      ,《红楼梦》“大旨谈情”,本书亦从“情与爱”的角度切入,并以此为主线,带动其他人物和事件的展开。不过,本书中所说的情,不仅指狭义的男女之情,更是指广义的对生活的情、对人间的情、对世界的情。
      第二,本书主要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考虑到后四十回续书争议较大,因此尤以前八十回为主。文中如果提到原著第××回,则以下引文不再另注出处,反之便在主要引文后注明出处。另外,书前题字为书法家蔡威书“红楼梦引子”,书中的其他插图及配诗均来自清代改琦绘图的《红楼梦图咏》。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