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世纪卓越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举报

9787515213187

  • 作者: 
  •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    9787515213187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0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0页

售价 35.80 7.8折

定价 ¥4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5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23% (137笔)
    好评率
    99.57%
    发货时间
    14.51小时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2292390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凡十卷。明·丁凤(字文瑞,号竹溪)编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约刊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系丁氏据其祖丁毅(字德刚)等先人遗编,再参酌历代名医方论,益以已验哀集成编。卷首载“六气十二经见证”一篇,以总括风、寒、暑、湿、燥、火及十二经之常见病症;卷列中风、中寒、中暑、中湿等病症八门;卷二分伤寒、瘟疫等时病五门;卷三至卷五论内伤、虐、痢、泄泻等内科杂病证治,凡三十九门;卷六为眼耳鼻口齿咽喉六门;卷七妇人门,述崩漏、带下、胎前、产后诸证;卷八小儿门;卷九痘疹门,分列脐风、变蒸、急慢惊风及痘疹等二十八种病症;卷十外科门,详述痈疽肿疡、擦病流注、痔漏疳疥等近二十种病症主治方法。全书各病证门以病源、形证、脉法、治法、治方及治验依次类编,共收录主治方二千余首。其论病源,以《内经》所论为宗旨,再采先贤群经定论而节要之;其论形证,则以外现形证征诸内病,大多取法仲景、会通金元各家之长而折衷之;其论脉法,考定各病应有及夹病之脉象为说,以便学者有所凭据;其举治法,但属古之成法方论广搜博采,以备临证料的借鉴;其列诸方,大约取古今名方为主,间附丁氏验方;其所附治验,均为丁民师年经验方法及祖传家法,而为经典无贤所未及者。是书详考诸病渊源及就证要略,以类集名医方论及已验家法,病因脉证,内外相系,见微知著,各有所据,理法方药悉备,内外妇儿骇全,对研习临证主治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序七
      序八
      序九
      序十
      凡例八款
      六气十二经见证
      六气见证
      十二经见证
      刻《医方集宜》卷之一
      中风
      附癫狂心风
      中寒门
      中暑门
      中湿门
      中燥门
      中火门
      痛风门
      中瘅门
      《医方集宜》卷二
      伤寒门
      伤风门附感冒
      瘟疫门附大头病
      大头病附虾蟆瘟
      《医方集宜》卷之三
      内伤门
      疟门
      痢门
      泄泻门
      呕吐门
      霍乱门附绞肠痧
      附绞肠痧症,即干霍乱
      脾胃门
      肿满门
      水肿门
      翻胃膈噎门
      欺逆门
      嘈杂门
      关格门
      《医方集宜》卷之四
      中气门
      诸疝门
      痰门
      咳嗽门
      附肺痿肺痈
      喘门
      附朐喘
      劳瘵门
      诸虚门
      附蒸病
      自汗盗汗门
      诸血门
      《医方集宜》卷之五
      头痛门附眉棱痛
      附眉棱骨痛
      眩晕门
      心腹痛门
      腰胁痛门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消渴门
      黄疸门
      诸淋门
      赤白浊门
      遗精门
      秘结门
      小便不通门
      小便不禁门
      《医方集宜》卷之六
      眼目门
      耳门
      鼻门
      咽喉门
      口舌门
      牙齿门
      急救诸方
      《医方集宜》卷之七
      妇人门
      崩漏门
      带下门附白浊白淫
      胎前
      产后调护
      《医方集宜》卷之八
      小儿门
      《医方集宜》卷之九
      痘疹门
      《医方集宜》卷之十
      外科
      跋一
      跋二
      跋三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中风,不可便用风药,首先调气;如用风药太早,致引风入髓,难于治理。宜用八味顺气散、乌药顺气散、苏合香丸。
        中腑,外有六经之形证,宜用羌活愈风汤加减,或小续命汤加减。
        中脏,内有便溺之阻滞,宜用三化汤,或疏风顺气丸。
        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滞,是血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用,舌强不能语,宜养血,筋自荣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宜用大秦艽汤、秦艽半夏汤。
        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言语者,宜吐,用瓜蒂散、三圣散。
        左瘫右痪,因气血虚,而痰火流注于经络也。若血虚,则痰流注于左,而为左瘫;若气虚,则痰流注于右,而为右痪。治左宜养血,兼以消痰降火;治右宜补气,兼以清痰化郁。养血宜四物汤为主,补气宜四君子为主。
        中风不语,因痰邪塞于心肺二经,上人机关也。宜用资寿解语汤,或用竹沥汤加石菖蒲。
        舌强不能转利,言语不清,舌本强硬或麻,宜用解语豁痰汤、转舌膏、正舌散。
        人初觉手足指无故麻木或不仁,或手足无力,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作。经日:肌肉蠕动,命日微风。必须预先服药,以防风患,宜用愈风汤、天麻丸、秦艽半夏汤、八风散。
        口眼歪斜,多因忿怒忧思,郁折伤肝,忽然而发,不可便作风治,先宜平肝理气,用牵正散合二陈汤,或天麻丸、芎藭散。
        风痰病,多是火热盛。风本属阳,热盛则风动,不可多用热燥之药。
        中风痰厥,喉中作声,状如拽锯,速用鹅翎蘸桐油,人喉中探吐,如痰得出可治,痰在咽中不吐者难治。或用虾汁灌下亦可吐。
        中风,六脉沉伏,体素虚弱及年高之人自利者,宜用三生饮、星香饮。
        中风发热,狂言妄走,神昏恍惚,健忘失志,宜用牛黄清心丸,或安神丸、辰砂散。
        中风热甚,口舌干燥,扬手掷足,语言错乱,精神昏愦,眼不识人,宜用清心汤、凉膈散,或人参败毒散加减。
        中风痰盛,手足不遂,语言不利,骨节疼痛,宜用涤痰汤。
        大便不通,肠胃虚涩,宜用四物汤合三化汤。
        中风,头目昏运欲倒,宜用天麻汤、芎藭汤。
        中风,手足瘫痪,宜用草灵丹、稀莶丸。
        头目昏沉,耳鸣鼻塞,咽嗌不利,宜用消风散。
        中风,遍身顽麻,四肢疼痛,宜用排风汤加秦艽。
        肥白人患右肢不举,是湿痰气虚,宜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多服效。
        黑瘦人患左肢废及妇人,多是血虚有火,宜用二陈汤合四物汤加酒黄芩、桃仁、秦艽,姜汁服。
        中风痰遗尿者,属气虚不能收约膀胱,宜补气,用黄芪人参兼清痰气之药。
        中风病,肢节肿痛,名日历节风,宜用羌活散、排风汤、虎骨酒、秦艽汤。
        诸风瘾疹,遍身瘙痒如虫行者,宜用胡麻散、消风散。
        破伤风,角弓反张昏瘼,宜用羌活防风汤、玉真散。
        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名日筋枯,不治。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中医药古籍作为保存和传播中医药宝贵遗产的知识载体,记载了几千年来医药学家防病治病的临床经验、方药研究成果和医学理论体系,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古籍的保护、整理与利用状况令人担忧。这些珍贵的典籍有的流失海外,国内已不存;有的尘封闭锁,不为人所知所用;有的由于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保管条件缺乏而面临绝本的危险。抢救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利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为做好中医药古籍保护、整理和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系统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在抢救珍贵的中医药孤本、善本古籍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医古籍出版社先后影印出版了大型系列古籍丛书、珍本医书、经典名著等,在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及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中医古籍出版社确立“100种珍本古医籍整理出版”项目,组织全国权威的中医药文献专家,成立专门的选编工作委员会,多方面充分论证,重点筛选出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较高的100种亟待抢救的濒危版本进行校勘整理和出版,对于保护中医药古籍,传承祖先医学财富,更好地为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服务,弘扬中医药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希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以整理研究高水平、出版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把这套中医药古籍整理出版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参与到中医药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利用工作中来,共同为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而努力。  查看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